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经历了夏季热烈而喧闹的世界杯足球赛之后,相对平静的秋日德国近来又起波澜:著名作家君特·格拉斯在自传体新作《剥洋葱》中自曝17岁时曾参加过纳粹武装党卫军的经历,引起德国乃至国际社会一片哗然。在接受德新社采访时,格拉斯说:“我知道那是耻辱,60年来我一直把这段历史视为耻辱,并努力忏悔。对战争的反思也定义了我后来作为作家和公民的行为方式。”对于君特·格拉斯这份迟到的坦白,德国各界以及国际间舆论的声讨、批评与理解之声同时响起。有人指责作家在新作问世之际坦白有商业炒作之嫌,有人质疑作家迟了60余年的坦白动机,有人声言作…  相似文献   

2.
赵蕾莲 《德国研究》2003,18(1):60-67
对纳粹时期的意识形态及其后果进行反思是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许多叙事作品的主题.本文试图概括性地介绍并评论作家最新中篇小说<蟹行>的主要内容和叙事特点.格拉斯通过描述一个德国中学生开枪打死一个假称犹太人的网友这一事件的前前后后折射出德国当今社会内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即德国人面对耻辱的二战历史采取的冷漠或者狂热态度都是德国新生代中极端右翼分子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赵蕾莲 《德国研究》2007,22(1):50-55
君特·格拉斯作为德国著名的当代作家,一向是有争议的公众人物.他在2006年秋出版的新自传体小说<剥洋葱>中首次公布自己曾是纳粹武装党卫军的一员.由此引发的<剥洋葱>事件再一次使格拉斯成为众矢之的.本文试图结合<剥洋葱>事件本身,通过区分瓦尔泽和格拉斯对"奥斯维辛"截然不同的态度以及笔者在国外的部分见闻来论述这一严肃问题:反思德国人在二战中所犯的罪行,这对当今许多德国人来说仍然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本文还着重分析作者在该小说和其他小说中独特的叙述视角和方法,分析他的部分随笔和演讲,以总结二战历史对作者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曹乃云 《德国研究》2003,18(4):71-73
去年下半年 ,我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 (DAAD )的邀请到德国进行访问。十月份 ,在我准备赴德国学习前夕 ,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秦静同志问我能否帮助翻译英格丽特·诺尔的小说《罗生门的玫瑰》(R sleinRot ,以下简称《玫瑰》) ,我因为稿务繁忙 ,不敢置可否 ,只是答应等到我从德国三个月学习回来后再作定夺。不过 ,我还是把书带到了德国 ,准备在读者群中或者到书店里作一番调查 ,实地掂掂这本书的份量。在帕骚住地维持巷附近的书店里 ,一个偶然的机会 ,我从一本书中读到作者英格丽特·诺尔 1935年出生于上海 ,成长于南京 ,194 9年随父母亲回德国…  相似文献   

5.
宋健飞 《德国研究》2005,20(3):19-23
德国提前大选已初步揭晓,总理候选人之一、反对党基民盟主席安格拉·默克尔女士得票略高于现任总理、社民党候选人施罗德.本文试通过对默克尔成长经历的介绍,来阐释这位从政资历较浅、党内根基不深的女政治家在德国政坛迅速走红的奇特现象.  相似文献   

6.
德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有关战争责任的话语更迭浓缩地反映了德国的历史观。作为体现时代色彩的口述史,希特勒自传《我的奋斗》认为德国乃被动地为民族和自由而战,拒绝接受德国战败的耻辱遂成为二战的直接诱因;魏玛共和国对《凡尔赛和约》持修正主义立场,反对所谓的"战争责任谎言"成为此一时期的历史共识;第三帝国强调二战是一战的延续;二战以后,魏玛时期的立场得以复辟,然而历时多年的"费舍尔争论"彻底打破了德国的现代国家话语神话,"德国一战主要责任论"得以确立,批判性自我反思成为德国历史和历史书写的新的延续性。这种延续性已经超越了有关一战的历史共识。  相似文献   

7.
赵蕾莲 《德国研究》2003,18(3):41-47
君特·格拉斯是当今德国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 ;而拉尼茨基是德国当代文学批评界最具权威的人物。本文试图通过二者之间表面上针锋相对 ,而实则互相佩服的微妙关系说明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之间的频繁碰撞恰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坛兴盛的体现 ,会大大推动文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德国学者谈德国的外交政策、北约东扩及德中关系殷寿征1996年7月和9月,我在德国拜访了科隆大学的林克教授和波恩大学教授、德国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凯泽尔先生,他们就德国的外交政策、北约东扩以及德中关系发表了他们的看法,现介绍如下:一、德国的外交政策:凯泽...  相似文献   

