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世界4是指继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客观知识世界之后,借助电脑网络、电子通讯、虚拟技术及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将光、电、色、能、数字与信息集于一体,将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化、日常生活缩合为一,构建的一个美妙神奇的新天地。它是对塞博空间、虚拟现实、网络世界和信息社会等“新实体”的综合。其实在性主要体现为有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信息和网络;有其存在形式--塞博空间和塞博时间;有其存在的认识论和本体论根据。它与世界3具有质的区别,突出地展示了人的主体性、想象性、虚构性、模拟性和自由意志。  相似文献   

2.
论数字化权     
随着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内容的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正日益步入信息化社会.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空间"更是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信息跨越国界得以迅速流通.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们在充分享受信息化社会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遇到了由新技术引发的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尤以知识产权法律问题为甚.本文将从著作权保护的角度来探讨数字技术引发的一些新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3.
吴亮的这部私人传记则让我们得以知晓那段属于七十年代的心灵往事。“昨天在文字中生动地复活,让今天的人和昨天对话。”  相似文献   

4.
苏晨  刘妍妍 《方圆》2024,(7):54-57
<正>用AI“复活”公众人物并将视频上传网络,是否涉嫌侵权?亲属授权的情况下,相关个人有权采用AI技术“复活”逝者吗?AI“复活”产生的数据属于何种权益、应该归谁所有?“妈咪,生日快乐。说真的,包子好想你哦。”短视频中,中国台湾艺人包小柏逝去女儿的形象栩栩如生,语气、动作十分自然。近日,包小柏使用AI技术复刻了已离世两年的女儿的形象、声音等,在数字世界将女儿“复活”。随后,乔任梁、李玟、高以翔等逝去明星的AI“复活”短视频也在网络上广为流传,AI“复活”技术引起网友热议。  相似文献   

5.
世界 4是指继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客观知识世界之后 ,借助电脑网络、电子通讯、虚拟技术及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将光、电、色、能、数字与信息集于一体 ,将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日常生活缩合为一 ,构建的一个美妙神奇的新天地。它是对塞博空间、虚拟现实、网络世界和信息社会等“新实体”的综合。其实在性主要体现为有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信息和网络 ;有其存在形式———塞博空间和塞博时间 ;有其存在的认识论和本体论根据。它与世界 3具有质的区别 ,突出地展示了人的主体性、想象性、虚构性、模拟性和自由意志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之所以能够超越以往任何时代并掀起一场人学思想上的革命,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所论证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还因为其开创性地把生态学思想纳入到对人本质的基本规定中,即将人与自然的本质统一性视为人的本真存在形态。正是人同自然界完成本质的统一,才能将人从异化存在中拯救出来,进而使自然界得以真正的复活,使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得以真正实现。因此在当下中国,深刻领悟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生态内涵并以此为指导来构建化解生态危机的具体路径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7.
马里旦作为20世纪新托马斯主义法学的代表人物,他力图贬低古典自然法学而复活中世界神学的自然法思想,认为自然法通过本能或禀赋而非理性知识的方式被知晓,尝试将自然法理论重新拉回神学的背景之下,重塑神性的自然法.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四位文学巨匠中,有两位原本是攻读法律的,那就是哥德和巴尔扎克。当过八个月律师的歌德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德国作家,公认的世界文学巨匠之一。他以长达六十余年的辛勤劳作,给德国和人类留下了一笔丰富多采、光辉巨大的精神财富。人们把他看作是继但丁和莎士比亚后,近代西方精神文明最卓越的代表。马克思称他为“最伟大的德国人”,恩格斯称他“在自己的领域(指文学领域)里真正的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歌德出生在美茵河畔的法兰克福。父亲是法学博士,母亲是市长的女儿。1765年,16岁的歌德按…  相似文献   

9.
摩尔根在他的著作《古代社会》中曾对文明时代作过这样的评断:“……管理上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利的平等,普及的教育,将揭开社会的下一个更高的阶段,经验、理智和科学正在不断向这个阶段努力。这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的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特网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前途最为广阔的领域,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因特网已经将人类社会的各种信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任何一个因特网用户都可以从网上获得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电子商务等各种  相似文献   

