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力资源是企业和谐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就会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挖掘人的各种潜能,最终推动企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反之,人力资源的流失,特别是企业核心人才资源的流失,就会使企业丧失竞争力,甚至制约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由此可见,人才资源无疑是增强企业竞争力重要内动力。但很多国有企业却呈现紧缺人才找不来,重要人才留不住,人才流失尤其是优秀人才、核心人才的流失问题日渐突出,并成为制约企业和谐发展关键环节。破解企业人才流失难题,实现拴心留人已经构成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课题。我们惟有掌握和了解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就能找到应对人才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异军突起,发展非常迅速,而国有企业的存在则是非常稀少,发展缓慢。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推进,企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最终表现在人才的竞争上。然而国有企业原有令人羡慕的福利待遇、优惠条件与非公有制企业相比,正逐步失去,大量人才流向外企、私营、民营企业或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本文客观地分析了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并相应的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有资产流失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但是国有企业 的中高级管理人才流失给国有资产造成的损失却没有引起足够 的重视。有调查显示,人力资源危机,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才流 失所导致的人力资源危机正在成为困扰国有企业的主要危机, 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危机识别能力和危机防范意识普遍较 弱,对中高层管理人才的流失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没有采取 有效的应对措施。 该项结果基于零点调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危机管理 课题组和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于2003年8月共同合作完成的 "企业危机管理现状"课题研究。本项研究利用SuperCATI快速 电话调查系统针对京沪两市478家资产规模在500万元以上 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包括董事长、总裁、总经理、副总、总裁 助理或董事会秘书、部门经理等职务)进行的随机抽样电话访 问。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法人所有权是否成立?王开国国有企业法人所有权是指国家作为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的资本及其权益但不直接拥有企业的法人财产,企业在存续期间内对国家投资和企业负债构成的全部法人财产,享有以其名义独立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国家作为企业的最终所有...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由国家直接投资的大中型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法律性质应是国家拥有所有权并授权企业进行经营管理,企业拥有经营权;而大多数国有企业的法人财产权法律性质则应为企业法人财产权。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应坚持什么体制,如何经营管理,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应采用怎样的人才管理模式,一直是经济学家、企业领导者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体系与社会认知系统"等国有企业人才管理的宏观思路和策略构想,以此为研究国有企业人才资源管理模式的改革提供参。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仍然不同程度地保留着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些人事管理特点,许多企业的人事行政管理无视企业人才自我发展的需要,只是消极地"管人",这就难以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本文对国有企业如何吸引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稳定人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加强国有企业人才资源管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企业生产经营机制的转移,使企业拥有相当大的经营自主权如何加强对企业领导的监督是国有企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因此必须健全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以制度+监督的管理模式,规范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时代变迁,80后正成长为组织的中坚力量,但由于80后群体特点以及目前的社会和经济环境,80后离职率居高不下,尤其是基层组织中80后人才流失问题严峻,因此,如何留住80后人才成为组织亟待解决的问题.心理契约作为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共同期望和约定,在80后人才流动管理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心理契约违背正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鉴于目前80后人才特点和流失的现状,本文从心理契约的两个维度——交易维度和关系维度——提出了人才保留的对策,以帮助组织构建稳固的心理契约,减少人才流失.  相似文献   

10.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使高校人才流动矛盾凸显,并推波助澜的导致人才流失大于流动。由于目前大多高校单纯采用企业的人才流动机制,并且新旧制度并存,信息成本过大,从而导致人力资源逆向选择,隐性人才流失严重的后果。本文指出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着力于完备人力资源信息体系来构建适应高校的师资流动机制,同时鼓励人才柔性流出,加大信用保险来减少人才流失。  相似文献   

