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思想内容十分深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们认识和解决所有人的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是确立社会和人的发展目标的理论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础。作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当代运用,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自身价值和现实需要,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高清海教授看来,“本体论”不仅仅是一种“哲学形态”,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他将之称为“本体思维方式”。而作为思维方式,本体论的观点表达的也是一种人的观点,因此应从人与本体论的内在关系来理解本体论而不是相反。从本质上看,“本体之谜”就是“人之谜”,本体论的“奥秘”在于“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就在于通过“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的确立而实现了传统“本体思维方式”的历史性变革,从而开辟了一条人自己解放自己的现实性道路。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阈中的“中国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整座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去理解、认识与改变世界,确立起一种全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实践的、主体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它通常会内化为人们社会生活实践的现实方式,直接引导、支配着人们的社会实践.运用这种变革了的新思维方式来理解把握和践行实现“中国梦”,将导致我们能够形成和巩固对于它的本质内涵、依靠力量及实现途径等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对"以人为本"的理论探讨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以人为本"中"人"指的是什么?各种观点可谓异彩纷呈,厘清这一问题是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性问题,唯有明确以"谁"为本,才能推动和谐社会的健康构建。而探究以人为本中的"人",不能脱离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背景去抽象地谈论以"谁"为本。必须从历史维度对照其他语境中的以人为本的"人"为何者,才能清晰把握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之"以人为本"的"人"为何者。  相似文献   

5.
闫顺利  闫连朵  杨松梅 《前沿》2010,(14):47-50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是一种"实践思维方式"。但对此有着大相径庭的解释,主要是:一种观点把马克思哲学实质归结为"实践本体论";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在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的确立。后者认为本体论思维模式并不能真正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然"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确立之后仍存有未尽问题:马克思哲学有无本体论,马克思哲学作为形而上学在何种意义上终结了"哲学"?  相似文献   

6.
孙慧 《学习与实践》2012,(9):103-108
站在知识论立场上的传统哲学,以一种实体化的思维方式去寻求人的意义和价值,这样一种理论路径不但没有实现为人"有意义"的生活奠基,反而造成了本质主义的相对过剩。恰恰遗忘了人和人的生活世界,失落了人的意义。传统哲学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关怀人的哲学的终结,而是转向自觉探寻人类有意义的生活的可能出路,从而确立哲学本有的独特功能和生活价值。现代哲学自觉承担起了在生活世界中找寻意义的思想任务,并通过文化哲学、存在主义和马克思哲学三条路径对时代的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为人类追求理想生活和开创新世界提供了新的意义尺度,为人类实践活动的自我超越提供了可供反思和选择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通过批判旧哲学抽象思辨的思维方式,第一次从现实的人和社会实践出发说明人与世界的关系,把唯物主义哲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物"强调人内在于物、物包含着人和人的实践,在肯定人的自然物质前提和物质对于意识具有本原性的前提下,突出强调了人在社会实践中的社会化、自然的人化以及意识的社会生成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在哲学立足点、思维方式、"物"的理解、哲学研究对象、唯物主义彻底性以及哲学的内容、宗旨和功能等方面,都有着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众多的人性理论著述中 ,唯有“类”的人性观点更接近人的根本或者说它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本性。基于此 ,人才能进行自由、自觉的活动 ,成为自由、自觉的“类存在”。人类发展史以及人对自身本质的认识发展史 ,应该被理解为人的“类本性”与“类意识”发展的历史。人类发展的进程与趋势 ,要求我们反思和确证人的“类本性” ,理解与把握“类意识”生成、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类哲学”正是追寻人的“类本性”与“类意识”的思维方式和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9.
要使我们的发展有利于改善而不是加剧中国这块土地上人与自然的矛盾,我们还必须正确地理解今天被普遍确立为发展目标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以人为本的实现可以有两种不同内涵理解:一种是传统发展观意义上的以自觉不自觉地损害自然的利益来满足人类利益的理解,一种是可持续发展意义上的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基础上满足人类发展需求的理解。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有支配性意义的发展哲学,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发展行为。由于传统人本观趋向于激化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人类自身的发展受到损害,因此只有可持续发展框架中的以人为本才是真正应…  相似文献   

