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林 《法制博览》2015,(8):32-34
发生在加拿大国会山和美国纽约的两起恐怖袭击案使全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在独狼式恐怖袭击上。和大规模的恐怖袭击相比独狼式的恐怖袭击更隐蔽﹑更具有普遍性,它必将成为世界各国反恐的重点。面对独狼式恐怖袭击在全球蔓延的危险和恐怖袭击者的"本土化",如何把握互联网时代的反恐斗争?如何预防此类恐怖袭击?如何避免反恐进入恶性循环?这些问题可能还没有成熟的答案,但有必要引起我们的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6,(8)
正3月22日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机场与地铁发生爆炸,导致34死187伤,据BBC报道,此次恐怖袭击与IS(Islamic State)组织有关。近年来欧洲持续处于IS组织恐怖袭击的威胁之中,去年法国《查理周刊》恐怖袭击事件、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两起恐怖袭击至少导致149人死亡379人受伤。恐怖分子缘何频繁袭击西欧,此次袭击为什么发生在比利时?问题复杂,但透过西欧人口结构数据或许能找到部分答案。  相似文献   

3.
同为“阿富汗人”策划实施的恐怖袭击,9·11事件是老一代恐怖袭击的登峰造极之作,11·9事件则标志着新恐怖袭击的某种升级。  相似文献   

4.
正"安宁"、"祥和",这两个词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憧憬,也表达了刑事司法工作者对社会的最高期许。可是,仅在2016年一年当中,布鲁塞尔恐怖袭击、伊朗恐怖袭击、孟加拉恐怖袭击接踵而至,在连年不息的恐怖主义新生代的惨无人道的暴戾面前,安宁与祥和离善良的人们那么遥远!  相似文献   

5.
美国“反恐”战争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志虎 《当代世界》2008,(11):51-53
2008年9月11日,是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七周年纪念日。“9.11”事件使美国人从“历史终结”的迷梦中惊醒,彻底改变了布什政府的既定外交政策,成为冷战后世界局势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七年来,美国政府视“反恐”为头等要务。恐怖袭击发生后,布什即以战时总统自居,并以反恐为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了两场战争。虽然在两场战争中,美国都以压倒性的优势取得了军事胜利,但对战后重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美国政府应对不力,  相似文献   

6.
严帅 《当代世界》2013,(6):52-54
近年来,非洲恐怖袭击和人质绑架大案频发,引发国际社会广泛担忧。2012年9月11日,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馆遭恐怖袭击,导致包括美国大使史蒂文森在内的四名馆员死亡;2013年1月16日,阿尔及利亚  相似文献   

7.
周良 《当代世界》2010,(5):38-40
最近俄罗斯发生一系列恐怖袭击活动,全球目光再次聚焦到车臣非法武装身上。从第一次车臣战争算起,俄联邦军队打击车臣非法武装的行动已持续10多年,但非法武装仍能频频发动恐怖袭击,说明车臣反恐形势不容乐观。车臣问题之所以久拖不决,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复杂的国际背景。  相似文献   

8.
如此大规模的恐怖袭击爆发在美国本土,有其内在的深层原因。首先,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世界政治、经济、金融、文化、军事等各领域的中心,自然成为各类矛盾和恐怖袭击的焦点。其次,美国历史上最保守的布什政府上台后,国内保守思潮回升,布什政府一方面推行单边政策,撕毁旨在降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  相似文献   

9.
《当代世界》2013,(9):79-80
一、美关闭多处使馆反恐成风声鹤唳 8月4日,美国关闭驻西亚北非等地的22个大使馆和领事馆。据报道,美方曾截获的电子通讯显示,“基地”组织准备当日对美国驻外机构发动恐怖袭击。美媒还放风说,在中东的美军正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海军陆战队已做好即刻赶赴事发地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全球背景下的犯罪形态发展与刑事制裁方式演变初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在震惊全球的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后,有必要启动对犯罪发展问题的研究。作者依据社会危害程度等级,将犯罪分为“无组织性犯罪”、“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犯罪三种形态,并分析了针对三种犯罪形态所采取的刑事制裁方式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