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加坡政府的政治廉洁度已成为亚洲国家的范例,其政府围绕廉政和反腐而进行的一整套完善合理的制度建设为其廉政建设的成功提供了保证。我国与新加坡由于同是华人国家,同属儒家文化圈,所以认真思考新加坡廉政制度建设的经验及其成就,对我国的廉政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税收法律保护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的税收法律制度颇具特色,它有着健全且富于活力的税收管理制度。新加坡是亚太地区税负最低的国家.本文指出新加坡的税收制度在很多方面值得中国借鉴,有必要在借鉴新加坡成功的基础上,探寻我国在新形势下的对策,以适应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3.
谢超 《法学杂志》2018,(5):42-56
《监察法》是反腐败立法,是一部对国家监察工作起统领性和基础性作用的法律,是借鉴古今中外先进经验、经过实践检验、与时俱进的重要制度创新。《监察法》的制定,进一步织密了中国特色反腐败法网,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反腐败体制机制,标志着中国特色反腐败工作已经进入依法反腐和依宪反腐的新阶段,同时也给中国特色反腐败体制机制、新时代纪检监察执纪执法工作、纪检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带来一系列新变化与新要求。  相似文献   

4.
隆霞 《法制与社会》2010,(26):174-174
上世纪70年代,香港腐败现象严重,为反腐肃贪,香港于1974年2月成立了廉政公署,经过30余年的励精图治,香港终于由乱到治,由浊到清,并最终跨入世界最廉洁的地区之一。其反腐败成功经验对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内地反腐倡廉工作,有着极其重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一是香港廉署人不畏艰辛、励精图治的反贪精神值得我们借鉴;二是香港廉政公署查办、预防、教育三管齐下的反腐策略值得我们借鉴;三是香港廉政公署形式多样,与时俱进的公众教育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四是香港廉政公署精简独立,高效务实的组织架构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5.
冯钺 《政府法制》2014,(6):24-24
提起新加坡,国人最深的印象是清廉、高效、文明、贫富差距小、社会稳定度高。新加坡的经验对我们有借鉴意义,但借鉴的前提是不误读。对新加坡最典型的误读是“高薪养廉”和贫富差距小。  相似文献   

6.
贪污腐败是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一种社会问题,自从文明社会诞生以来就一直困扰着人类。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仍不例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们都采取了各种措施进行倡廉惩贪,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反腐败的经验。本文从中国古代惩治贪官的法律规定入手,探讨了古代廉政实践的历史经验及教训,以求对当今反腐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改进和完善我国反腐败体制机制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勇 《中国监察》2009,(11):40-42
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党不断探索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初步建立了一套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在防治腐败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然而,由于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都处于转轨时期,反腐败体制和机制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立足基本国情,与时俱进,在充分借鉴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反腐败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一套具有中国特色,更加完备的反腐败模式。  相似文献   

8.
周云 《法制与社会》2011,(34):159-159
反腐倡廉建设是同改革开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大背景,解决腐败问题,对内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完善各种制度,铲除各种腐败滋生的土壤;对外坚持扩大开放,借鉴国际反腐败成功的经验,加强国际反庸交流合作,为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反腐败环境。通过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来促进反腐l倡廉建设,相信中国的反腐倡廉建设必将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崔晓火 《政府法制》2011,(27):34-35
在中共领导层看来,新加坡的发展经验对中国具有"特殊借鉴作用",这也是中新合作开设"市长班"的初衷。新加坡最近举行的这场大选,无疑给"市长班"的中国官员们上了一场生动的政治课  相似文献   

10.
赵立新 《河北法学》2007,25(11):148-150
新加坡是东盟各国中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法治经验比较丰富.由于民族构成与历史发展的独特性,新加坡宪法渊源充满了多样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多种宪法渊源在新加坡逐渐有效地融为一体,从而使其宪法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新加坡融多元于一体的宪政发展经验或许是东盟未来法律一体化的前奏,对东盟及中国法治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监狱学刊》2009,(2):56-56
孙国祥在《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上著文《应借鉴(联合国反腐公约)》说,《反腐败公约》是现阶段国际反腐败领域最重要的国际法文件。它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反腐理念和机制,改变了人们对传统贪污贿赂犯罪的认知。我国传统上应对贪污贿赂的刑事政策需要进一步反思和评估。1.重典反腐有现实基础,但其效果有局限性;2.专项性、战役性方法短期震慑效应大,  相似文献   

