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点集萃     
中国渐进式行政改革的特征 南京政治学院研究生队周宝砚撰文认为 ,中国渐进式行政改革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科学性。渐进式改革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在要求 ,有坚实的哲学基础。二是革命性。渐进式改革的价值取向其性质是革命的 ,即强调对旧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三是实践性。渐进式改革的重要特点是“走一步看一步” ,而不是“一步到位”。这种改革方式强调试点 ,试点是深入实践的最直接体现。□摘当前推进政务公开存在的几个问题 宜宾市委党校邓三定撰文提出 ,当前推进政务公开存在“六重六轻”的问题。 1 重局部轻全局 ,思想不到位 ;2 …  相似文献   

2.
不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心理都是支配人类行为选择的决定性力量。我国渐进式改革道路的选择,国民心理作为内因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关键作用,国民的传统心理反映了渐进式道路选择的主动性,国民的情境心理说明了渐进式道路选择的被动性。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国民心理正在发生嬗变,影响渐进式道路的心理基础日益薄弱,这就要求对渐进式改革道路做出相应的微调。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传统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道路。这种渐进式改革是中国特殊国情的产物,是全体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创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入研究中国渐进式经济改革道路的主要特征和成功经验,对于不断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道路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_,㈨uh』一l…  相似文献   

4.
渐进式改革模式下的替代型改革战略主要包括资源型替代、利益型替代和体制型替代等类型。替代型改革战略对我国渐进式改革模式的有效运行产生了积极作用。当前 ,替代型改革战略暴露出某些局限性 ,难以解决改革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  相似文献   

5.
谷慎 《理论导刊》2006,(9):17-18
由于政治、经济与社会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前20年的改革选择了替代型改革战略和渐进的改革模式,这一战略与模式虽取得了一定收益,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其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它使改革进程过于缓慢,加剧了新、旧体制的摩擦,且无法解决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尤其是“体制硬核”问题,因此下一步我国的改革模式应该由渐进式向“平行推进”式转变。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方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应由传统的儒家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规定的制度变迁路径来得到说明。然而,国内外研究经济体制转轨的学者大多忽视了意识形态这个变量或把它外生化。因此,加上意识形态这个变量或缺环,就是将来研究转轨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激进式改革模式和渐进式改革模式都将面临成本压力,改革模式的选择问题就可以归结到改革成本最小化问题。改革成本可细分为实施成本和摩擦成本,不同的改革成本和改革方式的关系不同。在选择时,理应考虑不同条件下的两种成本,选择成本最小的改革模式。本文从成本分析角度出发,对兰州市现行改革模式进行分析,指出该模式产生的实施成本和摩擦成本。同时,依据摩擦成本的可控性等性质,考虑到阻力来源的个体利益,从此项制度安排的核心——资金和编制入手,在坚持对教育负责的原则下。提出了兼顾过程的可控性和稳健性、强调利益受损方的利益补偿机制和执行方的利益均衡,可以有效减少摩擦成本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8.
从政治学视角分析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利益及利益变化、建立政府与社会和谐关系、实践的变化等是行政改革的动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行政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是手段,其直接目的是维护政权稳定,即政府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最终目的是以人为本、发展民主政治。中国行政改革的未来走向是:在改革的方式上,继续采取渐进式的行政改革;在改革的方法上,坚持行政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有机统一;在改革方向上,将是实现真正的民主行政,发扬政治民主。  相似文献   

9.
中国乡镇自治渐进式实现的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为适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产生的现行乡镇行政体制已日益显现出其内在弊端,主要表现在乡镇机构膨胀、财政吃紧、基层干部腐败和行政效率低下等方面。解决我国乡村社会诸多问题的必然选择将是乡镇自治。但鉴于中国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的国情,这一改革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式的。作为过渡,可以先设立乡公所,有计划地减少乡镇行政的国家性,逐步引进民间权力,最终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乡镇自治。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13)
实行分类管理是合理配置基层检察院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必须充分正视改革意见与实际工作相衔接的具体问题,建议改革检察官选任制度,建立独立的书记员职务序列,强化司法警察录用制度,规范司法行政人员管理方式,真正建设以检察官为主体,其他人员为辅助的高素质、专业化检察队伍。  相似文献   

