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重庆地票制度的价值及其对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地票制度在农村土地权利流转制度改革探索中极具特色。地票制度可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四方面启示: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强化农民财产权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打破城乡分割,增强农地流通性;利于农民离土离乡,进城定居。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是制约我国农民进城的根本原因。我国农民进城方式与所选择的城市化道路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密切相关,而农民进城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城市门槛的高低。只有稳步推进中国城镇化道路,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不利于农民进城的体制性障碍,才能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中国农民才能真正地顺利进城,成为城市市民。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虽然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规模结构性流动是由国家工业化、科技进步和市场化结构转型触发,但在总体上却没有产生农村进城务工者在城市中的大规模结构性沉淀。这种现象在世界已有的工业化历史中是少见的;而发生这一特殊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和与户籍制度相联系的社会身份管理制度等多种因素使然;其中,最根本的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问题,而农村土地制度相联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手段)和由户籍制度决定的社会身份管理制度;而社会身份管理制度又决定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设置。  相似文献   

4.
作为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中国农村经济制度改革的原始起点和中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是目前与今后相当长一端时间内存在的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化农村土地制度安排中对农民土地财产权权益保护的结构性基础。但由于现行的有关农村土地制度中农民集体所有的产权安排存在着产权残缺等障碍,因此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围绕着土地剩余索取权的仍然存在严重争议,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仍然或多或少地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明确赋予农民土地财产权,并实现切实的立法和制度保护不能流于形式,如何既坚持土地国有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切实有效地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权益,就成为农村土地制度安排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张启强 《工会论坛》2004,10(1):9-11
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吸纳劳动力的结构不合理、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封闭性等主要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必须城乡统筹 ,走城镇化道路 ,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战略。具体来说 ,就是要统筹工业化发展、改革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转型时期我国农民工权益保障存在问题、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转型时期现代化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口变动矢量就是农民进城变成工人,农民进城从事非农工作却未改变农民的身份,未被城市所认同接纳,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它已成为考验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严峻课题。二元户籍制度、歧视性就业制度、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公众利益诉求机制不完善等造成的不平等国民待遇是农民工权益缺失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7.
非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改革使大城市出现了农民工群体,进城农民工正遭遇"人口半城市化"的困扰,居住证制未让农民工市民化取得实质性突破。目前与户籍挂钩的权利和福利还有20多项,为此,中央政府要打破制度壁垒,促进城乡一体化改革,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求解"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制约我国现代化进程整体推进的"瓶颈",突出表现为农民负担过重,收入增长缓慢,剩余劳动力安置困难.必须从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战略高度求解"三农"问题.深化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改革、加大农业投入、发展农村教育是首选对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促进城镇化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战略任务。城镇化是体现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是经济社会转型的强大动力。推进城镇化不仅体现在户籍制度改革和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同时,须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实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的创新。然而,  相似文献   

10.
户籍制度自古有之,是一种综合性社会管理制度,承担多种功能,随经济社会发展而调整变化。新中国成立后,户籍制度历经多次调整改革,其功能和价值不断优化,工具理性逐渐走向价值理性,城乡居民的权益差距不断缩小,农村户籍的价值不断提升,城乡关系出现新的情况。户籍制度是乡村振兴中一项涉及面广的基础性制度,仍然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需要借鉴历史经验,立足村庄共同体特点,以聚集乡村人气为目的,在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充分挖掘家庭功能、扩大村庄开放性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