11.
论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法治,既意味着善法之治,更蕴含着人类对普遍的道德理念价值与终极关怀目的之追求;法治,不仅仅是冷冰冰的规则体系与制度的客观组合,而且还包容了人类在认识与改造主客观世界过程中对自身生活目的和价值理想的情愫记载。道德法律化,既是将人类的道德理想、原则、规范铸为法律的过程,也是善法由此产生并存在的过程;法律道德化,则是使法律内化为更高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过程,更是法律得以被社会主体普遍遵守乃至信仰的过程。由是观之,由道德法律化到法律道德化,当是人类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自然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个人具备道德意识,社会有道德规范体系,是人类得以自豪的两大资本。假设没有道德意识和道德约束,人类不可能有廉耻心可言,更不可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还将盛行,社会秩序继续处于混沌状态,为所欲为的动物本能淋漓尽致地在各个角落上演。正是道德,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步人数字时代,世界各国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都面临着相同或类似的知识产权问题.作为发达经济体的英国,其正在进行的知识产权立法改革以数字时代为主题,以适应数字技术及其伴随的新型商业模式为核心任务,最终目的在于能够拥有一套有利于鼓励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知识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文化的同一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如火如荼地发展着;中西方文化的互补性为世界文化提供着发展的动力;未来中西方世界文化的一体化,随着人类的发展,将会不断地深化整合。  相似文献   

15.
蔡能 《犯罪研究》2009,(5):52-57
今天,数字摄影已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和流行。数字摄影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的影像记录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它使得摄影看上去变得更加方便和高效率了,这是人类新技术革命的必然结果。数字摄影极大地颠覆了使用胶片记录和再现影像的传统摄影,它在带给人们方便和陕乐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那就是不断出现的假照片事件,使得数字摄影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照片的真实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虽然目前所见的假照片案例大多集中在新闻媒体,但笔者以为,不排斥有发生在司法摄影领域的可能性,因此,有必要引起注意并呆职有效措施,以防患于未然。为此,笔者从技术防范和制度建设两个层面提出一些构想和建议,以供有关方面参考,目的是为规范司法摄影工作,防止假照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人类进步的轨迹看似无形,实则有序。牛顿力学三定律曾经奠定了工业文明的基础,世界跨进信息时代,数字文明的快车又该运行在怎样的轨道上?牛顿力学三定律,已经改变了世界。如今,轮到“信息时代三定律”了,改变世界更快。  相似文献   

17.
“影像”是构成视觉文化的最重要元素。将纷纭复杂的影像世界加以概括提炼,可以划分为三个范畴:自然影像世界、人的视觉影像世界和人类创造的影像世界。人类创造的影像世界是一个“双层影像”乃至“多层影像”的复杂表征体系。创建“元影像”这一“形而上”层次上新的抽象概念,从方法论的角度建构“元影像”理论,有助于以一种反思的眼光来探究人类在创造影像过程中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机制与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与诠释人类创造影像世界的活动,为影像文化研究开辟一条从形而下“察器”向形而上“问道”进发的思想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互联网络高速发展,给当代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和快捷。互联网络给人类带来的最大贡献在于,它为人类开辟出了一条快捷的信息传递通道,搭建了一个交流与互动的平台。借助这个网络平台,不仅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实现了即时性、跨越时空性和交互性。并且,所有参与信息交流与互动的人们的身份都被虚拟化为具有同一性的名份——网民或网友。这种具有同一性的名份使得所有参与者能够完全绕开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各种限制和关卡,人们在身份地位上的平等在这里能够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在10月底召开的英国政府数字创意产业大会上,英国商务大臣曼德尔森表示,英国政府将会出台通过切断网络盗版者网络连接的方式,来结束非法文件共享“零责任”的现状。他还说明,在采取切断连接措施前,会先对盗版者给予警告性通知。因此他并不期望看到发生大规模的网络切断行为。此项动议将会纳入英国政府于11月出台的数字经济法案中,并将于2010年生效。  相似文献   

20.
不自觉地关爱动物,是人类善良的天性使然;对残害和虐杀动物的行为予以谴责,是人类良知的体现;而通过立法护佑动物及其生存环境,则是人类自觉地将文明社会的行为与成果带入动物世界,从而使得人类的朋友——亲爱的动物们也享受到它们应有的“福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