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成 《检察风云》2012,(12):61-63
农村留守儿童已经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其实,城市里也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不是长年在外就是工作繁忙,他们要么与保姆为伴,要么在爷爷奶奶的隔代抚育下成长,与父母缺乏沟通和交流,寂寞地生活,成为城市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2.
杨茜 《法制与社会》2012,(23):216-2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年轻人离开农村去大城市务工,然而,他们的孩子却不得不留在农村学习,得不到父母的照顾,且这些留守儿童的权益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所以.对农村留守儿童权益采取法律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监护,教育,人身安全等方面提出相应法律保护对策,旨在逐步缩小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使其学习和生活都能够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他们常年生活在打工的城市,很少回家探望父母与孩子,这些孩子则成为留守儿童.中国留守儿童数量庞大,分布广泛,而且生活条件很是艰苦,教学资源短缺,教育方法落后.本文实地调查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努力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农村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教学内容的城市偏向分析——以语文教科书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有一定程度的城市偏向,主要表现在一种城市生活的价值取向上,并可能培养农村孩子羡慕城市的情感;而农村家庭对孩子早期教育的不足和为孩子所输送的文化资本与学校教育的不连续性,又影响了他们通过学业成功进入城市的机会.可通过加强农村早期教育、成人教育、乡土教育、职业教育等方法以谋求现状的改变,但同时须注意现实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王成 《检察风云》2011,(20):67-69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举家进城谋生,随之而来的,是大批流动儿童涌入城市。近几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都市的流动人口聚集区,随父母进城的孩子也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7.
许舒雯 《法制与社会》2013,(11):229-230
随着流动儿童人数的增加,这一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目前,流动儿童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其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均相对较少。前人的大量研究中可以看到流动儿童在生活、学习中产生的问题颇多,特别是流动儿童学业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立足于调查研究城市公立学校中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状况,在了解问题的基础上对流动儿童的学习适应需求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由此催生出新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心理和情感、道德和行为等诸多方面缺乏人文关怀,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城乡"二元分割",家庭教育缺失以及学校教育管理薄弱等因素造成。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文关怀,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这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父母们长年出外打工,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亦符合社会发展趋势。要维护"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利,给他们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就必须重视并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即农民工们的权益保障。在分析目前社会农民工权益保障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提出保障农民工的对策,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杨茜 《法制与社会》2012,(31):162-163
现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大批青壮年离开农村去大城市工作,然而,他们的孩子无法与父母一起生活,因而,这些留守儿童所产生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所以,本文通过分析留守儿童的问题,对于对留守儿童的监护,教育,人身安全等方面问题提出相应法律保护对策,旨在使其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