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我国实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几个基本法律问题.项目管理是判断PPP法律内涵的前提性依据,用以区别“合作国家”和“合作治理”等广义政治关系.PFI和特许经营等合作模式来源于商业交易惯例和传统作法,引入国的认同和模式要素组合应当尊重历史演化过程和经济互惠结构.PPP合作模式的适用范围受到行政机关部门职责及其分工的影响,行政部门的作用应当反映合作模式与行政规制方式的内在联系,以减少因权限争议提升规制成本.项目合作的法律形式是合同.多方面因素决定着合同属性的制度选择.本文主张实行以民事合同为主的制度,法定事项与约定事项可以分离,行政机关作为当事人和法定监管机关的法律地位也可以分离.  相似文献   

2.
美国法是一个实用主义的法律系统,其关于公私合作关系的法治务实而高效。中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法律问题,了解并借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PPP领域的先进法律制度是必要且有益的。美国PPP项目出现较早,政府也一直非常重视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中的私人资源利用,在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有着广泛的分布。美国没有一部统一的PPP法律,其相关立法散见于联邦法律和各州法律中。联邦法律是各州实施PPP的基本指导,具体细节各州自定。美国PPP纠纷解决机制有鲜明的特色,不仅体现在对于仲裁的开放性态度,也体现在其诉讼机制的严密性。首先需要向政府契约官提出正式请求,然后才能向政府的合同上诉委员会申诉或直接向联邦索赔法院提起诉讼,最后还可以向美国联邦巡回法院上诉。美国PPP法治经验有着很好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政府职能转变意味着政府通过引入更多具有活力和潜力的社会资本来完善对公共服务的供给。在此背景下,PPP模式应运而生。但是,目前基层政府在落实PPP项目中,仍然存在实践困境。从对X县B水厂PPP项目的调研情况可知,目前PPP模式在中国实践中的困境主要体现在项目责任主体模糊导致监管乏力、周期跨度过长导致项目不可持续性因素增加、咨询体系建设不完善导致政府和社会缺乏专业化沟通平台等三个方面。为此,应厘清PPP项目责任内容和责任主体,完善监督追责机制;建立PPP项目制度化管理模式;完善咨询体系建设,为PPP项目建立专业化运作平台。  相似文献   

4.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的"PPP模式"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在各地政府积极推出大量"PPP项目"的同时,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签约或落地的项目数量并不多。"PPP项目"自身风险较高、收益不确定、地方政府观念滞后、行为不当、法律法规相互冲突、融资困难等因素制约了民企参与"PPP项目"的积极性。推动民企参与"PPP项目",应从加快法律法规建设、推动地方政府观念转变、拓宽融资渠道、规范合同内容、培育专业机构与人才入手。  相似文献   