11.
刑法中的国有公司、企业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建华 《现代法学》2004,26(4):92-95
公司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从本来意义上说是一种种属关系,但在我国刑法中,在多数情况下,公司与企业的关系是并列关系。如何理解刑法中规定的国有公司、企业,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不同的看法,可能会对同一案件产生罪与非罪、此罪彼罪的不同认定。本文认为,刑法中所称的国有公司、企业是指全部资产为国有资本的公司、企业,而不包括国有资本控股或参股的公司、企业。  相似文献   

12.
于洪 《行政与法》2006,(11):35-37
我国东北的一些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处在相对劣势的地位,如何使东北企业尽快地成长壮大,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进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本文将在学习和借鉴德国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从中获得启示,并对东北地区企业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晚清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为追求富强,花费巨额资金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然而,由于整个官场吏治腐败得不到肃清,这些企业内部也相应存在着盲目决策、任用私人、管理混乱、贪污舞弊等弊端,使企业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导致洋务运动走向失败。这段史实,为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处理政治改革与发展经济的关系这一关键的问题,提出了重要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4.
束慧敏 《行政与法》2005,(12):55-57
在大多数国有企业改革中,都是把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放在第一位,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无论是企业技术创新还是制度创新,都迫切需要企业组织创新的有效配合。没有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将失去支撑,制度创新也难以推进。因此,持续的组织创新是转型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后一道难关指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突破这道难关,必须回答三个基本理论问题:国家所有制是不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国家所有制是不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国家所有制是不是政府调控市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李风林 《河北法学》2007,25(5):60-64
商业受贿罪在我国刑法史上,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从受贿罪中分离出来,并趋于逐步完善的过程.刑法第93条将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受国有公司、企业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列入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实属不当.这些人员构成受贿的,应按照商业受贿罪定罪处罚,即使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果被委派到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只要从事的是商业活动,有受贿行为的,同样应按照商业受贿罪论处.  相似文献   

17.
刘文宇 《行政与法》2005,(12):122-124
新《破产法》(草案)①引入了破产重整制度,并对其专设一章,可见重整制度之重要。破产重整的立法精神是再建主义精神。笔者认为,要想使破产重整制度发挥其最大功效,实现立法者拯救企业的立法本意,最关键的是在利益制衡原则的基础上,对破产重整制度各方主体的角色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对破产重整制度中各主体的权限与职责做明确科学的规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破产重整制度的作用。本文基于破产重整的制衡原则,对破产重整中各方主体进行了角色定位,希望能构建起破产重整制度中各方主体间完善科学的关系,从而加深对破产重整制度的理解,促进破产重整制在我国度发挥其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8.
齐伟 《行政与法》2014,(8):126-128
本文从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国家”面向。追问了企业在进入某国市场时该国法律对企业国际化选择可能具有的作用:从合约的角度分析了如何运用交易成本及准备成本对企业国际化的约束、上头成本对企业国际化的保护及其限度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由于对发达国家的市场、资金和技术的依赖,同时还面临着民族问题的困扰、社会结构变革中的调控失衡、引进技术受限和人才外流严重等方面的难题,发展中国家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十分严峻,发民肿国家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要努力发展经济,壮大国家的经济力量和综合实力,积极而稳定进行社会制度变革,尽量减少国外经济波动的不良影响,提高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能力,才能行之有效地保障其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相对破产立法模式——一个新概念的提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怡 《现代法学》2001,(1):117-120
鉴于传统破产法律理论及制度在我国的实践中暴露出来的局限性、封闭性及非效率性等深层次缺陷 ,亟需研究创建一种全新的相对破产立法模式 ,即在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于破产宣告前 ,将破产企业整体视为法律拟制的债权人的破产财产 ,由兼并人与债权人依照市场规则进行交易的模式。这种将兼并楔入破产程序的制度设计 ,其特殊功效在于 :将破产企业的债拟制成为可操作的搏奕状态 ,这既可使制度系统功能开放以及市场主体地位回归 ,又可提升破产内在利益驱动机制 ,还可从理论上解决债的一般价值与特殊形态的互补与转换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