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给传统刑法带来规制的危机,不论是传统刑法中物质性及静态的法益范畴的狭窄性还是以个人责任为主的责任形式的不足,还是传统刑法侧重实害犯的滞后性,都足以证明传统刑法面对风险社会该做出适时的应对。在进入风险时代的今天,传统罪责刑法观已经无力应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有风险刑法才能对其作出有效的控制,其关键在于扩大犯罪圈,提前保护社会法益,以更好地防范与化解风险,满足社会安全的政策需求。  相似文献   

2.
风险是人们在自然和传统赋予的确定性消失之后的一种躁动与不安的生存体验。马克思从现代人生存的根源处敏锐地体察到了现代社会的风险特质。资本逻辑对社会生活的全面统治,是现代社会风险不断累积并最终威胁到人类文明存续的社会根源。资本逻辑压制风险观念引发了现代性危机,应由现代风险观念的反思性扬弃资本现代性,不再借助对世界的同一性解释与理想国的筹划使风险绝迹,而是诉诸实践,为人的自由发展创造开放空间,使人类在不断的反思与学习中更加从容地应对日趋复杂的风险环境。  相似文献   

3.
刑法规范作为一种必要的犯罪控制方式,其功能也在不断强化,为社会的有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但刑法进行犯罪控制的功能发挥是有限的,不仅是刑法的谦抑性使然,还包括强力制裁带来的负效应问题和犯罪治理方式单一化的弊端等。因此,对犯罪的综合治理,应在犯罪控制与公民自由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充分发挥犯罪预防在犯罪控制中的作用,规范刑法的正义价值取向,关注民众的权利与需求,培育民众的道德规范,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刑法修正案(八)》的颁布实施,我国民事罪刑化问题得到进一步的重视。立法上的民事罪刑化是解决实定法上的实质犯罪的犯罪化问题。我国已经进入“风险社会”,正是基于社会结构弱化、行为人角色冲突、社会规范失调、个体自由过限等这种情势,公法的矫治才能取得正当性的基础。目前我国在刑法立法层面上的非犯罪化空间不大,甚至就我国犯罪圈的划定范围来看,相当长时间内,刑法立法的趋势应是民事罪刑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和现代的各种因素在社会系统中暗潮涌动、相互纠缠,当代中国逐渐向风险社会过渡,呈现出不同于单一现代化社会的新特点。传统的妇女工作由于其理念和工作方法的陈旧,在应对社会风险时已显得捉襟见肘,而妇女社会工作在这一背景下却能够较好地化解女性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同时我国大陆妇女社会工作要持续生长,必须找到一条兼具拓展性和反思性别气质的新路子,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应对风险和实现妇女时代价值的升华。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08,(12)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是对当代现代性的批判、观照、审视、反省的产物。他认为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为的风险已经成为了后工业时代现代性的重大问题。因此何为现代性以及如何审视现代性,成为我们时代无法回避的焦点性问题之一。而马克思对异化劳动中人的异化批判,早已从根本上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开启了现代性批判的先导。所以我们不难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中找到对当代风险社会问题的现代性根源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环境领域犯罪化作出合理解释,从刑法谦抑性,自由主义,法经济学三个视角出发,分析了环境领域犯罪化的不同缘由,根据刑法谦抑性的不同内涵,立足于自由主义的理论视角与法经济学的具体应用,提出了根据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合理地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予以犯罪化。结合目前中国社会发展阶段而言,在生态环境领域,在前置处理方式充分合理的情况下,扩大犯罪圈是刑法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既有利于保护法益,又有利于保护国民的行动自由与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8.
社会治安中的突出问题是犯罪率上升,而惩治、治理犯罪必然涉及刑法对策。本文试就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犯罪态势与刑法对策略作探讨。 一 科学的刑法思想应建立在对犯罪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探讨刑法对策应首先从犯罪规律谈起。 我国当前的社会治安状况,大体上说是稳定的,但是隐患严重,不容乐观。主要是犯罪特别是严重刑事犯罪显著上升。为什么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行,社会治安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犯罪学理论认为:从宏观上说,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犯罪源于社会矛盾,这就是基本犯罪规律。社会矛盾有多复杂,犯罪原因就有多复杂。发展市场经济对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产生深刻影响,所以应结合  相似文献   