10.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本文改以往研究中的实体思维方式为生成性思维方式,对"天人合一"这一理论进行一种生成式的解读.现代西方生存哲学是一种生成性思维,马克思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生存论更是一种生成性思维,而中国传统哲学自身又存在丰富的生存论资源,以当代西方生存哲学、马克思实践生存论作为理论参照系,对中国传统和谐理论作一种生成性的解读,以把握中国传统哲学的生存论特质,试图从宏观上重构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体系,也期望中国哲学能与当代世界哲学形成一种新的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中国,"创新"的问题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有其深刻的理论背景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按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揭示的人的本质所理解的创新,是人的存在方式和人类永恒的追求.创新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传统的继续,创新的实质就是发扬传统.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的本质规定了人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12.
闫顺利 《岭南学刊》2009,(4):116-120
当今我国哲学遭遇的尴尬在于人们以非哲学的方式错待了哲学:把哲学等同于政治,以知性化态度对待哲学,以功利主义理解哲学。让哲学成为哲学,实质上就是让哲学恢复自己的本性:哲学是一种思维方式,辩证法是唯一适合哲学本性的思维方式,确立一种纯粹性的理论态度。以哲学方式进行哲学教育意味着:培养受教育者的献身精神,培育受教育者的批判意识,提升受教育者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3.
解释循环是哲学的突出特征,哲学解释循环的自我超越则是哲学发展的集中体现。哲学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每个时代的哲学都以人类面对的时代性问题而凸显了人类存在的某个环节、部分或方面,从而构成具有时代特征的哲学"主导原则"。哲学"主导原则"的历史转换,深化了哲学对自身的基本问题的理解,并以理论的方式表征了人类存在方式的历史变革和哲学对崇高的追求,从而实现了哲学解释原则的自我超越即哲学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云阁 《新东方》2014,(1):8-12
本文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为研究文本,从思维方式、阶级属性和理论旨趣三个维度对马克思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及一切旧哲学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之"新"主要体现在":实践思维方式"对"直观思维方式"的超越;"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立脚点对"市民社会"立脚点的超越;"改变世界"原则对"解释世界"原则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李兵 《思想战线》2008,34(3):41-46
马克思的历史观就是马克思的世界观.在他那里,抽象的、超历史的一般世界观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根据.从"现实的个人"以及"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出发,才是理解世界和人类历史活动的真正进路.这一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不仅完成了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性颠覆,开启了现代哲学回归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理论视野,而且使现实的个人真正得以出场,并成为理论思维关注的焦点.在这个意义上,正是马克思哲学为"以人为本"奠定了坚实的存在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生命现的变革依赖于生命诠释方法论的变革.马克思在人的生命之理解和解释的思想前提、理解维度、思维方式和解释原则等方面都实现了历史变革,由此,他也创建了自己生命哲学思想的实践生成论的生命理解范式.作为一种生命哲学研究传统,实践生成论的生命理解范式以“现实的人”为基本思想前提,以人的“双重生命存在”及“双重生命本质”为主要理解维度,以“现实的生命认知原则”与“超越的生命理解原则”内在统一的“实践观点”为其生命观的思维方式,而以“实践生成性原则”为主要生命解释原则.实践生成论的生命理解范式,不仅是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的基本方法论前提,而且是马克思哲学及其唯物史观的重要思想内容,同时也为现代生命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合理的生命诠释方法论.  相似文献   

17.
哲学反思特指一种思维活动的方式。它是"不淳朴"的思维,尤其在自觉到思维与存在的差异性之后,为了寻求世界得以存在的本质规定,思维先行以自身作为对象审视,反省思想何以可能的条件。其运思的领域包括一切思想构成自身的根据和前提,使得哲学从深度和广度上发挥无限的批判效力。研究和探讨哲学反思的重要意义在于,突出地展现哲学理论思维的独特性质,因而,有助于进一步澄清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通过哲学反思能够最切近地理解哲学作为形而上学面向世界的特殊发问方式。  相似文献   

18.
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哲学之我见●章克团我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人的哲学,是作为主体的人对自身的一般理论形态的把握,是关于人的一般理论和学说。它是一种以人为本、从人出发的为人的哲学,它以实践为基本范畴,对人的各种生存状态、活动方式和历史关系作了深刻的论...  相似文献   

19.
哲学理论社会功能的重要方面,体现为对社会生活的指导功能。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以"物本主义"的思维方式理解此问题,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了抽象的教条和现成的结论,因而实际上并不具备这一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理论体系立足于"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对其"指导社会生活"的功能进行了全新的理解和阐释,从而能够真正发挥"为社会生活提供科学世界观指引、方法论导向以及价值观引导"的功能,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之义,是历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是共产党人执政境界的升华。以人为本不是以神为本、以物为本、以君为本,也不是以人的本性或人性为本。以人为本内涵的基本要求是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尊严、主体地位、利益、诉求、快乐、幸福和发展。以人为本外延的基本要求是,任何个人都应享有作为人的权利,对任何个人的权利都应给予合理的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