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99年8月28日至29日,国民党在台北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李登辉的操纵下,将“以‘特殊的国与国关系’明确定位两岸关系”写入此次会议通过的一项重要决议。李登辉抛出的”两国论”受到海峡两岸全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严厉谴责。但是李登辉执迷不俗,完全违背两岸人民盼望祖国和平统一的良好心愿,不仅顽固地鼓吹“两国论”,而且还执意将“两国论”写入国民党的文件,作为国民党对大陆政策的指导方针,李登辉的这种做法是在葬送国民党的前途,更是将台湾人民一步步地推向战争的深渊。这一事实说明,李登辉在分裂祖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李登辉在去年 5月发表了他的集中宣扬“台独”谬论的《台湾的主张》一书。此书发表后 ,被“台独”势力奉为圭臬 ,实际上 ,这是一本背叛国家民族利益的台独自白书。本文即根据该书的主要内容逐一进行了批驳。读者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 ,李登辉“两国论”的出笼早就有所准备。他的目的很明确 ,就是要解决“台湾的国家定位问题” ,使他的“台独”谬论即使“在李登辉去世后还会继续实践”  相似文献   

3.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长久以来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国政府为经作了大量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有了长足的进步,实现祖国的统一存在着一个解决的途径和方式问题,中国政府在充分考虑历史因素和现实情形下,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模式用以解决大陆与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关系并最科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随着中英联合声明和中葡联合声明的签订以及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自李登辉上台以后,相继推出“两个政府”、“两个对等政治实体”、“台湾已经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等背离一个中国原则的论调,1999年7月9日更是推出“两国论”,公然将两岸关系歪曲为“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两国论”背弃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严重损害了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一切爱国人民的感情,危害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两国论”在国际法上违背了国家主权原则。  相似文献   

4.
2005年是1999年李登辉发表“两国论”以来两岸关系又一个重大转折点。在这一年中,大陆出台了—系列重要对台政策,有效遏阻了“台独”发展势头,降低了两岸的对立和紧张,使两岸关系朝着有利于大陆的积极方向发展。而岛内民意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台当局靠“两岸对抗牌”已很难获取所  相似文献   

5.
去年下半年以来 ,台湾岛内局势风云多变。李登辉公然抛出“两国论” ,疯狂挑衅一个中国原则 ;吕秀莲利用台湾领导人更迭之机 ,进一步恶化两岸关系 ,鼓吹“台湾主权未定”论 ;陈水扁上台后 ,刻意回避和模糊一个中国原则 ,否认1992年两会达成的“一个中国”共识 ,谋求“台湾问题国际化”。凡此种种 ,使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台海局势日趋严峻 ,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以反分裂 ,求统一为己任的广大黄埔学子和以发扬黄埔精神 ,促进祖国统一为宗旨的黄埔同学会 ,同样有责任、有义务密切关注台岛局势 ,继续发挥黄埔优势 ,坚持力促和平统一。一、…  相似文献   

6.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随着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所有海内外关心祖国命运的炎黄子孙,无不殷切地期待着台湾问题的早日解决。然而,李登辉却逆祖国统一大潮而动,迫不及待地抛出“两国论”,公然挑衅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严重破坏了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违背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极大地伤害了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感情。为了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特对台湾问题的历史回顾和未来走向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提出“两国论”,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8月1日,台湾当局“陆委会”公布了一份“对等、和平与双赢——对特殊国与国关系论书面说明”,称“两国论”是从“政治、历史与法律的观点,对既存事实作明确的说明”。对此,本文仅从法律的观点,即依据台湾地区现行“法律”的规定,分析“两国论”不仅违反了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代表,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之原则,而且也严重地违反了台湾地区现行的条约、“宪法”和“法律”关于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规定,不具有任何合法性与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政党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决定政党格局的变化。2016年台湾“二合一”选举结果出炉,民进党大胜,国民党大败,致使岛内政党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呈现出“两大多元”的格局。“两大”指的是民进党与国民党,“多元”指的是以“时代力量”、亲民党为代表的众多小党或“第三势力”。这一格局以台湾各政党实力为基础,主要由台湾的政党制度和2016年“二合一”选举的特殊性主导形成。当前,两岸关系受岛内政局影响的规律尚未改变,岛内政党格局仍是影响两岸关系的重要因素。因此,“两大多元”格局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未来“两大多元”格局将受国民党的发展走势、中间选民的政党认同和“立法院”的运作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登辉的“两国论”是分裂祖国、推进“台独”的政治本质大暴露。“两国论”与历史事实相悖、严重违背了国际法准则 ,违背海峡两岸同胞和平统一祖国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
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年来 ,两岸关系呈现出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在台湾岛内 ,陈水扁正加速推动“渐进台独” ,与李登辉的“急进台独”有合流趋势 ,使两岸关系蒙上新的阴影 ;在陈水扁“一边一国论”的冲击下 ,两岸关系一时很难缓解 ,一段时间内“政治冷”和“经济热”的形势还会有所继续 ,但从总体上看 ,两岸政治关系还在不断前进 ;美国是阻挡两岸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 ,在可预见的时间内 ,中美之间围绕台湾问题的矛盾和斗争仍会持续下去。然而中国的最终统一乃大势所趋 ,绝不是美国少数反华势力所能阻挡的。在影响两岸关系的上述因素中 ,起决定和主导作用的是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11.
“一国两区”是现阶段台湾当局对两岸关系的法律与政治定位。“一国两区”的主张在台湾社会引起的争议与对立说明: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仍是台湾社会高度敏感与分歧的政治议题,在蓝绿对立的政治格局下台湾社会难以形成对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共识。以“一国两区”架构解决两岸政治定位具有难以逾越的现实障碍。  相似文献   

