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夏的乌海热浪袭人,万里黄河波涛滚滚。住在黄河岸边的冯治权三年间在这条母亲河里救出7名溺水者,冒着生命危险把这些鲜活的生命从死神手里夺回来,使他们重新回到人间,回到母亲的怀抱。  相似文献   

2.
刘继兴 《传承》2010,(1):4-5
<正>毛泽东对黄河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其名作《沁园春·雪》中的"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描绘的就是气势磅礴的黄河。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曾多次东渡黄河。一次是在1936年2月底,他率领红军东征,兵分两路渡过黄河转战山西,击败阎锡山的军队;完成东征使命后,5月又挥师西渡黄河回到陕北。再就是1948年3月,毛泽东在陕西吴堡县川口渡过黄河。  相似文献   

3.
尚广强,一个土生土长的黄河汉子。 像许多优秀的军人一样,十年的军旅生涯历练了尚广强坚毅、果敢、敢为人先而又朴实无华的优秀品质。军转回到家,看到常年在土地里刨食而又仅得温饱的家乡父老,尚广强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再也不能重复这种简单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生活,自己要干,要发挥优势大干一场,同时还要带领乡亲们一块走向幸福的小康大道!  相似文献   

4.
高丹 《小康》2018,(17)
正从2016年夏开始,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率团队历时两年,跟踪拍摄了6位作家——莫言、贾平凹、刘震云、阿来、迟子建、毕飞宇回到故乡。张同道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文学故乡。从零下42摄氏度的北极村到海拔4300米的巴郎山,从滔滔黄河到滚滚长江,从绵延千里的秦岭到一马平川的高密。从2016年夏开始,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率团队历时两  相似文献   

5.
壶口看黄河     
曾经无数次地跨越黄河,可又好像从来没有见过黄河。在山东、河南看见黄河,冬天,恬静得像条小溪,即使是夏天,也难得见它浊浪涛涛。在青海,乱山丛中,山岩支离破碎的峡谷中,黄河给我留下了更深的印象:这是一条坚毅、苍凉的河,在困苦与磨难中,顽强地撞出一条生路。空旷的峡谷里,唯有黄河的浊流发出静寂的回声。然而,无论如何,北方的黄河没有南方的长江的汪洋恣肆,气贯长虹。但是《黄河大合唱》里那“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的意境却在我的脑海中盘旋着,这条象征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河,应该有它不寻常的风采。  相似文献   

6.
浪濯 《福建乡土》2011,(6):21-21
后来我老了 回到乡下 回到落日和秋光里 头顶白霜和浮云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北黄土高坡的庄稼汉们再也不能抱着黄河水肆无忌惮地痛饮了。2006年8月1日,我国第一部流域水量调度管理行政法规——《黄河水量调度条例》正式施行。这是中国关于黄河治理开发出台的第一部行政法规,也是第一部关于大江大河流域水量调度管理的立法。黄河流域的庄稼们从此回到计划经济,得按条例规定的水量调度喝水了。可是对于黄土高坡的这些庄稼而言,有节制有计划地喝水,总比没水喝要好。由于上世纪90年代黄河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与不合理利用,从1972年到1999年的27年中,黄河下游有21年出现断流,累计1091天,对黄河下游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九曲黄河以其奔腾千里的豪壮情怀孕育了勤劳淳朴的黄河二三角洲人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一个由高科技产业群体组成的现代化企业集团迅速崛起,并以其卓越的发展业绩,吸引着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就是中国万达集团。  相似文献   

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滔滔黄河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黄河穿行于六百里宁夏川,蜿蜒坦荡,滋润出一个美丽富饶的宁夏平原,黄河两岸回汉人民凿渠引水,自流灌溉,劳作不息,开拓出稻香鱼肥、瓜果飘香的锦绣田园.  相似文献   

10.
亚洲第一长桥———长东黄河铁路大桥□左慧元河南省和山东省交接处的黄河,河道宽阔,河床平稳。黄河水奔流了数千里在这儿失去了在上游高山峡谷里万马奔腾的气势,似乎平缓了许多。在这里,一条钢铁彩虹横挂万米河道。目前国内也是亚洲最长的桥梁———长东黄河铁路大桥...  相似文献   