5.
中央政府越来越重视采用公私合作(PPP)来促进城镇化基础设施供给和深化地方政府职能改革。基于地方政府视角,公私合作政府决策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风险。其中PPP决策知识获取风险、寻租风险、地方保护风险等风险都可能造成社会资本参与意愿低,不利于公私合作制的长期发展。为了增强公私合作制(PPP)模式的可持续性,必须加快构建有效的地方政府公私合作风险管控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PPP模式中PPP协议有重要地位,目前关于PPP协议的性质仍有争论。PPP模式中存在着一类型化的政府特许经营协议,随着行政法理论的发展,行政合同兼具公法的权力因素和私法的契约精神,这与PPP中的政府特许经营合同的特征是接近的,因而PPP模式中的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应定性为行政合同。协议的定性是理论研究的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发挥PPP模式促进政府与市场良好合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正大力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因此,本文以农业领域中的农业绿色发展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弄清楚PPP模式在农业绿色发展领域运用的必要性和目标,再通过探究第一批农业绿色发展领域的PPP项目的有利条件,最后选择合适的PPP模式的运作方式,从而为今后此类项目的开展提供指导,扩大PPP模式在该领域的应用范围,最终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自《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的通知》以来,PPP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但在具体操作工作中,各地各部门面临的情况不同,导致对项目是否采用PPP模式产生不同理解,主要是对项目的公共属性、合作方定位、期限设置、收益回报、风险分配等把握不准。为了更好、更规范地推广PPP模式,现从专业角度分析并厘清,以下七种情形的项目不宜采用PPP模式。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PPP模式为充分发挥私人资本的活力及创造力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提高了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的热情。但PPP模式的运作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专业化咨询机构和专业性人才的缺失、法律保障不健全、民间资本与国有企业不合理竞争、政府诚信意识淡薄、项目推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地方政府作为PPP项目的直接参与方,助力民间资本良性发展责无旁贷。合理化地运用政策工具,营造良好的公共政策环境、规范政策规划、执行、评估、终结等各个环节,可有效缓解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PPP模式在能源、交通、农业、水利、生态建设、市政设施及公共服务众多领域的出色表现,让我们看到了其推进"十三五"规划发展的巨大潜力。然而就目前PPP项目的发展来看,仍有很多不利因素,其中政府角色定位问题处在一个亟待解决的位置。根据PPP项目运行特点,借鉴国外PPP模式中的政府定位,将政府的监管身份和参与身份进行分离,削弱在以契约形式为前提的PPP项目中政府与社会资本双方地位的悬殊,增强社会资本进入公众领域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PPP项目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思路选择。研究引入多源流理论分析工具,旨在探讨PPP项目的政策议程形成逻辑,分析政策制定的内在规律,优化政策设计思路。研究发现:PPP项目的政策议程设置受到"PPP项目何以成为焦点议题"的问题源流、"政出多门的矛盾性及政策共同体多元主张"的政策源流以及"地方政府、社会资本、金融机构、中介咨询组织和民众的行动差异"构成的政治源流三种源流的影响,并经由政策之窗实现耦合,推动PPP项目相关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研究结论:推动PPP项目健康有序发展,亟需从宏观层面完善法律制度顶层设计、优化政府治理能力、明确风险分担和投资回报机制、强化项目资金的金融支持、培育中介咨询机构、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以及拓宽民众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不够完善,社会救助存在缺陷,农村残障儿童家庭的社会支持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包括来自政府、机构、学校和医院的正式支持,以及来自家人、社区邻里、亲朋好友、网络和书籍、迷信的非正式支持。总的来看,正式社会支持不足,非正式社会支持凸显。社会工作可以通过与政府、机构、家庭的互动合作,协调各个支持主体的关系,整合信息资源,建设互助体系,形成农村残障儿童家庭的多元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3.
正项目建设,民生实事。作为全省首家PPP中心,荆门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立足项目建设专项职能,服务民生大计,以探路者的责任担当和求真务实的进取精神,积极推广PPP模式,启动PPP项目引擎,以"四个到位"推进PPP工作向好向稳,在荆门这片热土打造出别样的风景线。责任到位,挂图作战。荆门市PPP中心以"谋划于早、带头于先、行动于快"的工作理念,着眼全局,部署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合同承包时常常因承包企业、合同规则、合同周期的选择陷于困境。从理论上分析选择困境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和短期合作行为导致的"逆向选择"行为。由此应优化公共服务合同的选择机制,包括信息披露机制、竞争机制以及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合同承包时常常因承包企业、合同规则、合同周期的选择陷于困境。从理论上分析选择困境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和短期合作行为导致的"逆向选择"行为。由此应优化公共服务合同的选择机制,包括信息披露机制、竞争机制以及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实现了公共产品市场化供给的创新,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的力量、发挥财政杠杆的作用、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实现公共物品的高效率、高收益。在传统政府管理向政府治理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在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治理中,政府的一些失信行为已成为制约合作治理能否顺利开展的"阿基里斯之踵"。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中的信用建设,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必须站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从行政理念到政府治理模式及规章制度建设都要进行必要的更新,才能为政府与社会资本的新型合作关系提供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7.
西方主导的公私伙伴关系(PPP)概念有三个重要维度:一是重视对PPP制度化与对等平衡关系的理解;二是追求市场价值的PPP;三是作为意识形态扩散的PPP。对我国"地方和社会资本合作"概念进行两个角度反思:一是公、私部门间的权力与权利关系是否基于平等原则;二是"社会资本"概念在中国本土的适应性问题。本土PPP概念的三个认知维度:一是建构文化层面的PPP;二是确立意识形态层面的PPP;三是耦合政府体制与私部门机制结合点的PPP。  相似文献   

18.
特色小镇是小城镇发展的一种类型,也是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最新探索和实践。文章认为,PPP模式的核心在于政府和社会资本通过优势合作实现共赢,能够从减轻地方财政压力、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降低和分散各类风险以及提高特色小镇运营效能几个方面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保障,有效提高特色小镇的建设效率和运营管理效率。文章在对特色小镇PPP项目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特色小镇PPP项目的典型运作框架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从优化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兼顾多方诉求,平衡收益风险、创新融资方式,探索产融结合等方面提出了PPP模式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应用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财政融资机制和治理模式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在城市公用事业领域方兴未艾。在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发展将迎来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存在着诸如项目治理碎片化、政府寻租行为多发、虚假项目泛滥、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突出问题。为此,需要从加强政府规制和府际合作两个方面着手,实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善治"。  相似文献   

20.
县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基本的领域和最基础的层次,生态治理则是县域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县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县域生态治理供需矛盾加剧,县级政府的环境压力不断加大。而县域生态治理存在治理主体单一、治理资金不足、治理成效不高等问题。PPP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和管理模式,通过政府部门引进民间资本,充分发挥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各自的优势,从而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产品及服务,在县域生态治理领域有极强的适用性。通过对其进行SWOT分析,笔者认为PPP模式能有效的解决我国当前县域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具体而言,我国县域生态治理可以采用"PPP区域打包模式",将县域内中低利润率和高利润率的生态环保项目打包捆绑、组合开发,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态治理效率和社会公共利益。最后本文提出了三点建议:完善法律法规、构建伙伴关系和制定完善的推动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