9.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是对当代现代性的批判、观照、审视、反省的产物.他认为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为的风险已经成为了后工业时代现代性的重大问题.因此何为现代性以及如何审视现代性,成为我们时代无法回避的焦点性问题之一.而马克思对异化劳动中人的异化批判,早已从根本上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开启了现代性批判的先导.所以我们不难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中找到对当代风险社会问题的现代性根源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陆寒 《世纪桥》2008,(8):81-82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是对当代现代性的批判、观照、审视、反省的产物。他认为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为的风险已经成为了后工业时代现代性的重大问题。因此何为现代性以及如何审视现代性,成为我们时代无法回避的焦点性问题之一。而马克思对异化劳动中人的异化批判,早已从根本上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开启了现代性批判的先导。所以我们不难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中找到对当代风险社会问题的现代性根源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刑法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环境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领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环境犯罪日益凸显,但是从我国立法现状来看,刑法对于生态环境领域打击犯罪的力度远远不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手段略显乏力,这就要求刑法继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行之有效的积极姿态参与生态环境的治理,通过完善相关刑事立法,不断促使刑事法律机制优化,以此作为有效路径通过刑法规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电子商务中商业贿赂犯罪有别于我国刑法中的传统犯罪,现行刑法对其适用存在空白地带,这给侦查、审查起诉以及审判活动带来了司法困境,为此我国今后亟需加大侦查力度、完善《刑法》规定及刑事诉讼和证据规则,并改善电子商务的运营环境,从而有效发挥刑法对电子商务犯罪的规制效用.  相似文献   

13.
何小勇 《求实》2012,(6):31-35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理论蕴藏着我们可以用以探究当今生态风险问题的思想智慧。马克思确立了考察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思维,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自然生态内涵和社会历史内涵,发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物质变换的裂缝并剖析了造成这种裂缝的根源,阐发了人与自然矛盾的和解及其社会条件。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启示我们:要用实践的观点看待生态风险问题,超越自然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极化思维;从生产方式特别是资本逻辑的视角透视当代生态风险问题的社会根源;以实现"两个和解"的宽广眼界考量生态风险问题,调准风险研究的历史和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14.
一、学习刑法分则的意义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学习刑法学中的刑法分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刑法在我国法制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特殊性,违反刑法是各种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违法行为,即是犯罪。因此,学习刑法对于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刑法学可分为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两大部分。刑法总则规定的是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适用范围、犯罪概念、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种类、刑罚的适…  相似文献   

15.
单位犯罪,是我国新刑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1979年刑法没有关于单位犯罪及刑事责任的规定。单位犯罪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开始衍生并逐步蔓延开来的一种犯罪现象,并且这种犯罪现象在近年仍呈上升趋势,愈演愈烈。立法者针对这种态势,在1987年颁布的《海关法》中,首开对单位犯罪作出刑法反应的先河。在刑法修改前,我国已先后在12个单行刑法和个别刑事法律中分别作出了有关单位犯罪的规定,单位犯罪的罪名据不完全统计有70个左右。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高风险社会,从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视角来揭示现代风险社会的根源,指出人与科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甚至人与其自身的异化,是造成当前社会科技风险、生态风险、信任危机、战争风险等的原因。而要消除异化,走出风险的困境,就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和谐社会之路。  相似文献   

17.
张康之 《探索》2022,(2):128-139
资源、财富不仅在经济学的视野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且对于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有着基础性的重要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财富的分配和保有构成了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在工业社会中,资本成了人与资源和财富间关系的中介,资源在资本化的过程中实现了向财富的转化,而财富则在私人占有中转化成了财产。从资源到财富再到财产的不断转化构成了社会运行的重要机制。也正是在这一社会运行机制中,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了社会风险,并使得社会风险持续积累而将人类引进了风险社会。虽然我们说风险社会是工业社会发展的结果,但资源的资本化、财富的财产化以及通过组织而开展的利益争夺,则是风险社会产生的根本性原因。  相似文献   

18.
当前风险社会成为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亟须适应的新常态,韧性城市是应对风险社会的有效选择。从环境韧性、社会韧性、组织韧性和经济韧性等维度分析城市韧性在风险社会语境下的应对。并基于当前城市韧性建设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凸显,空间功能规划不合理;韧性文化尚未形成,社会力量参与不够;制度建设执行不力,治理思维能力欠缺;城乡差异明显,个体应对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生态保护,冗余设计,着力提升环境韧性;广泛宣传教育,多元主体协作治理,努力提高社会韧性;优化制度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努力提升组织韧性;地区协同发展,多元保障支持,着力提升经济韧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周术国 《求实》2005,(9):19-22
高风险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受国内外及整个世界复杂因素的影响,我国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态等领域存在着诸多风险性因素,给我们党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构建和谐社会,应对风险社会,必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为此,必须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建立和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努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完善社会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刘丛薇 《唯实》2012,(6):74-77
犯罪既遂的标准问题是犯罪停止形态的核心问题,"犯罪目的实现说"及"犯罪结果发生说"均存在不可调和的逻辑错误。我国刑法体系中,犯罪构成既具有区分罪与非罪的功能,又具有区分犯罪停止形态的功能,可以用来判断犯罪既遂与否;我国刑法分则是以犯罪既遂为模式的,认为行为满足刑法分则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就构成既遂的"犯罪构成要件说"具有逻辑正确性。在对个罪的认定过程中,若在穷尽犯罪既遂标准的考量之后,仍存在分歧,需借助刑法解释来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