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官上任三把火”,其原义,是说有一些“新官”刚上任开展工作热情有余,但时常虎头蛇尾,难以持久。现在这句话却比较流行,不少同志反其意而用之,主张“新官”上任就应该“烧火”,说这才像个开拓型的干部。对此,笔者议异。  相似文献   

2.
(一)把信访信息作为民主决策的重要依据,这是我们通过实践建立起来的一个观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桃源县委、县政府的一些同志和信访部门,曾接二连三地接触到许多群众要求解决"文革"中遗留问题的来信来访.开始,我们对所反映的问题,一件事一件事地批阅,一个人一个人地处理,总想尽快  相似文献   

3.
新官上任,常常会遇到前任留下的一些没有处理或没有处理完的“旧事”。如何处理好这些“旧事”,往往是对新官工作能力和水平的一次检验。也关系到新官到任后能否踢开“头三脚”的问题。所谓“旧事”,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常的“旧事”,即前任领导提出的一些工作目标、规划、要求等还没有完全落实;另一种是后遗症式的“旧事”,如单位住房难。洗澡难、军民纠纷、干部违纪等一些前任甚至前几任领导均作过努力而没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对于前一种“旧事”,一般来说,按照党委意图和规划,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就可以得到正常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如今“官”字在群众的眼里变得不可亲近了,形象也不那么好了。“他们当官的捞足了,养肥了,真正为群众着想的能有几个”?当然,这不能责怪群众,是干部队伍中某些人吃、拿、卡、索、占等以权谋私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难怪群众对“官”员们另眼相看。其实,据《汉书》记载,“五帝宫天下”时的官,是掌秤的。“机者,钵、两、斤、钩、石屯,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秤看准星,。X儿要公平。所谓“官犹公屯”:官府叫“公门”,官车叫“公车”,法庭叫“公堂”,衙投叫“公差”,还有“公务”、“公文”等等。不知什么时候起,“官…  相似文献   

5.
“不给后任留难题”河北王计元前一段,报纸上曾批评过“新官不理旧事”,这种批评当然是对的。但如果前任留下许多棘手的问题,使继任者一上来就陷入处理不完的“旧事”漩涡之中,那就会影响后任的开拓进取,这对于一个单位的建设与发展是不利的。不久前,某单位一位即将...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府将于今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这是中华民族洗雪一个半世纪耻辱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迈出的重要一步。现在,香港回归在即,许多同志都想进一步了解香港问题的由来和我国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作一简单介绍。 香港问题的由来 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香港地区由香港岛、九龙以及“新界”组成,总面积109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630余万。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40  相似文献   

7.
年前,与一位农民朋友聊天说到地方政府为群众办实事的话题,这位老乡朋友没好气地说:“我们农民现在最怕听到政府要为我们办实事了。那些干部嘴上说要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但是实际上光打雷不下雨,办实事是假,为自己脸上抹粉是真。” 这话显然说得过了头,但现实中一些政府部门的形式主义作风问题,却不能不引起注意。一些地方声称为民办实事实际上却不时侵害群众利益。前不久,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搞所谓“形象工程”,就把涉及的农民“迁”出家园,没有家的农民只得住桥洞里。 应该说,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初衷是不用怀疑的,在年初向群众承…  相似文献   

8.
“村官”是生活在中国农村最基层的一个“官员”群体,“村官”甚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村官”虽然不大,却拥有广泛的权力,管理村的公共事务,并在一定范围内代替政府行使国家的管理权。应当肯定,绝大多数“村官”是好的,他们常年工作在艰苦的一线,服务群众,任劳任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教育、管理和监督的缺失,多年来“村官”腐败问题已经成为农村“内伤”。“村官”的腐败行为发生在群众身边,发生在社会生活相对贫困的人群中间,不仅直接伤害群众的感情,而且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相似文献   

9.
湛旭彬 《各界》2010,(9):61-64
在是否发动群众去反贪这个问题上,朱元璋一直都主张“官”、“吏”区别对待。对待“污吏”,他一直在《大诰》里不遗余力地号召群众去“造他们的反”:但对待“贪官”,他的政策却一直都表现得相当克制。个中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就在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人民,就要求我们的官员少一点“官气”。然而今天人民群众最看不惯却又看得最多的,正是那些打着共产党旗号的官老爷们——他们官不大可架子不小,水平不高可享受的待遇不低,趾高气扬指手划脚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官大。那份威风,那副神气,怎么能指望他们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报载,已被判处死缓的原沈阳市市长慕绥新当年在任时,就是官威慑人。他每次外出总要住五星级宾馆的总统套房。一次开会,他没有被按照总统级别安排,当场雷霆大发,怒…  相似文献   