11.
县政改革:进路与交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省直管县、复合行政和县级政权民主政治建设,是当前有关县政改革的三种不同方案。从权力合理配置的视角观察,三者之间并不冲突,而是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县域管理的制度要件。通过财政体制与行政体制改革,省直管县实现省与县(市)之间的分权制度化,在强化县级政府行政实体地位的同时,为政府向市场、向社会分权找到了阻力最小的政治和行政单位。复合行政以政府间合作以及政府与市场、社会间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区域性公共事务,拓展了县域管理的制度空间,是对省直管县改革的有益补充。县级政权民主政治建设在县域政治的层面为省直管县和复合行政的管理创新提供了政治基础和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2.
宁洁 《学理论》2014,(12):229-230
我国基础课程改革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地理课程关注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要求我们了解地理现象掌握地理规律以便合理地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相对于跨越时空较广的国家版本教材,乡土地理教学作为地方课程综合性学习的载体,是实践性很强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对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补充和有益延伸。尝试探索乡土地理教学的一种途径,全文分三部分:PBL教学模式简介、PBL教学运用于乡土地理教学的必要性、陕西眉县水果产业发展的PBL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3.
综观世界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进程,在时间发展和总体转变上曾采用激进式和渐进式两种方式。原苏联实行激进式改革,欲速则不达,结果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引起社会震荡,改革归于失败。中国吸取了国际上的经验教训,较成功的运用了渐进式改革。这种改革采取先外围后核心、先变易后攻坚、先部分后总体的方式,逐步达到总体转变的目标。其中,包含着单项突进与总体转变、局部改革与全局转轨、微观基础性改造与总体结构调整诸种关系的变化,以及两种体制所占比重在量上的消涨与质的飞跃等方面的辩证发展等。对于这些实践及其问题,都需要有一个…  相似文献   

14.
行政指导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毅 《行政论坛》2010,17(5):58-61
作为一种全新的行政方式,行政指导相关问题的研究在学界逐渐兴起。行政指导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采取非强制性的方式诱导相对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实现特定行政目的的一种行政相关行为。其原则主要有四:合法性原则、正当性原则、自愿性原则和必要性原则。其程序有:告知程序、听证程序、检查评估程序和备案程序。任何行政法制度都可以粗略分为实体和程序两部分,具体到行政指导的救济制度之中,实体问题对应的就是责任分配,而程序问题对应的就是救济路径。  相似文献   

15.
当下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聚焦在"放管服"改革上,而"放管服"改革的落实主要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体现出来。政府职能的"放"体现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市场化"和"社会化",政府职能的"管"体现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法治化"和"标准化",政府职能的"服"体现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精准化"和"便民化"。实践证明,近十多年渐进式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仅凸显了政府职能的"放管服"改革精神实质和方向,而且也体现了我国治理现代化的能力和水平,使得人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6.
浅谈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管理体制邓翼盛行政管理体制,是指国家行政机构的格局和管理方式.从具体内容上讲,包括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权能格局和运转规格(即管理方式)。行政管理体制,又简称行政体制.是国家政权体制的中枢部分.同时又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决策实践,是一个制度变迁和创新的过程,实现了平稳的经济和社会转轨。之所以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模式,在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中的非正式制度与渐进式改革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非正式制度在促进绩效提高的同时,也干扰和降低了改革的效果。改革在总体上选择渐进式战略的同时,在某些问题上可以采取"激进式"的策略,实现正式制度的变迁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临时机构的负面功能及消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时机构 (或议事协调机构 )的功能 ,应该在单个常设机构无力解决时体现 ,具体发挥组织协调 ,整合功能的作用 ,但部分临时机构的存在不但没有发挥作用 ,反而导致机构再度膨胀、行政层次增多降低效率 ,增加行政运行成本等问题 ,各级政府应以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为契机 ,着力精简、清理、整顿设置不合理或不必设置的临时机构  相似文献   

19.
行政性科层组织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借鉴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方法,对行政机构的效率缺损及其内在根源、行政机构的内在效率根源及其效能改进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行政机构内部与行政机构之间的竞争,行政机构中的信任基础,行政机构中的交易选择,是行政机构的内在效率根源。据此,行政机构效能改进的方式是:实施解说性改革,加大外部监督力度,改革行政组织形式,改进预算需求约束方式,增加机构内有效选择程度,加大委托压力和代理强度。  相似文献   

20.
《求知》2015,(6)
<正>张翔、吴晓林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年第6期撰文指出,行政体制改革的逻辑是:"开放式"的改革模式,"渐进式"的改革思路,"成型式"的改革路径。这些模式在运作中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行政主导比较明显、协商民主层次低、民间社会不发达等不足。地域发展不平衡既与经济发达地区民间社会发展更为充分、社会利益诉求更为多元有关,也与行政机构对社会民众有效反应的自觉意识密切相关。行政机构的协商民主建设提升了社会民众在政策决策过程中的发言权。但是,行政机构的主导性依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