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葵 《民主与法制》2011,(18):71-71
民国时有个蔡东藩,将二十五史外加民国史敷演为一套“通俗演义”,是写给老百姓看的历史书。那时人心尚古,所谓演义,绝不似今日之“戏说”那般浪荡妖冶,它与正史的关系,相当于罗贯中《三国演义》之于陈寿《三国志》,将本来标准套路的史书生动化、趣味化、平民化。  相似文献   

2.
王晓渔 《今日广西》2010,(13):59-61
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1988年,电视剧《西游记》;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1996年,电视剧《水浒传》。四大名著第一次“触电”,经过10年的漫长时间。第二次“触电”,却在一年前后。2010年刚刚过半,新版《西游记》、《三国》、《红楼梦》已经先后登场,新版《水浒》也拍摄完毕,只待良辰吉日,走向观众。  相似文献   

3.
姚穗穗 《当代广西》2009,(14):53-53
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称,在该项报告“读者最喜爱的书”一项调查中,四大名著占据了前四名,依次排序为:《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及《水浒传》。  相似文献   

4.
冯利华 《求索》2010,(6):F0003-F0003
在中国小说史上,续书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明清时期.《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皆有大量续书.如《后三国演义》、《后西游记》、《续金瓶梅》、《水浒后传》、《泣红亭》等。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施公案》、《三侠五义》、《彭公案》等小说被一续再续,成为小说史上的一大热点,如石庵《忏观室随笔》所云:“《小五义》也.《续小五义》也.再续,三续.四续《小五义》也。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大》2010,(1):27-27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这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些影视剧恶搞这些名著,严重歪曲其本意,全国人大代表、秦皇岛市政协副主席关敏认为,应把四大名著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制度上严防恶搞行径。  相似文献   

6.
趣说三国     
【英雄气长,儿女情短】明末雄飞馆主人曾将《三国志演义》《水浒传》合刻,总名为《英雄谱》。这两部名著确实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英雄气长,儿女情短"。《三国志演义》的"英雄气长,儿女情短",明显地表现在对貂蝉和江东二乔的处理上。貂蝉是《三国志演义》中的第一号美女。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7,(24)
<正>从小我就特别爱读小说,尤其是《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七侠五义》等等,只要一书在手,就到了废寝忘食的痴迷程度。今天,我在檀信楼大礼堂跟学生们讲了一段故事——战国时代,有一位士人名叫颜触。一天,在上朝的时候,齐宣王就说:"颜触,来!"颜触听了,也对齐宣王说:"宣王,来!"朝中群臣对于颜触的态度深感不以为然,大家就问他:"王也曰触前,触也曰王前,可否?"颜触回答道:"王呼‘颜触,来!’  相似文献   

8.
一、三大名著与团队建设
  文学名著给我们的启迪是多方面的。我国三大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就是这样的作品。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看,三部作品历史背景截然不同、思想内涵不同、创作风格迥异。如果换一个角度,从管理学、从团队建设的角度看,也能给我们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概括名著     
最近网上有《四大名著一句话概括》的帖子,看了使人哭笑不得:“最黑社会的点评:西游记(俺们天上有人)、红楼梦(俺们朝廷里有人)、水浒传(俺们江湖上有人)、三国演义(俺们有的是人);最学术的点评:西游记(论西部开发——唐朝学者记录沿途奇遇)、红楼梦(论大观园开发——美女公关口述公司内幕)、  相似文献   

10.
牟尼 《小康》2008,(1):100-101
自80年代电视在中国逐渐普及之后,被称为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一直是荧屏热点。到1998年,根据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先后亮相,且无一例外地创造了同期电视屏幕的最高收视率。时至今日,一逢寒暑假,这些电视剧就重新登场。六小龄童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下省称《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本不可与史书并论,但作为一部影响巨大的历史小说,旧时又有“七分史实,三分虚构”之称,因此人们也难免不从史的角度看待它;即使从历史小说的角度说,虚构固无可非议,但强调历史的具体性,亦是历史小说的基本品格。从这一理由出发,我们觉得仍有必要指出《演义》中诸多违背历史事实之处。本文试从《演义》中的地理方面指出一些显然的错误,以为《演义》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肖军 《台声》2007,(Z1)
三国,从天下大乱到诸侯割据;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历史文化日益吸引人们的注意,进入人们的阅读视野。从历史典籍中吸取精神营养哲学智慧,享受阅读快乐寻觅审美情趣,已经成为一种高雅的时尚。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柏杨品三国》以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为蓝本,选取了《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中的《第一个宦官时代》、《三国周郎赤壁》、《诸葛亮北伐挫败》等三部,加…  相似文献   

