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桶效应     
马加力 《时事报告》2009,(12):65-66
有两个版本的“马桶效应”。一则源于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科索沃战争。在科索沃战争中,面对美国空军的狂轰滥炸,南斯拉夫人顽强抵抗,人民自发地组织起来,誓死守卫贝尔格莱德市。让人没想到的是,南斯拉夫后来从坚强到妥协,对北约作出了让步。这一突然转变曾让外界百思不得其解,而贝尔格莱德市的一位经济学教授分析称: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因是因为马桶抽不上水!连续多日在户外或以“非常手段”解决“日常问题”,让习惯了现代文明的精英市民尊严尽失,  相似文献   

2.
千年等一回     
2000年愈来愈近,“跨世纪”一类词语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了。不仅各级干部讲话受用“迎接新世纪”作结,而且新闻媒介把“世纪”话题炒得一片火爆,不少人在为与“世纪”相关的诸事忙得不可开交。也难怪,千年等一回,等来世纪之交,岂能让其平平淡淡地过去呢!可冷眼旁观时下“迎接新世纪”的种种言行,我想劝一些人还是悠着点儿,少一些瞎忙活吧。一是少作一些预言。新旧世纪交替,正是一些不负责任的“预言家”们大展身手、空前活跃的时期。这些人或以什么“星体十字架灾难说”危言耸听,或以“对世纪的世界文化是儒学思想领导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笔者孤陋寡闻,年逾古稀才有幸亲眼目睹了名闻遐迩的杜甫草堂。我原来想象的草堂,大概是半亩方塘,一溪流水,数竿翠竹簇拥着茅屋三椽那样的小景小观,就如我当年在绍兴看到的沈园,总觉得观景不如听景。这次却不然,当我跨进草堂的门槛,便使我眼界大开,原来这草堂并不“草”,也不似“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那样的飘摇危殆,而是平展宽舒,封山亮柱,甚至有点富丽堂皇。  相似文献   

4.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郊院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自公元760年“草堂”落成.到公元765年离开成都,杜甫先后在此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240首不朽诗章。由于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他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草堂故居也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自五代至清代,草堂逐渐衍变发展为今日占地250亩,融古典园林与纪念铜宇于一体的文化风景名胜。现在的杜甫草堂完整地保留着清嘉庆十六年(18if)修建的一组纪念性古建筑。中轴线上有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词五重主体建筑,两侧有回廊和一些附…  相似文献   

5.
2011年全国“两会”上,部分代表、委员对一些部门“应付办理”的现象表达了强烈不满,与此相伴的则是一些议案、提案纷纷陷入“年年提、年年黄”的怪圈。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汪光焘所言:“国务院个别部门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支持专门委员会办理议案时存在推诿和应付,这是对人大代表的不尊重。”一些承办部门“重答复、轻办理”,或以“条件不成熟”之类的理由敷衍推诿,或以“正在研究”、“感谢关心”之类的答复虚与委蛇,伤了代表委员的心,也引发了社会舆论的不满。  相似文献   

6.
与德国相比,比利时、意大利、法国等邻国交通法规还要严格,起码不像德国高速公路不限速。然而,到过欧洲的人都知道,意大利人的驾风与国人有得一拼。记得第一次从罗马开车赴庞贝古城,一路上高速变道人们基本不打方向灯,让人“叹为观止”。在法国,“摩托党”在车缝间“示威式游行”是让异乡来客印象最深的一幕。  相似文献   

7.
一些领导干部讲话长,文章长,空话套官话,官话连套话,开会讲话按小时或以半天计,让其他与会者既难受,又无奈,更无法去落实。  相似文献   

8.
得名“光华村”、位于成都杜甫草堂西侧的西南财经大学(下称“西财”),拥有一张伸向京、沪、深等金融重镇的网。  相似文献   

9.
《同舟共进》2014,(9):87-88
云南昆明方向明(昆明市官渡区职业高中高级教师、民进官渡区基层委员会顾问)贵刊观点鲜明,语言犀利,但中肯而不偏激。尊重事实,说服力强,内容可信度高。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既关注现实,也重视古代、近现代、当代乃至世界历史。读之让人眼界大开。能增强明辨是非,特别是识别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我觉得这些栏目中,“专题策划”尤具深度。读后常使人有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之感。从内心深处引发“原来如此”的感慨。  相似文献   

10.
保永荣 《创造》2001,(7):48
最近下基层,听见有位党支部书记在讲评党员存在的问题时说:“有个别党员模范作用不太好,有个别党员说话不注意影响,乱放炮,还有个别党员损公肥私……”据了解,这种烧“温吞水”式的批评在一些单位党的组织生活会上是屡见不鲜的。烧“温吞水”式的批评,据说很“艺术”:既不得罪张三,也不得罪李四,又让人觉得气氛严肃;受批评者既愿听,当领导的则也用不着调查了解,凭想象完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列出几条;确有问题的同志自然要“对号入座”引起警觉,没有的当然不必注意。这种批评确实“保险”,确实灵活,似乎也很“艺术”。出现…  相似文献   

