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坚持不懈地开展了扫除文盲工作,全省共扫除文盲651.06万人,截至1997年底青壮年非文盲率已达到97.78%,全省158个县(市、区)已通过省政府验收,扫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由于我省人口多,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全省还有青壮年文盲110多万人,扫盲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为确保实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998年全省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规划目标,并顺利通过国家的检查验收,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进一步加强对扫盲工作的组织领导目前,全省扫盲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为了加强对扫盲工作的领导,做好迎接国…  相似文献   

2.
扫除工农干部中的文盲,首先是扫除区级以上机关干部中的文盲,并有计划地提高他们的政治、文化水平,使之成为各项建设事业中的骨干,乃是贯彻国家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为此,兹对我省区级以上机关在职干部扫除文盲工作作如下指示:一、各市、专具体任务:我省从一九五二年开展区级以上机关在职干部扫盲以来,截至一九五三年年底已扫除了干部中文盲和半文盲七、四六一名,估计全省还有三、五○○余名(其中包括扫盲后百分之十左右的回生学员)急待扫除。根据我省一九五四年工农业余文化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一) “八五”期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科教兴鄂”战略。实施“科教兴鄂”战略5年来,全省教育战线紧紧围绕这一战略,在增强教育服务经济建设的功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着眼提高劳动者素质,积极推进“普九”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到1997年底,全省101个县(市、区)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有75个县(市、区)完成“普九”任务。在抓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我们在中小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体育、卫生和国防教育,重视劳动课和劳动技术教育。农村扫盲工作注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省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规划,经省教委评估验收,全省又有13个县达到了“两基”标准,确定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单位。现将名单通知如下:开封市:尉氏县洛阳市:洛宁县新乡市:延津县平顶山市:郏县、叶县商丘市:宁陵县、民权县周口地区:淮阳县、商水县、鹿邑县、沈丘县驻马店地区:上蔡县、泌阳县(豫政〔1999〕89号)省政府确定淮阳县等13个县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单位  相似文献   

5.
把扫除妇女文盲工作落到实处湖南省妇联妇联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尤其是成千上万个基层妇代会直接联系着千千万万的妇女群众,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把扫盲工作落到实处的有利条件。据不完全统计,1992年以来,全省共办扫盲班1.2万期,实际脱盲妇女1...  相似文献   

6.
迅速扫除工农干部中的文盲,是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任务。我省自一九五二年开始抽调区级以上机关中的文盲干部离职学习以来,已扫除干部文盲八千余人,约占干部文盲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但尚有三千余人没有完成扫盲任务(此项数字系根据一九五三年统计)。乡级主要干部因工作繁忙,不能完全采用业余学习方式进行,也必须抽调其中难以在冬学、民校中学习者离职进行学习——历年来的经验已证明这种办法是正确而有效的。一九五四年原计划至今年三月底以前基本上将区级干部文盲三、五○○人全部扫清,并组织乡级主要干部中的文盲九六○人离职集中学习,以作实验,但有的市和专区领导上提出:工作繁忙,难以抽出干部,以致全省全年只组织了区级以上文盲干部九○八人,乡级文盲干部二六九八入学,估计到今年三月底,区、乡干部扫盲班毕业学员总数只能完成原计划数的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  相似文献   

7.
经省教育厅评估验收 ,卢氏县、台前县、正阳县、滑县 4个县达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标准 ,被省政府确定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单位。(豫政〔2 0 0 0〕 70号 )省政府确定卢氏县等4个县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单位  相似文献   

8.
我省一年来的扫除文盲工作巳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秋收已毕,立冬已过,冬季是农民学习文化的良好时期,各地必须根据全省1956年扫除文盲工作会议确定的"今冬组织350——400万左右农民入学,要求在1957年秋前有60%左右的人坚持常年学习"的要求,立即抓紧时机,广泛的组织农民学习。应当看到:今年全省已经基本上实现完全社会主义的农业合作化,农民对文化学习的要求比往年更加迫切。也要看到:今年部分地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旱灾,许多群众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必须根据各地不同情况,积极而又稳妥地开展今冬扫盲运动。  相似文献   