13.
《友声》2004,(1)
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于2003年10月23日至27日在故宫博物院绘画馆举办"刀势画·宫田雅之艺术展"。画展精选了宫田雅之最杰出作品124件,其中日本题材与中国题材的画各占一半。内容主要取材于《史记》、《水浒传》、《唐人传奇》、《三国演义》等中国古代名著以及《源氏物语》等日本古代名著等传统题材。另外还有以日本风景为主体的代表作《日本的四季》、《雪月花》等,有联合国公认作品《红富士山》等。  相似文献   

14.
李建德  许霞德 《传承》2012,(22):78-79,87
领导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不仅要在表面层和制度层进行操作,更需要在文化层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分析。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出发,着重分析几个重点人物在领导活动中展现的领导方法和领导技巧,从不同层面向广大领导干部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领导思路与管理方法,并藉此共同探索领导科学的艺术性,提高领导效能。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演义,也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三国演义》在中国已经是家喻户晓,就连不识字的老太太也没有一个不晓得诸葛亮、张飞、关公、曹操这些人物的,所以古人说凡有饮水处,就有《三国》的读者,加上日本、东南亚和世界各国的读者,人数之众,恐怕世界上很多文学名著都难与之比较。为什么一本小说具有如此大的魅力?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从《三国演义》的成书、流传和影响来看,都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16.
曾珺 《传承》2008,(9):42-43
历史剧《汉武大帝》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汉景帝得了肺结核病,到骊山汤泉宫疗养。小皇子刘彻前去探望,向病重的父亲提议说:"父皇的病如果不好,不如请枚乘来治。枚乘只要给你讲七件事,就能治好父皇的病。"景帝非常惊讶小小年纪的刘彻竟知道枚乘,便问道:"哪七件,你说说?"刘彻回答:"父皇难道没有读过《七发》?七件事都写在  相似文献   

17.
史书的种类     
《天津政协公报》2012,(6):14-14
<正>我国的史书卷帙浩繁,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下列五种。正史: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叫正史。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除少数是个人著述(如司马迁的《史记》)外,大部正史是由官修的。  相似文献   

18.
以描写被封建压迫逼上梁山的一百零八条好汉打抱不平的传奇故事为中心的小说《水浒传》,几百年来已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名著.它成书于元末明初,即十四世纪中期,是中国最早的两部长篇小说之一(另一部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施耐庵不但经历过元末农民大起义,并和“说话人”(宋元时期讲故事的艺人)有一定联系.他大约在杭州住过,是个终生未仕进或只做过小吏的人.宋元时期,梁山泊农民起义的故事已广为流传;宋代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已初具水浒故事的全部轮廓;元杂剧中有二十四个水浒剧目(现存六个)如《李逵负荆》等.施耐庵对民间传说、话本、戏曲中的水浒故事进行了艺术再创造,写成百回本《水浒传》. 《水浒传》描绘了封建社会一支人民起义队伍的形成、发展、肚大直至毁灭的全过程,是一部反映中国古代人民起义的史诗.  相似文献   

19.
三国时期孟获族属新论杨正权孟获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其名声大噪则是因为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维妙维肖的刻画。但在《三国演义》及相关历史文献中,孟获主要是作为一名奸雄而流传后世,这与历史上孟获的真实形象大相径庭。关于孟获的族源,后人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20.
读者文摘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海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引用小说《三国演义》卷首的“词曰”。这首词的作者并非少说作者罗贯中,而是四川省新都县的明代状元杨升庵(杨慎,字用修,号升庵)。 杨升庵的词怎么会在《三国演义》的开头?原来,这种现象是《三国演义》在演变过程中出现的。 罗贯中写成巨著《三国志通俗演义》后,最初只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