11.
干部能上能下,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解决干部能“下”的问题,关键在于确定什么样的干部应该“下”,怎样让他们“下”来,如何安置“下”的干部。要转变“官”念,创造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环境。从加强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人手,破除“唯官是尊”、“上荣下辱”:“下必有错”、“不犯错误不下台,不到年龄不退职”等错误思想认识。要正确界定不称职或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具体标准,解决好干部“下”的标准过于笼统、不具体、难以把握的问题,切实做到“上”能服人,“下”有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当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收尾,有些群众担心,活动中摆出的“四风”问题、提出的整改措施,能不能落到实处,走好群众路线能不能持之以恒。不难看出,能不能取得让人民满意的实效,关键看能否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因此,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多些“最后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当干部的,不能老是想着自己的升迁。“莫道昆明池水浅”,一个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官”有多大?但他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同时,一个干部的能耐有多大,最终人民群众看得清清楚楚,组织上也明白。是“锥子”总会脱颖而出的。  相似文献   

14.
最近,随着换届工作的顺利推进,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干部走上了各级党委的领导岗位。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人民群众希望新官能有一番作为;作为新任领导也应该拿出切合实际的新举措,推动工作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一书中说,群众看一名干部是否称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看其“官样子”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官架子”。此言可谓精辟独到,发人深思。不可否认,在实际工作中,确有少数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不是很好,“官样子”不怎么的,“官架子”倒不小。他们在走上了领导岗位后,往往就把自己看得很高,自认为做官就是高人一等,满足于坐在办公室或会议室里发号施令,不愿深入基层察民情、问民意,信奉“做官就要有官样儿”,习惯于摆官架、打官腔、耍官威,对下属颐指气使、独断专行,对群众盛气凌人、冷若冰霜。  相似文献   

16.
"新官不理旧账"的共性可抽象成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签订了一个或多个行政合同的模式。行政主体的法定代表人代表行政主体违反行政合同义务需承担类似于合同违约的违约责任。违约责任的责任分配及内部责任的构建对于解决"新官不理旧账"和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官不理旧账"难题。只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政府绩效考评法治化机制,让违约责任和政治法治化机制两者并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官不理旧账"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7.
时下,有的干部官不大,但架子不小,下乡检查工作时,行要专车接送,吃要山珍海味,住要高档宾馆,玩要丰富多彩,买地考察时还要多人相伴,以众“星”拱“月”。群众谓之这样的“公仆”是“供菩”——被人供奉的“菩萨”。  相似文献   

18.
一个乡镇有多少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如果有人出题考我,凭我过去在乡下工作的经验,顶多说是十来个。然而我是大大的错了。前不久去农村采访,先是听农民说现在乡镇一级副职以上的领导是如何如何多,以为听错了,实际一考察,使我大吃一惊:一般的是二十多个,个别的镇竟多达三十多位。 官员越来越多,费用越来越大,老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这几乎已成为一种公害。“精兵简政”、“能上能下”讲了多年,但在有的地方,“兵”越来越少,“官”却越来越多。现在有些地方精简机构,撤乡并镇,这本是件好事,农民们指望在并镇中也能并掉一些官,…  相似文献   

19.
4月16日-18日,江苏省江都市17名市级领导干部,走出机关大门,进村入户,面对面倾听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实打实解决难点热点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三天时间共走访了19个乡镇34个村,召开座谈会近50个,接触群众2000名,记录整理各类意见150多条,现场帮助解决难点问题20余件,受到基层干部、群众一致好评。 在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中,能够深入实际、切实解决问题的领导还是不少的,他们通过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基层的一致好评和拥护。但毋庸讳言,习惯于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简报,平时难得下基层了解村情民意…  相似文献   

20.
﹃明白帐﹄要让群众明白江苏徐瑞明时下,村务公开在农村普遍展开,很多乡镇把村务公开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动手早,动真格,质量高,效果好。但也有不少地方的村务公开流于形式,突出表现在“明白帐”群众看不明白。“明白帐”何以成了“糊涂帐”呢?原因在“明白帐”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