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如今公共外交越来越受到全球各国的重视。随着全球化发展的加剧、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国家观念弱化的现实背景下,城市在全球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城市公共外交也就由此进入研究的视野。从城市公共外交出现的背景、公共外交的内涵、开展城市公共外交的内外因素、扬州的城市公共外交实践等方面对全球传播视域下的城市公共外交做一些梳理,希望由此引起人们对城市公共外交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2.
赵磊  王燕 《理论探索》2011,(2):118-121
多年来,我国公共外交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推动下,以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为目标,基于人民的广泛参与,取得了较大发展。当前,我国公共外交正承担着国际合作倡导者、中国文化传播者、国家形象宣传者和国际舆论引导者的重要角色,这在胡锦涛2011年初的访美活动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但是,我国公共外交还处在初级阶段,应在战略定位上,进一步提升公共外交的地位;在体系建构上,整合资源,加强各部门的协调与交流;在具体方法上,要讲究工作艺术,注重实效。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公共外交时代的到来,人民政协公共外交职能优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公共外交内涵的共识涉及到公共外交的主体、客体、方法、价值、目标"五维"。从公共外交"五维"的视角优化人民政协公共外交职能的思路如下:在主体维度,要从制度上明确人民政协和各级人民政协委员参与公共外交的角色和身份;就客体维度看,要提升政协委员的国际知识和公共外交能力,使他们能真正"讲好中国故事";就价值维度来看,人民政协可以通过参与公共外交充分展示中国协商民主的魅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独特价值;就方法维度来说,借鉴公共外交方法,改进和提升人民政协对外交往技能和积极性;就目标维度来说,明晰人民政协公共外交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公共外交和政府外交组成国家整体外交。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社会精英、普通公众三个方面,其中政府是主导,社会精英是中坚,普通公众是基础。我国公共外交的基本任务是向世界说明中国,帮助国外公众理解真实的中国。政协在公共外交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融官方外交与民间外交于一体、灵活多样的特点,与公共外交的特性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传统外交与公共外交的异同,指出全球公民社会、信息技术、实力新认知等因素促使公共外交成为一种新的外交实践形式,并为国家间关系和国际交往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除了从传播学5W的模式认识公共外交外,更要从国际关系的角度进行理解认知,文章从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角度对此进行了评析,进一步探讨了公共外交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正"公共外交"一词是由美国塔夫茨大学埃德蒙·格里恩教授于1965年首次提出。它一般指的是,一国政府对其他国家民众施加影响的外交形式,即通过情报、信息、文化交流项目、媒体等手段影响其他国家的民众并制造舆论,为一国在海外创设良好的形象,进而增进国家利用的战略工具与活动。本文试图从公共外交模式和行为特性出发,对西方国家公共外交实践的异同点进行梳理,为当下中国深入实施公共外交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4)
新世纪以来,中国公共外交兴起并不断发展,如何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成为中国面临的问题。在公共外交的开展中,国际公务员是不可忽略的助力因素。应通过重视培养、积极输送、合理任用进一步发挥国际公务员在公共外交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西方公共外交是政府"大外交"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传播方式。西方公共外交的传播方式培育了强大的思想智库,传播了西方价值观,适应了地缘安全需求,确立了西方文化的比较优势,提升了国家软实力。但其单边主义的总体外交、说教式的单项信息传播方式以及文化霸权语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共外交的传播效果。西方公共外交传播方式对当今中国公共外交有着重要启示:坚持防御性公共外交传播模式,准确把握政府角色;运用双向传播或多向传播的对话传播方式,转变话语体系;营造多元化公共外交传播主体格局,培育智库、市民社会以及非政府组织;加强公共外交传播平台建设,开展国际教育与文化交流;创新公共外交传播手段,抢占大众媒体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9.
<正>"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公共外交近年来已经成为外交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政府组织及其网络的兴起标志着"公共外交"的崛起。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持续提升。今天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世界第二,已经成为12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经过40年,中国在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取  相似文献   

10.
