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的时候,我又一次走访了当年工作在毛主席身边,跟随毛主席长征的老红军陈友生同志。 83岁高龄的陈友生同志,现住湖南省军区东湖干休所。长征时他在红军总部勤务班担任理发员。虽然他的个子只有步枪高,可在总部勤务班工作已有五年,他聪明勤快,经常出入在毛主席、朱老总、周副主席住地,为他们理发、刮胡子,扫地送开水,是一个十分逗人喜欢的“红小鬼”。  相似文献   

2.
井冈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周昌维不朝圣来不拜仙,我来朝拜井冈山。人说你五千八百尺。我说你天下第一山。──魏巍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我们有机会到革命圣地井冈山参观学习,确实太幸运了。井冈山是革命的山,伟大的山,天下第一山。陆定一同志说:井...  相似文献   

3.
正一、长征伟大、意义深远,值得永久纪念关于长征的伟大意义,毛主席在长征结束不久就作了科学的总结和阐述。多年来很多同志发表很多文章作了方方面面的回忆和阐发。现在又过去80年,我感觉需要从世纪中国的大跨度历史的角度作点补充:1、长征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生存和发展的转折点。长征对党和红军来说是一次生死存亡的大考验;长征胜利是党和红军兴旺发达的关键。王明路线造成苏区损失90%,白区几乎100%。剩下的  相似文献   

4.
你也说长征,我也说长征。说不完的长征,说不完的红军。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已经过去了整整七十年,但今天说起来还是那么新鲜,那么令人激动不已。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华夏大地上谱写的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在人类历史上竖起的一座代代传颂的丰碑。  相似文献   

5.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毛泽东的豪迈诗篇,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是红军长征的真实写照。《万水平山》这部影片,成功地再现了这一雄壮的场面。红军在长征中,历尽了千辛万苦,翻过了无数座雪山,穿过了无边无垠、布满泥潭的草地……在途中,恶劣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以及饥饿和伤痛,时时威胁着每个红军战士的生命。看到红军长征的场面,我想到,为了全国的解放,为了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为了革命的胜利,战士们不惜…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的胜利,不仅是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更是红军成功宣传我党我军政治主张的胜利。长征途中,我党我军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发动群众,掀起了大众化和群众性的舆论宣传,创造性地运用灵活多样的宣传手段,充分展示了我军舆论宣传的巨大威力。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红军长征路过云南四十周年。红军长征两次经过云南,虽然时间不长,却在各族人民心中播下了革命火种,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也留下了不少珍贵的革命文物。解放后,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由于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广大群众的热情支持,我省征集到不少红军长征文物。这些革命文物是当年红军跟随毛主席英勇奋斗的光荣纪录,也是我们今天进行路线教育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8.
震惊中外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距今已经四十年了。四十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欣欣向荣,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今天,当我们想起过去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毛主席亲自率领下所走过的艰苦而光荣的道路,想起革命前辈们的那种为了民族的解放,万难不辞、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永远给我们以教育和鼓舞。毛主席指出:“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是的,开动每人的两支脚,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这样的壮举,确乎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途中,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红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克服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战胜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鼓舞了全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决心和信心,使我们的党锻炼得更加坚强有力,使全中国、全世界相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相似文献   

9.
刘宁 《今日海南》2006,(10):11-12
今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年初在讨论纪念专题策划的时候,我偶然获知,在几位参加过红军长征的海南籍红军干部中,惟一健在的只有居住在北京、年届93岁高龄的谢飞老人。她同时是惟一一位参加过长征的海南女性,也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30名长征女战士之一,于是就有了采访老人的念头。5月,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到海南广播电视台的李成老师,李老师从1996年起先后三次在北京采访过谢飞老人,最后一次是2003年。我把想法一说,李老师极为支持,并相邀同行。他说,老人的一生很传奇,但由于老人一直很低调,过去对她的事迹公开宣传不多,很多海南人不了解甚至不知道这位海南女杰,应该借这个机会,向家乡人民大力宣介老人的传奇事迹。9月24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前夕,在北京中国公安大学的一栋公寓楼里,我们见到了这位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一生颇具传奇色彩的琼籍红军老太太。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是红军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80周年。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壮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团结奋战的伟大篇章。毛泽东说过: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言书——北上抗战的标志性宣示行动: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是宣传队——将为人民建立幸福国家的宗旨告知广大民众: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长征是播种机——一路播下了  相似文献   

11.
正我一直很喜欢《当代广西》的博览栏目,第19期刊登的《红军长征途径多少省》一文,让我重温了80多年前红军长征途经14省,不怕艰难险阻最终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峥嵘历史。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今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是希望大家不  相似文献   

12.
鲍洋 《天津人大》2006,(11):41-42
今年是举世震惊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这一伟大的革命历史事件,是为了缅怀革命先烈,是为了铭记历史,是为了感悟革命来之不易,更是为了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弘扬光大红军长征所熔铸成的伟大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3.
红军长征期间的统战工作,不仅对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而且对党的民族和统战理论的成熟,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是依不同对象而从多方面展开的。1.对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统战。红军长征初期以周恩来、朱德为代表的领导人意识到,只...  相似文献   

14.
“红军长征向世界宣告的革命理想已经变为现实,红军长征播下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并将继续开出更加鲜艳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说:二局是黑夜走路的灯笼,我们是打着这个灯笼长征的。如果没有二局,长征是否能顺利到达陕北都很难说。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06,(4):21-21
“长征”一词,随着红军长征的发展有一个演变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据中央档案馆梁慧荣的考证,“长征”一词的首次使用是在1935年5月中共中央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布告指出:“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  相似文献   

16.
红军长征中的回族政策谢秀宏,史迪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了很多回族聚居区,由于不同的民族习俗、宗教信仰,尤其是回民长期受封建军阀、地主和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残酷压迫,因此,红军对回族的政策制定及实践成为长征中民族工作主要内容之一。长征开始以后,党和红军就接连不断...  相似文献   

17.
“红军长征,是在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发生的,也是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著名的长征史专家、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徐占权说。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徐占权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调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和各苏区,其中以50万兵力直逼中央苏区。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如果继续采取毛泽东为红军制订的战略战术原则,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大规模‘围剿’是有可能的。”徐占权解释说,一方面,蒋介石虽然调集…  相似文献   

18.
红军长征的主因是经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军长征的主因是经济问题单人麟红军长征的原因,通常把它看成是第五次反“围剿”军事失利的结果。然而深究下去又可发现,当时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并未发生主力间的大规模决战,虽然红军处境不利,但主力尚在,战斗力犹存,仍是一支完整的军队。那么,导致红军放弃中央苏区...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隆重推出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我的长征》。  相似文献   

20.
《前进》2015,(8)
<正>1936年在红军东征时参加革命的山西石楼县青年高富有同志,从抗日战争时期到转战陕北时期,长期在延安毛主席和彭德怀身边工作,曾担任中央机关手枪连连长。解放后,也曾任国务院事务管理局副局长。据高富有同志回忆,毛主席对山西人民怀有深厚的情感。他多次亲自听到毛主席讲过,山西人民对中国革命有三大贡献:一次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缺吃少穿,生活非常艰苦。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筹粮筹款,给红军在陕北立足发展以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