12.
今年8月10日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接见世界台湾同乡会代表,借机大谈“一个中国”问题,李登辉明确表示:“在国家未统一以前,我们决不承认一个中国政策,一个中国是未来,只有国家统一以后、才有一个中国,台湾和大陆目前是分裂分治的局势”。第二天台湾总统府又为李登辉的“一个中国”说法解释,指出“中华民国主权目前在台湾,一个中国是在我们国家统一之  相似文献   

13.
陈水扁与李登辉两人在“台独”问题上,是“殊途同归”,是一丘之貉。在分裂中国的“台独”心路上,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但采用了不同的手段、方式和策略。一、扁李都是顽固的“台独”势力的总代表,并勾结“藏独”分子,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李登辉老奸巨滑,老谋深算;陈水扁狡诈多变,为选票“变脸”李登辉的“台独”思想早已有之,他善于“表演”和“伪装”,直到上台,才逐渐自暴底细。李登辉上台后,马上聘用彭明敏为其“总统府”“国策顾问”,并暗地里纵容“台独”分子,默许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台独”势力在台湾…  相似文献   

14.
6月29日,台湾所谓三届“国大”四次会议因“修宪”方案无法达成共识,由国民党、民进党两党决定休会1个月,至7月29日复会,并决定在休会期间,两党继续协商,广泛征求各界民意及邀请专家学者交换“修宪”意见,以期使“修宪”有成。休会后10天,即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电台记者采访时公然抛出“两国论”,彻底否定“一个中国原则”,将海峡两岸关系定位于“国与国  相似文献   

15.
自李登辉主政以来,台湾政局的变化错综复杂。通过对台湾当局统独政策的变化、台湾政治体制的变化、台湾政治权力格局的变化和台湾民众统独心态的变化的分析,可以摸索出台湾政局变化发展的脉络。从目前台湾政局走势来看,统一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对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进一步加强对台工作,主导两岸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TPP、RCEP是当下大国战略博弈的重要舞台.作为亚太经济格局中的特殊一员,台湾对自身经济的边缘化趋势十分焦虑,希望在当前的格局中分得利益.台湾当局表面采取“双轨并进”策略,实际却选择优先参与TPP的路径.这一选择包含三重政治意涵,一是试图在岛内政治方面突破“执政”困境,二是力争在两岸关系方面实现政经分离,三是继续在对外关系方面确保来自美国的“安全感”.我国台湾地区优先参与TPP的策略,与其说是经济策略,不如说是用以平衡与美国关系、两岸关系、中关关系的政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台湾领导人李登辉在抛出分裂中国的"两国论"时,声称"国与国关系"是50年来的两岸历史与法律现实.本文根据相关历史事实、法理逻辑和政治学理论,驳斥李登辉所谓的"历史事实"和"法律事实"说.作者认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整继承了"中华民国"的领土主权,主权意义上的一个中国没有分裂,两岸暂时的分离状态只是一种政治上的分歧.两岸问题的和平解决必须以海峡双方共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为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今年2月21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发表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这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之后,中国政府进一步向国际社会系统阐述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和政策的庄严文告,也是中国人民决心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严正宣示。白皮书的发表,有助于台湾同胞和国际社会准确理解一个中国原则和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政策主张,了解李登辉“两国论”的分裂本质和对  相似文献   

19.
2002年8月3日,陈水扁经过精心策划,利用视讯方式向日本“世界台湾同乡联谊会”传达出他对两岸关系定位的基本主张“一边一国论”,并抛出其对解决台湾前途招术“公投”,此后,陈水扁利用执政地位处心积虑地图谋推动“法理台独”,在今年台湾选举期间,不断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公然提出了以“制定新宪法”为核心的“台独时间表”,两岸关系被推到了危险的边缘。因此,从历史、政治、国际关系等角度入手,分析台独倾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对探索打破两岸僵局,制约台独倾向,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登辉1994年3月与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的谈话、1994年5月在台湾“国大临时会”上的讲话,以及1995年6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演讲,都奢谈中国历史和台湾地方史。他吹嘘“百年来中国的历史,可能没有人比我懂得更多。”1994年6月3日香港《明报》有篇“社评”,讥讽李登辉自诩“是中国近代史最高级的专家,这也许是史学界的奇闻吧!”接着提出质疑:“李登辉对中国近代史究竟懂得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