11.
年半的时间不算长,只有短短的500多天,如果哪个人自甘平庸,守摊混日,碌碌无为,那么一切机遇将稍纵即逝,宝贵的时光一闪而过,不会给社会留下点什么。然而,在黄河与沁水交汇之处——河南省武陵县,一批有作为的民政人意气奋发,大显身手,在这不长的时间里,走出低谷,踏平荆棘,步入坦途,开出一条光荣的创业之路。中国古老的神话(鲤鱼跳龙门),在黄河北岸的这块热土上变成了现实。不当平庸官,要做急先锋带出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时钟拨回到1994年12月,年方40的武陵县组织部副部长李保样受命于危难之时,成了民政局的“接收大员”…  相似文献   

12.
文化瑰寶——禮饃前年夏天,我參觀了一次“禮饃”展覽。這些饃來自黄河兩岸,共七千多件,件件製作精心,造型生動?醋胚@些禮饃,我彷彿又回到故鄕,回到童年時代。奶奶指着一個上白下黑的饃饃說:“那白的是天,黑的是地,天在上地在下。  相似文献   

13.
长河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滔滔黄河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黄河穿行于六百里宁夏川,蜿蜒坦荡,滋润出一个美丽富饶的宁夏平原,黄河两岸回汉人民凿渠引水,自流灌溉,劳作不息,开拓出稻香鱼肥、瓜果飘香的锦绣田园,造就了水乡景  相似文献   

14.
王慧峰 《思想工作》2009,(10):40-40
在号称八百里的河套,巍然矗立着一座大型水利建筑,它像一颗熠熠闪耀的璀璨明珠,镶嵌在河套的金色大地上。这就是被称为“万里黄河第一闸”,河套灌区的“龙头”工程——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21,(10)
正"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历史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也曾经是一条害河。新中国成立后,防灾和兴利一直是治理黄河的重要方针。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黄河生态治理工作。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级战略,成为继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6.
孙寅沛 《台声》2022,(17):28-30
<正>黄河蜿蜒曲折横贯万里,在悠长岁月中,劈山破领、改道入海,通过伟大的造地运动向民族注入资源和财富,灌溉了流域内的万顷良田,养育了勤劳勇敢的亿万百姓,孕育丰富了多元一体、瑰丽灿烂的中华文明,缔造了中华民族雄浑深邃、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为进一步了解黄河文化遗产,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  相似文献   

17.
正矗立在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桃花峪三皇山上的"黄河中下游分界碑"及周边广场建于1999年,2001年竣工。碑高21米(意为21世纪),四面玲珑旋梯联接,外部呈H体形(意示"黄河"汉语拼音首个字母),基座高2米,四面台阶玉栏护侍。碑体正中间划开,左边代表黄河中游,右边代表黄河下游,九曲黄河由此分界。黄河从青藏高原北麓发端,一路九曲跌宕奔腾万里,从孟津出峡谷一泻千里,造就了广袤的黄淮海冲积扇大平原。荥阳,正处于峡谷至平原的过渡地带,是中国地形西高东低三级阶梯中的二、三级过渡带。黄河中下游分界碑赫然屹立,黄河风光一览无余。  相似文献   

18.
“争取不再回来”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一行到达吴堡县川口。面对黄河,毛泽东伫立良久。他仿佛在与黄河交谈。我从背包里拿出相机,对准了他。镜头里,一个伟岸的身影与苍茫的黄土高原、宽阔的黄河融为一体。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感觉,这种感觉至今令我激动。这时,毛泽东一摆手:“莫照了!过河吧。这次过去,争取不再回来,事不过三嘛!”渡船早已备好。毛泽东上船后,老船工一声号子,船解缆离岸。这时,毛泽东忽然对我说:“子龙,还是照张相,留个纪念吧!”我端起相机,以黄河西岸为背景为他拍了一张照片。渡过黄河以后,毛泽…  相似文献   

19.
云破月来花弄影访河南省书协主席张海蔡春生黄河是我们伟大祖国的一条母亲河,古往今来,在她的怀抱里,诞生了许许多多的志士仁人。位于黄河中下游的九朝古都洛阳偃师县,黄河又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出了当代著名的书法艺术家张海先生。正是叶稠荫翠的季节,我们在河南省...  相似文献   

20.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是古人对黄河泥沙俱下、无法阻挡的情景的诗化写照。 斗转星移,在黄河挟带着大量泥沙滚滚东流的同时,一块新的平原陆地,也慢慢地在黄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形成了。一个关系着国家经济命脉的大油田——胜利油田诞生于此。 1964年,随着石油工人进军的步伐和石油钻机隆隆的轰鸣声,这块新大陆的宁静被打破了。从此,荒原上车辆游弋,钻塔林立,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