全球治理是应对全球化的一种反应,它的出现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的挑战。全球治理已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它给中国的内政外交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冲击和影响。我国外交必须制定出应对方略:坚持"发展中国家"的属性与定位,统筹协调好大国关系,打牢同发展中国家互信合作的基础,推进周边区域治理,开展好公共外交,善用并倚重各种全球治理平台,参与全球化,推进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就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中国特色大党外交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鲜明特色,在上述任务中应该如何主动作为、创新作为,更好地发挥政治特色和优势作用,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公共外交”一词是由美国塔夫茨大学埃德蒙·格里恩教授于1965年首次提出.它一般指的是,一国政府对其他国家民众施加影响的外交形式,即通过情报、信息、文化交流项目、媒体等手段影响其他国家的民众并制造舆论,为一国在海外创设良好的形象,进而增进国家利用的战略工具与活动.本文试图从公共外交模式和行为特性出发,对西方国家公共外交实践的异同点进行梳理,为当下中国深入实施公共外交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求知》2021,(8)
正1949年以来,新中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进程,中国外交也在时代变化中经历着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延续此前优良传统的同时,也在多个层面实现历史性创新,主要包括外交思想中的新理念、外交实践中的新风格和外交定位中的新目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大变化对于本国、地区和全球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外交的整体水平,在新时期更好地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9.11事件以来,公共外交活动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各国政府也尝试性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公共外交活动。国际教育项目作为传播国家核心价值观、理念主张和政策立场的重要手段一直被视作公共外交活动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梳理公共外交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手段的变革、"公民社会"与"公共领域"的概念的发展以及"全球共同体"的出现和民族国家地位的变迁使得21世纪的公共外交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要求,并在这一现实条件下重新审视了国际教育活动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鉴于国际教育活动所具有的传播性、双向性、可控性的特点,它必然能够在21世纪新公共外交中具有更大的潜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谢震 《理论导刊》2003,3(7):54-55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中国外交为应对国际局势的新变化,与时俱进,出现了一些新的外交理念:和平竞争,合作双赢;全球、全人类关怀;多样性共存与国际关系民主化等。它们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理想与现实结合的新发展;既体现了中国根本的国家利益要求,也符合全球、全人类的根本利益要求。有了这些新的外交理念,中国外交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1949年以来,随着国内外局势的变化,我国公共外交形式也几经演变。公共外交的形式既反映一个国家的外交策略,也反映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所以,对我国公共外交形式研究和分析有助于研究我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公共话语权和影响力。将从我国外交策略的变动,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来具体分析我国1949年以来公共外交形式的演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近代历史上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崛起时在对外战略上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看到,战略方针上,中国应坚持周边外交和大国外交双重心,且任何时候应牢记周边外交的重心与基础位置。战略措施上,中国和平崛起不能完全排除军事手段,要着重加强海外利益优化、公共外交、塑造与建立国际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一系列国际场合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并对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路径作了深入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明确回答了世界的基本态势和未来走向、中国外交何去何从的重大问题,既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之一,也是中国对人类的重大思想性公共物品的供给,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  相似文献   

19.
《侨园》2016,(1)
正2015年是"十二五"计划收官之年,辽宁侨务文化、外联工作收获满满、有声有色。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背景下,侨务外联工作70周年特色明显;以国侨办"中华文化大乐园"、"寻根之旅"项目为带动,侨务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侨务公共外交工作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建立70年来外交取得了许多历史性成就,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与尊严,树立了中国人不信邪、不怕鬼,敢于捍卫国家独立和尊严的形象,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外交也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在国际社会广交朋友,构建了全球伙伴关系网。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等重要理念,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取得得益于高超的外交艺术。中国外交有大局意识,善于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国际大格局,以谋求对中国有利的地位。新中国外交坚持奉行独立自主和和平的外交政策,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