12.
张凤霞 《法制与社会》2011,(1):232+236-232,236
我国和新加坡都是亚洲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根基,都面临着全球化趋势下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因此我国可以借鉴新加坡成功的道德教育经验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以有利于提高我国道德教育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新加坡逐渐建立起介于有限极权与有限民主之间的威权主义政治体制.这种威权主义政治体制的形成是新加坡自身独有的政治生态系统中地理、社会、文化、历史、政治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因如此,它契合了新加坡的历史和现实需要,对现代化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随着新加坡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形成,市民社会兴起,执政党本身也进行了适时的改革,新加坡政治生态系统中的诸多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民主在威权秩序下不断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14.
袁立春 《中国监察》2009,(14):45-46
早就耳闻新加坡在一党执政、政府廉洁高效以及社会和谐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这次参加中山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举办的新加坡公共政策专题研究班,通过聆听专家、学者对新加坡公共政策具体实践的分析,实地考察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总部、贪污调查局、建屋发展局等部门,直接与政府官员、企业人士和普通民众的沟通,对新加坡的政党政治、公共服务、反腐败建设等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有了一些更直观、深入的了解,也得到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是我们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我们检察机关的工作重点之一。如何评价近年来的反腐败工作,如何认识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如何更扎实、更深入、更有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既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我们检察工作中面临的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对我省检察机关三年来查办国家工作人员经济犯罪案件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写出本文,提出一些情况和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一、国家工作人员经济犯罪的现状与原因分析1993年8月,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深入开展反腐…  相似文献   

16.
2012年的国际社会政治格局中,腐败与反腐败的较量依然激烈,各国普遍重视通过健全制度遏制腐败,正反经验教训值得彼此借鉴。岁末年关,让我们一起盘点这不平凡的一年中全球反腐热点和新动向。国际合作编织"天网"2012年,国际反贪合作的重心是治理腐败潜逃,以中国为例,在体制构建、办案实践、理论研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正有人认为,反腐败就是一阵风,来势虽然很猛,但总有停下来的一天,总有刮不到的地方,总有弱下去的时候,心里老是在想着这股风什么时候能过去,琢磨什么地方更"安全",期望反腐败斗争自然"降温"、"减压"。反腐"刮风论"反映一些人的惯性思维,体现了一些人的侥幸心理,任其蔓延,势必动摇人们对反腐败的信心,损害反腐败业已形成的良好氛围,干扰反腐败进程,危及反腐败前景,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批驳和反击。反腐无句号,"刮风论"是对反腐败斗争性质的误判。反腐败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斗争。新一届党  相似文献   

18.
陈宝森 《法人》2004,(6):124-125
朗讯风波和美国执法机构把贪污嫌疑犯移交中国处理都源于国际反腐败立法,这对于中国的反腐立法和国际合作,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今年四月,媒体报道的两件事颇为引人注目,一是美国朗讯公司宣布,因涉嫌腐败解雇了中国四名高管人员;二是美国联邦执法机关在北京首都机场,将逃往美国的贪污嫌疑人余振东移交给中国警方。这两个案件都同国际反腐败的立法有关,前者涉及美国的《反海外腐败  相似文献   

19.
郑永年 《政府法制》2008,(15):16-17
反腐五年工作规划中对党的领导层自我约束的制度设计,已经大大超出了反腐败的范畴,对中国的政治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未来5年至10年,是中国政治改革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治理日益严重的集体腐败,当前有必要借鉴包括北欧在内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腐工作的一些成功经验,其中包括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经验,并相应地将反腐败的工作重点从传统的惩前毖后,逐渐地进化和发展为以预防和惩罚并重,并最后发展为以预防为主的预防模式。互联网由于其特有的自动识别、自动联动和自动报警功能,可以更大规模地用于我国的反腐败斗争,特别是用于预防和治理集体腐败的工作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