9.
德保县现有普通中学18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村级以上完全小学108所,教学点143个幼儿园85所。现有在校中小学生37537人(含中职在校生);现有在职教职工2836人,代课教师144人。德保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扎实推进"两基"工作,取得可喜的阶段性成果。德保"两基"工作始于1986年,1994年通过全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验收;1998年又通过国家级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被评为"全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先进县"和"自治区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县",为全面推进"两基"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1998-2004年县里加强成人技校工作,巩固扫盲成果;实施第  相似文献   

10.
我省农业合作化运动发展的速度很快,截至目前已有百分之七十六以上的农户加入了农业社,全省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关社会主义的农业合作化,到一九五九年全省将基本上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必须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使农民在发展生产中能够沿着科学的道路前进,并且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的积极建设者与社会活动家。但是,目前广大农民群众仍处于文盲状态,这是与农业合作化发展的要求极不相适应的现象。列宁曾教导我们说:「不识字的人是站在政治圈外的,必须首先教他们识字。除此以外,便不能有政治」。党中央和毛主席把扫除文盲看作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因此,在合作化过程中必须扫除农村中的文盲,教农民识字。不久以前,我省农民业余文化教育工作会议,具体地对扫除农村文盲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和《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的规定,我省积极开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经过努力,昆明市的五华区、盘龙区,  相似文献   

12.
省政府关于确定信阳市等22个县(市、区)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单位的通知豫政〔1994〕89号(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近年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扫除文盲工作条例》,为实现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基本扫除...  相似文献   

13.
《江西政报》2008,(4):32-41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以下简称“两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省委、省政府实施科教兴赣、人才强省战略的奠基工程。从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1988年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弘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克服困难,奋力拼搏,敢闯新路,为“两基”目标的实现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全省上下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和共同努力,我省义务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两基”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相似文献   

14.
大仁县毛皂乡毛皂村是一个二百三十七户的村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八百六十七人,庄田七千一百八十亩,今年实收庄食五十八万五千三百四十四斤,每人平均生产庄食六百七十五斤(包括山药折庄在内)。这个村从十月二十日开始进行庄食「三定」到户工作,到十一月二日共用了十三天时间,就把产、购、销数字定到各户。到十一月六日,巳交入国库公庄五万余斤,统购庄七万九千四百零六斤(占全村应售余庄的百分之九十五)。这个村的庄食「三定」工作是怎样进行的呢?  相似文献   

15.
天津西青区上辛口乡第六埠村是个位置优越、气候宜人、农业资源丰富、人民勤劳的村庄。东临天津大港、塘沽经济开发区、保税区,津浦铁路擦村而过,津静公路纵贯全村,著名的子牙河、独流减河、大清河交叉汇集,环绕全村,十几万株杨柳茂密成荫。全村总面积16553亩。人口4286人。这样一个风景如画的村庄,80年代初期竟是一个远近  相似文献   

16.
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全省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省坚持将基础教育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在这个基础上,我省逐步建立健全现代教育制度,形成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比较完整、与全省社会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有关直属单位:2007年我省通过了国家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任务,义务教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8.
<正>老茶村,这个地处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山沟里的小村庄,曾是全省有名的深度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66户,603人,占全村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荒山、杂草、泥巴路,山上电视没信号,电话打不通,吃水靠肩挑。村民中有近八成常年在外务工,放眼望去,全村几乎找不到一个青壮年,村集体收入为零。  相似文献   

19.
潘赟 《群众》2007,(6):60-61
一个村庄的名字,往往和一个传说有关。相传有一天,天上的神龙偶然经过吴江市震泽镇西北某村上空,被村庄秀美的环境所吸引,不知不觉竟降落在村北的一座桥上,龙降桥村因此得名。经过两次行政村合并,龙降桥村成为震泽镇第一规模大村,2006年全村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亿元,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1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418元。  相似文献   

20.
覃世传 《当代广西》2013,(12):33-33
2013年4月2日星期二雨接到县里通知,全县36个贫困村第一书记,今天早上一起到贫困村三里镇五福村委杏村参观。参观的车子在一片芭蕉掩映的小村庄停了下来。根据介绍,杏村党支部结合本村的自然条件,发动党员群众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大力种植土芭蕉,现已达到200多亩,年纯收入达15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