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唐李后主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后改为李煜,南唐中主元宗李璟第6子。李璟于961年6月病死,李煜于同年7月即位,存位14年。开宝八年(975年)冬十一月,北宋大将曹彬攻破金陵,李煜被俘后投降。  相似文献   

2.
建怀 《政府法制》2014,(5):24-24
宋仁宗是宋朝第四位皇帝,论能力,他不如宋太祖雄才大略;论学问,他不如宋徽宗多才多艺;但论生前死后的名声,他却是宋朝十八帝中最好的,  相似文献   

3.
赵普是宋朝的开国元勋,宋太祖赵匡胤待他如同手足,任命他为宰相,不过他出身微贱很少读书,处理朝政多凭经验,全无学术。公元965年,北宋消灭了西蜀国,宋太祖将蜀国国君孟昶  相似文献   

4.
张洎、陈乔是南唐末代皇帝李煜身边的两名亲信佞臣,当北宋大兵讨伐江南时,他们向李煜严密封锁了南唐队伍节节败退的消息,李煜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终日在宫中诵经念佛,直到北宋大军兵临城下,李煜偶而登临金陵(今南  相似文献   

5.
马军 《政府法制》2012,(8):48-48
萧俨是南唐的名臣。他为人方正,刚直不阿,断事明允,清廉如水,对朝廷忠心耿耿。至后主李煜嗣位时,萧俨已是三朝元老,官居大理寺卿。  相似文献   

6.
董仲舒 《政府法制》2010,(23):39-39
南唐后主李煜本不想当皇帝,他只想当个风流才子他擅长绘画,精通音律.他的书法学柳公权,甚得其妙,诗、词均有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若不生在帝王家,他一生过得可能很愉快.  相似文献   

7.
黎靖 《政府法制》2013,(9):45-45
964年,宋太祖赵匡胤平定了南唐,本打算一鼓作气攻下吴越。谁知吴越国王钱傲亲自拜见赵匡胤,并献上了吴越国的地图,以示臣服之意。  相似文献   

8.
故事从宋太祖灭后蜀讲起,大将王全斌率领大军进入四川,宋太祖谆谆告诫:“军队所到之处,不可焚烧房屋,驱赶百姓。”然而,宋军到了四川之后,不顾宋太祖的告诫,滥杀无辜达数万人。他们的劣行激起了民愤,老百姓纷纷起来抗争。宋太祖一方面严惩有关人员,另一方面派宋太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到四川慰问。  相似文献   

9.
郑振 《政府法制》2010,(22):12-12
公元964年,宋太祖赵匡胤平定了南唐,并打算一鼓作气攻下吴越。谁知吴越国王钱俶亲自拜见赵匡胤,并献上了吴越国的地图,以示臣服之意。赵匡胤见钱俶来访非常高兴,便留他在汴梁游玩谈心,而钱俶却在暗地里贿赂大宋的重臣,希望他们能为他说话保住吴越国。深受皇帝倚重的宰相赵普更是他的重点公关对象。对此赵匡胤心知肚明,却不理会。  相似文献   

10.
就用小人     
有一次,宋太祖赵匡胤任命曹彬为主将,率兵征讨南唐. 临行前,曹彬说:"请求皇上恩准,调用将军田钦担任另一路的前敌指挥官." 部下都知道,田钦既狡猾又贪婪,爱争功名,最讨人嫌的是,他还爱在背后打小报告.这样的人,大家躲都来不及,为什么还要他到军中呢?  相似文献   

11.
宋太祖赵匡胤惩贪治吏的启示左连壁我国封建社会自宋以后己进入衰落时期,宋朝从建国到灭亡,始终没有摆脱外患侵扰的被动局面,长期“积贫积弱”.是封建社会由高度发展时期跌进衰落时期的起点。尽管如此,宋太祖赵匡岚在全力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同时,吸取以往贪...  相似文献   

12.
宋朝经济发达,政治开明,军事法律制度与思想也很丰富。宋太祖赵匡胤创立的系统的军事制度使宋朝历史中没有出现过一次军事政变,其中更戍法作为兵役制度被长期使用,可是如此强大的宋朝此后却被蒙古的铁蹄所征服,这其中必有原因。本文旨在以更戍法为切入点,通过宋朝的军事现象浅析其法律制度的缺失,从而得出对完善我国军队建设有所裨益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五代时,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了后周的天下,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即位不久,宋太祖邀请石守信等昔日的同僚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宴会。酒酣耳热时,太祖命左右侍从退下,然后乘着酒兴说:“我赵某能有  相似文献   

14.
据《宋人轶事汇编》记载:有一年,宋太祖赵匡胤委派大臣宋白主持科举考试。宋白却乘机受贿,在录用人选时绚私舞弊。他怕事情败露,引起后患,就先把名单呈宋太祖过目,想借“圣裁”封住人口。岂料宋太祖却对宋白说道:“举事汝当自决。到时如有非议,我拿你的头来谢众。”宋白吓得要命,只得连夜将名单更正过来。  相似文献   

15.
代连华 《政府法制》2013,(35):38-39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取得了皇帝宝座.他虽然贵为天子,却生活节俭,不肯浪费钱财,是十足的“守财”皇帝。  相似文献   

16.
马军 《政府法制》2011,(23):33-33
北宋宰相卢多逊绝对是个聪明人。《宋史·卢多逊传》上说他“博涉经史,聪明强力,文辞敏给,好任数,有谋略,发多奇中。”才20岁就中了进士。他看到宋太祖赵匡胤手不释卷,就买通了负责图书的官吏,皇上拿走什么书,他马上就知道了,几乎同时也把这本书捧在手上,宁可一夜不睡,也要将书看完。  相似文献   

17.
“打草惊蛇”出自宋朝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说的是贪官县令王鲁,在看到百姓联名状告自己手下主簿贪污时的判语。  相似文献   

18.
宋慧敏 《政府法制》2013,(14):25-25
皇帝让醉人三分这句话多半说是大宋开尉皇帝宋太祖赵匡胤,那个酒后乱性屡屡在他面前撒酒疯的人是他的同事和下属王著。  相似文献   

19.
张笑 《政府法制》2013,(32):38-38
官员不入酒肆 在宋朝,尽管京城开封餐饮业很发达,大酒店遍布大街小巷,官员却不敢进酒店吃喝,因为官员一旦在酒店杯觥交错,不管公款还是私款,马上就会遭到御史的弹劾,不是罢官免职,就是纪律处分。  相似文献   

20.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代《怀素自叙草书卷》,尾部有南唐昇元四年(公元940年)重装款上钤盖的朱文篆书“建业文房之印”,属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收藏鉴赏印的印蜕。“文房之印”与当今的“文房四宝”仅两字之差,不能混为一谈。“文房四宝”即砚、墨、纸、笔。而“文房之印”。据考证“文房”之名始于南北朝时期,《梁书》、《南书》的人物传记中均有记载,它是指国家典掌文翰的地方。也有称:“文房”即“书房”,南唐后主李煜(937~978)雅好文学、收藏,所藏书画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