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 亚历山大 温特教授是享誉国际关系理论界的大师,他的<国际社会的政治理论>一书成为温和建构的主义代表作.2006年7月-10月,我院2005级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张全义赴美访学,期间在俄亥州立大学逗留一月有余,并受<国际观察>的委托有幸拜访了建构主义大师温特教授,并先后对他进行了四次采访.内容涉及恐怖主义、集体认同、国际制度演变,温特从目的论、量子力学的观点对建构主义作了最新说明.  相似文献   

2.
国家利益是主客观交织的概念,"国家利益最大化"观念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抽象,并通过三种形式表现在国际政治的现实中。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观念遇到了巨大挑战。这一挑战在理论上来自建构主义、公共理性、全球伦理、全球社会理论的诘难;实践中则在领土争端及安全问题的解决、国家利益的流散、全球问题,以及国际保护的责任等国际政治的实际运作上遭遇困境。因此,有必要反思与超越"国家利益最大化"观念。  相似文献   

3.
"基础四国"作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与欧盟及美国等"伞形国家"并立的三大关键力量之一,在推动国际气候谈判、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以小岛国、最不发达国家等为代表的部分发展中国家日益转向美欧发达国家的减排方案,使"基础四国"面临巨大的压力.随着巴黎气候大会后新的全球减排框架逐步落实、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阵营划分,开始呈现出向"排放大国对排放小国"转变的态势.以"基础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阵营分化明显加剧,"基础四国"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面临的冲击日益加大.  相似文献   

4.
印度灾害应急管理政策与法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迅猛发展,国力快速增强,国际政治地位逐步提升。然而该国独特的地质和气候条件使其成为各种灾害频发的国家,促使印度将灾害应急管理作为国家政策和法律制度中优先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规范与国际制度安排:一种建构主义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相信 ,国际制度像其它社会事物一样 ,也是由行为体在社会实践中建构出来的。因此 ,它在分析国际制度安排时 ,与强调物质力量的理性主义不同 ,注重信念的作用。它认为 ,信念根植于社会实践 ,并在社会实践中得以再塑 ,所以具有主体间性 ,而规范就是体现这种主体间性的信念的具体形式。规范是一个行为集体拥有的关于适当行为的共享期望 ,不但界定行为的合适性和有效性 ,还赋予行为体社会角色和建构社会环境 ,从而形塑行为体的收益 ,促使行为体重设目标和调整行为 ,最终影响国际制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刁大明 《现代国际关系》2016,(4):31-39,63,64
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共和党初选领先的唐纳德·特朗普目前仍无法锁定党内提名,但其引发的"特朗普现象"已成为最大关注点之一.基于历史角度和现实角度的剖析,"特朗普现象"可以归纳为当前美国民众对政治、经济、社会状况以及国际环境等多层次不满、愤怒乃至恐惧之类民怨直接导致的、带有强烈"反智主义"与"偏执风格"的"本土主义"倾向.同时,美国初选制度、共和党政治生态、媒体议程设置以及个人特质等综合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强化着"特朗普现象".虽仍在发展之中,但"特朗普现象"已凸显美国目前面临的政治与外交困境.  相似文献   

7.
从建构主义角度看“东盟方式”的结构性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及其结构观 建构主义来源于西方批判社会理论,最早被广泛运用于西方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学者尼古拉斯·奥勒夫首次将"建构主义"一词引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领域.其后,建构主义的另一里程碑式人物亚历山大·温特于1997年、1999年分别发表了<国际政治中的认同和结构变化:国际关系理论中文化和认同的回归>和<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两部力作,尤其是后者被称为"是20世纪国际关系理论界最后一部重要著作",标志着建构主义视角被运用于国际关系研究已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8.
国际制度是全球气候变化共同努力的重要途径,气候变化国际制度建设事关人类发展前途与各国发展权益和国际责任,是涉及到经济和政治利益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及其相关国际制度安排,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行动中的角色以及应该采取的行动和影响等方面的实证调查,并结合理论,剖析了国际制度的成因和功能,以及中国参与国际制度的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安全视角下美国政府的气候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安全"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安全理念,环境气候问题等各种影响人类安全和福祉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全球性安全威胁的严重程度则取决于治理框架的反应能力。包括气候政策、法律和机构在内的气候环境治理框架能够最大限度地削弱全球化冲突的根源,避免影响的发生或减缓其进程。奥巴马上任以来美国新政府能源、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出现较大调整,大力推动新能源法案来减缓气候变化。这一政策转向具有深刻的历史动因和政治基础,并将给美国经济复苏和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带来压力,加剧美国对外贸易摩擦和削弱其在国际气候环境合作中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9. 11”袭击事件及其后续发展对南亚的地区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 ,印度与巴基斯坦间的争端成为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怖主义战略必须考虑的重点。随着印度遭到两次严重恐怖袭击 ,印度进行了大规模军事调动准备报复 ,印巴对抗的升级和核冲突的危险使克什米尔问题再度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由于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立场不同 ,南亚的反恐怖主义成为一个错综复杂的难题。近期在印度的压力和国际社会促使下 ,巴采取了积极措施打击国内教派极端主义和越界恐怖主义势力 ,骤然变化的局势也为印巴之间采用政治方式解决克什米尔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