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加坡、马来亚华人秘密会党是中国天地会在海外的分支 ,长期以来对新马华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新马华人秘密会党发生了很大变化 ,他们的活动不断在高潮与低谷中交替进行。与此同时 ,因为社会生存环境的改变 ,他们的组织结构、活动模式、活动范围及帮规礼仪等也不断变化 ,然而无论秘密会党作出何种调整 ,最终都难逃被历史淘汰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华人是法国境内移民数量位居前几位的外国群体,在法国华人社会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至今成立了近百个华人社团,法国华侨华人妇女联合会是一个以女性华侨华人为主体的社团组织,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是近年来透过参与或领导欧洲华人华侨妇女联合总会的事务、利用中外节日举办或参与庆典、组织或受邀参与联谊交流、接待迎接中国政府领导与企业来访、关注参与祖国的公益事务等方式来开展活动,在情感交流联系的基础上,透过多元化的活动开展,奠定了法国华侨华人妇女联合会在海外侨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华侨华人与闽粤侨乡互动关系的恢复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出访海外乡亲所在地成为闽粤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而华侨华人及其社团也经常前往闽粤祖籍地探亲、投资或考察.同时,侨乡民间也通过复办侨刊乡讯、恢复民间组织等,与海外华人社团建立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4.
华人认同东南亚社会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东南亚地区是海外华侨华人最主要的聚居地。近半个世纪以来,这个地区华侨华人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其中,广大华侨华人的价值取向与归属观念的变化尤为突出。时至今日,东南亚各地华人认同并逐步融合于当地主流社会,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鞠玉华 《东南亚研究》2013,(1):54-58,72
本文以实地访谈和其他形式的调查为根据,考察海外新华侨华人子女在"异文化摩擦"中的成长过程;探讨他们在父辈文化和主流社会文化交叠环境中,接受语言学习、文化传承的状况;分析家庭教育的代际关系与跨文化碰撞对海外新华侨华人子女成长的影响;从文化认同、价值观形成等层面,阐述在文化传承中,新华侨华人子女如何努力接受多种文化,使中华文化与异文化兼容,逐步形成更多元、更开阔的世界视野。  相似文献   

6.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公布在世界五大洲近一百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侨民或中国血统人,约达三千万人。海外华侨和华人所拥有的资金相当可观,估计在两千亿至三千亿美元左右。海外华侨华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大多数处于劳动阶层之外,进入工商界、科技界、文教界的海外华侨、华人也越来越多。能不能做好对海外华侨华  相似文献   

7.
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内容,现阶段则是如何在中国崛起的时空背景下发挥华侨华人提升中国软实力的作用。要贯彻该理念则须首先厘清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之间的关联。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大都聚焦于具体操作层面上,缺少对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命题内在逻辑的分析。据此,本文从概念、方法及理论等三个方面来论证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命题的合理性及其隐藏的误区,从而为我国外交及侨务的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人口社会学理论分析了美国和加拿大新华侨华人的职业结构及影响因素.文章认为,20世纪70年代后进入美国和加拿大的华人应被视为新华侨华人.目前,海外华侨华人大约3500万,美国华人有330万,加拿大华裔有120万.美国和加拿大新增加的华人人口中,新华侨华人约占2/3.加拿大的新华侨华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其中70%以上集中在多伦多、温哥华.19世纪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华人移民基本上集中在西海岸地区,从1970年开始,华人集中而居的状况开始发生变化,区域分散化趋势日渐明显.美国和加拿大新华侨华人的职业结构总体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新华侨华人的经济地位也随之提高了很多.但是,新华侨华人中贫富差别严重.影响新华侨华人职业结构的因素有:美、加、中三国移民政策的调整放宽了对移民出入境的限制;华人人口结构发生的变化影响了其职业结构;知识结构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也对新华侨华人职业结构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经过几十年的变迁,在完成从"过客型"到"定居型"的转变后,因应政治身份的变化,在文化上也逐渐融人所在国社会.笔者认为海外华人的认同,主要是文化认同,目前还处在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融合与冲突并行.同时,在全球化时代,存在加速认同与冲突的二律悖反的现象,即海外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一方面有强化的趋势,另一方面,这一趋势则有可能导致潜在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华侨华人居住相对集中的10个国家和地区的健身气功习练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到海外华侨华人习练者首次接触健身气功、习练健身气功及其费用投入等情况,并据此提出参考性的推广建议:培养专业师资队伍;设立固定练习场地和成立俱乐部;开展各种学习、展示、比赛活动,加强宣传;重视健身气功相关书籍和资料的翻译推介工作;研究海外华侨华人心理,提高宣传推广的针对性和效率等等,以期推动健身气功在海外的进一步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