9.
关于联邦德国“阶层社会”理论的综述丁智勇一、联邦德国阶层社会的主要标志依据德国社会学家的看法,德国社会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8世纪到19世纪中叶的德国封建社会可视作“等级社会”阶段;从19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处于“阶级社会”阶段;而德国阶...  相似文献   

10.
《德国研究》2005,20(1):5-5
尊敬的万教授:惊闻同济大学名誉校长李国豪教授辞世的噩耗,我感到万分悲痛。李教授早年即与德国有着密切的联系,包括在纳粹专制和战争中经历过黑暗的年代,并由此在我们两国间建起了一条非常特殊的纽带。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对德国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德国2009年有许多值得纪念的重大历史事件。1919年2月德国通过了《魏玛宪法》,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欧洲战争爆发。经历了灭顶之灾的德意志民族在战后不得不面对国家分裂的现实,1949年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相继成立。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在分裂40年后,德国漫长的和平统一之路的终点近在咫尺。  相似文献   

12.
德国经济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德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马鞍形的商业周期。在摆脱了93年前后的经济衰退之后,94年德国经济开始了低速爬坡;97年与98年,德国经济取得了90年代内最大的增长速度;据德国及欧盟等有关经济机构预测,99年德国经济又将减缓。文章分析了上述经济状况的成因,也试图就一些德国经济政策作出批判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张仁颖 《德国研究》2002,17(2):73-76
马丁·路德是德意志民族的伟大儿子 ,由他所发动的改教运动构成了德国现代文明的起点。本文对他的神学思想突破和改教事业进行了系统分析 ,揭示出他对德国神学、教牧、语言、伦理、哲学和政治诸文化领域的深刻影响 ,这些影响结晶为他所铸就的一种典型的德国人性格。  相似文献   

14.
鲁道夫&#183;奥格斯坦和他的《明镜》周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道夫·奥格斯坦与世长辞。作为德国资深记者和著名出版家 ,他创办了《明镜》周刊 ,也创造了《明镜》的神话。他倡导的新闻舆论的民主与自由及其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给德国战后的新闻媒体界打上了深刻的烙印。本文旨在通过对奥格斯坦其人其事的详尽介绍 ,阐明《明镜》周刊对德国政治、社会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以来,德国对非战略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边缘化和“9.11事件”所导致的重大调整两个阶段。而2011年德国对非政策文件的发布,堪称德国对非关系的“新思维”,反映了德国对非战略的新特点与新走势。德国对非战略的演进,以及其发展与非洲关系的成功经验,无疑将对中国发展对非关系带来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李华 《德国研究》2005,20(3):24-29
1989~1990年,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经历了一个由反对、阻止到被迫赞成的心理变化过程.究其原因:一、民主德国经济政治危机不断加深;二、联邦德国大力推进两德统一;三、西方大国及东欧一些国家对德国统一表示理解和支持;四、前苏联国内经济政治形势恶化极大地限制了其对德国统一进程的制约力.  相似文献   

17.
亦农 《德国研究》2002,17(2):63-66
本文着重介绍了当代德国著名作家克里斯朵夫·海因及其代表小说《陌生的朋友》 ,并记述了克氏对中国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从德国国防部内悬挂毛泽东像谈起王金标去年下半年,我应邀就德国和西欧的外交安全政策及与此有关的全欧和全球性问题在德作了半年的学术研究。8月19日上午,我访问了德国国防部,魏塞尔中将热情地会见了我,就与安全有关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友好的讨论,并回答了我提出的...  相似文献   

19.
沈烨 《德国研究》2007,22(3):66-71
德国的塞巴斯蒂安·勃兰特为人类贡献了一部文学巨著《愚人船》.分析这部作品时,可以同时考虑到作者曾经从事过法律教学与法律顾问的职业经历,因此无论是作者的知识背景还是作品本身的内容都深刻反映了法律与文学相互交叉的生动现象,而且分析隐寓于作品之后的法律底蕴,对理解和诠释这部作品将更有助益.  相似文献   

20.
郑春荣  韩彦红 《欧洲研究》2023,(4):103-122+7-8
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的外交与安全政策迎来了“时代转折”。本文基于综合的对外政策学习理论框架,分析2022年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德国对俄政策转型及其动因。研究结果显示,德国对俄政策经历了政策目标和工具的双重转向,达到了“复杂学习”水平。德国对俄政策实现转型,其动因在于政府内部认知信念发生了转变、盟友的政策扩散,以及吸取了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对俄制裁不足的教训,并将2010年后有效制裁伊朗的政策转移至对俄政策。但德国对俄政策学习存在局限性,政党政治、公众舆论、克制文化以及利益集团等是德国对俄政策转型可能面临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