11.
李先乔 《政策》2010,(3):59-59
“知足”、“知不足”与“不知足”。是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在哪些方面“要知足”、哪些方面“知不足”、哪些方面“不知足”,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现在有少数同志,对待名利摆不正心态,对待工作与学习,总是充满埋怨,“厌岗”、“厌学”情绪一片.业务上既看不到自身的不足,更看不到与别人的差距,缺乏感恩的情怀、求索的毅力和深钻细研的韧劲.久而久之让自己沦于一般化和平庸化,既耽误了工作、贻误了事业.也误了自己的“前程”。  相似文献   

12.
丛领滋 《春秋》2016,(1):50-52
商贸活动自古就有“行商”与“坐商”之分。旧时的坐商,或以店铺门面作为固定经营场所,或在人多的地方寻一固定点摆摊经营。而所谓行商,则主要是指那些肩挑货担小本经营的流动摊贩。这种“担货贩卖”的摊贩,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称之为“负贩”。  相似文献   

13.
房时帆 《中州统战》2001,(11):34-35
何谓“小圈子”?要下个准确的定义很难。笔者以为,“小圈子”所指的是这样一种怪现象:看人总是有远有近,用人总是有亲有疏,或以乡土籍贯亲朋近邻而分,或以意气相投部属战友而定,把划进这个圈内的视为“可靠中坚”、“中流砥柱”,把圈外的视为“拉车的”、“抬轿的”。不管圈内的多么平庸,也不管圈外的多有才干,总是重用圈内的,冷落圈外的。春秋时晋国大夫祁奚告老退休时,推荐自己的仇人解狐代替自己,解狐还未到职就因病去世,他又推荐儿子祁午接替自己,被称赞为“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精神实在可嘉!不过,在封建社会这…  相似文献   

14.
清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甲乙两人很要好,甲请乙料理家务,甲当上了抚军(古时一职务名称)后,又请乙去协助,并对乙言听计从.时间一长,甲发现自己的资财都让乙给侵吞了,这才知道乙是个奸诈小人。于是,对其严厉斥责,而乙却以甲的一些不宜外扬的事情相要挟。甲气愤至极,告到城隍那里,夜里梦见城隍问他:“乙这么险恶,你为什么对他信任不疑呢?”甲答道:“因为他平时事事都如我的意。”城隍叹道:“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  相似文献   

15.
《庄子·逍遥游》开篇描述了“鲲”自“北冥”徙于“南冥”的变化,从“鲲”至“鹏”,从“鱼”至“鸟”。其“南北”之间的位移变化不仅仅是地理空间上的,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个体“性命”上的变化。纵观全书,“南北”以不同的形式,或以方位、或以观念、或以人名等出现在不同的场景中,在《庄子》特殊的言说方式下而显得意蕴非凡。通过对不同场景中所出现的“南北”进行分类研究,对其中所蕴藏的观念进行梳理,考察其内在变化,可以理解《庄子》中的“天下”观念,并为认识自己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看“国学热”孙郁几年前,倘有人大谈“国学”,大概很让人吃惊。我有一位熟人,终日钻研《论语》、《孟子》,在学校时被讥为怪人,不仅同事瞧不上他,后来妻子也竞离他而去。弄国学者,命运竟与孔乙己近之,真是让人感慨不已。然而,从1992年年底开始,“国学”一...  相似文献   

17.
无论在日本还是中国,他都是一位有影响的学者、传播者,尤其在中日文化交流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不是一般意义的篆刻家,以研究、把玩散落各地的三万余方历代名印章称雄国内,无人能及,故能做到眼高手高。他是位有成就的艺术家,书斋日“垂柳草堂”,印学专家高式熊先生说:因为“沙漠戈壁之垂柳,乃汉简用材,故署所居为垂柳草堂。”言简意赅,表明他的理想和成就——  相似文献   

18.
詹勇 《北京观察》2013,(11):36-36
中铁建8亿多招待费一事曝光后,66人被问责处理,其中1人移送司法。如此结果,既在人们意料之中,也有出人意料的地方。不管怎么说,中铁建的8亿招待费带来不少反思,如何举一反三、清除积弊,让这笔高昂的“学费”不白交,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经理,我答应了客户下个月10号交货,你们部门能不能准时交货?”销售经理问生产经理。“不可能!”王经理干脆利落的回答让一团乌云笼罩在了两人的头上。“怎么不可能?况且我已经答应客户了!”“就是不可能!你答应客户前怎么不跟我商量一下?”……两人头上顿时电闪雷鸣,一场冲突就这样发生了。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7,(11)
<正>近日,广东省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贯彻“三个区分开来”治理为官不为的意见》,对“占着位子不干事”的“为官不为”现象亮剑。专家认为,此举是一种积极的容错机制,守住不准为私的底线,让真正想改革创新的干部得到保护。清代纪晓岚撰写的《阅微草堂笔记》有个“公堂木偶”的寓言。一官员在阎王爷面前自称生前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虽无功,但总无过”。阎王爷斥道:“如不贪就是好官,那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都不用喝,岂不更好?”这是对为官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