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海军 《求实》2006,3(3):11-14
寻求和追加合法性资源是巩固政治合法性的必然选择。从合法性资源的要素来看,它是由政治层面的制度和规则,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和经济层面的绩效构成。从历史方位的视角看:合法性资源是由历史、现在和未来三部分组成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把寻求历史合法性资源和对意识形态与政治合法性资源整合作为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把现实中经济绩效作为重点,并合理整合其它两种合法性资源,这种取向的转变反映了党新的执政理念和方式。  相似文献   

2.
转型时期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合法性是现代政党存在和发展的最主要的执政资源,它是有效统治和政治稳定的基础。在日益迅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重塑我党的政治合法性基础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为此,党必须增强和拓展新的执政合法性资源,构建新的合法性基础,有效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霞 《理论学刊》2004,(10):31-32
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建设是现代社会政党政治的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长期的执政党 ,也一直面临着执政合法性考验和建设的问题。历史的合法性不能代替现实的合法性 ,面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情况 ,中国共产党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个代表”就是新时期党执政合法性建设的伟大成果。这一成果既体现了党执政合法性建设的时代性特点 ,又体现了党作为执政党对自己执政任务的全面思考 ,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维。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宗旨继承性与发展性的辩证统一“三个代表”重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法性问题是任何一个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并予以解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经受住了历史和现实的检验。在不同的历史时段,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及其构建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党的执政合法性面临着新的考验,增强党执政合法性的现实途径,需要在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实现执政合法性资源的重构。  相似文献   

5.
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是党执政的合法性得以维持的条件。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从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执政为民、建立新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对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进行了开发,为党的执政合法性的维持补充开发了新的资源。一、合法性与合法性资源合法性是政治组织和政治体系的特性,尽管不同的政治组织和政治体系其合法性的表现形式不同,但表现实质都是一样的,即都表现为民众对政治组织和政治体系的“同意”和认同。具体说来,所谓政治合法性,就…  相似文献   

6.
合法性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命题,即是关于如何使政治统治取信于民的问题。有人将我国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视为传统合法性资源,作为一种政治资源它主要包括:革命斗争、意识形态、道德优势、领袖魅力。①而其中意识形态又是党的执政合法性的思想基础,因此执政党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确立“和而不同”的文化发展方向,加强对意识形态的整合,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7.
执政合法性是任何政治统治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先决条件,是任何执政党必然面对和必须重视的首要问题。执政合法性与执政合法性资源有着内在的联系,执政合法性资源的维护与重构直接关系着执政党执政地位的巩固。社会转型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产生了影响,在当代环境下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维护与重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短短一句话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取得执政地位的历史由来和群众基础,指出了我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揭示了人民总是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不断寻找能够带领自己前进的领路者的规律。一般认为,合法性或政治合法性指的是政治统治依据传统或公认的准则而得到民众的同意和支持。“合法性”理论的主要奠基人马克斯·韦伯就把合法性视为“可靠的统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他还把合法性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基于传统的合法性,即传统合法性;二是基于领袖人物…  相似文献   

9.
边文 《党课》2006,(9):15-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是我们党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清醒把握,是对我们党执政的历史方位的清醒把握,是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清醒把握,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我们可以用三个“必然”来概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由。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50余年的执政历史中,孜孜探寻、拓展和提升自己执政的合法性资源,化解执政风险,避免执政危机,根据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不断探寻执政的合法性资源。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在更大的空间上和更深的层次上探寻到了执政的合法性资源,这对于夯实新世纪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我们党执政资源系统的层次架构与运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蒯正明 《学习论坛》2009,25(10):33-36
执政党的执政资源系统分为基础资源、在运作国家政治权力过程中产生的资源和执政权力的拓展性资源三个层次.在我们党的执政资源系统内,各个要素的"合力"生成了执政的合法性资源,合法性资源的丰厚程度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对国家实施领导和对社会进行整合的成效,进而影响执政地位的巩固.在我们党的执政资源系统内,各执政资源要素的自身建设是执政资源系统有效运作的前提,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是执政资源系统有效运作的重要保障,制度化建设是执政资源系统有效运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阐述了我们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工作上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和科学判断,也是我们党对当前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准确把握,更是党对自身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13.
党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民的要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进而稳固党的执政地位。合法性问题是任何执政党都不能不关注的重大问题,它与党的执政地位密切相关。这是党在深刻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是党对自身地位和作用清醒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4.
合法性是任何一种政治力量生存的前提条件,也是执政党之所以能够执政和存在的基本资源。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唯一的执政党,其执政有历史合法性和现实合法性。通过对我党执政合法性历史变迁的探究,从中总结经验,对当前加强党的合法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执政资源是政党执政的资本,它随着执政条件,执政环境以及执政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体制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使执政党的政治权力发生了深刻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党的部分执政资源出现弱化和缺失。面对严峻现实,执政党应随着执政条件、环境和任务的不断变化,着力整合与扩充党的合法性资源与运行性资源,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从而实现执政党有效执政。  相似文献   

16.
依法执政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爱林 《求实》2005,(1):21-23
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是任何政党长期有效执政的重要前提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维护其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支撑 ;在新的历史时期维护党的执政合法性必须严格依法执政 ,实现党的执政行为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7.
夏德峰 《世纪桥》2008,(9):23-24
政治合法性是指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基础上实施统治的正统性或正当性。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和资源在不同时期合法性内容和要求有所不同,并具有流变性特征。政治合法性体现意识形态、领袖个人魅力、执政绩效和民主法治等层面。当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合法性资源不断弱化;政绩合法性处于主导地位;而民主法治资源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地位日渐突出,体现在基层民主、社会治理、党内民主、协商民主等不同层面。  相似文献   

18.
政治合法性是指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基础上实施统治的正统性或正当性.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和资源在不同时期合法性内容和要求有所不同,并具有流变性特征.政治合法性体现意识形态、领袖个人魅力、执政绩效和民主法治等层面.当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合法性资源不断弱化;政绩合法性处于主导地位;而民主法治资源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地位日渐突出,体现在基层民主、社会治理、党内民主、协商民主等不同层面.  相似文献   

19.
崔岩  朱新现 《新视野》2005,3(1):27-29
随着社会形式和结构形式的多样化、民主政治的推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前进和国际间的交流,加强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建设,成为党在新时期建设的一个重大而严肃的课题。本文从执政党合法性问题的提出、分析以及合法性资源营建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依法执政,依法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是我们党顺应历史要求,总结治党治国、执政兴国的历史经验、教训和执政规律得出的历史结论,是新形势下根据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作出的历史性抉择,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