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能否建立,取决于如下两个问题的解决状况:其一,两岸是否能够在政治分歧最终解决之前以建立某种机制的方式终止或至少能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两岸军事安全领域的敌对关系;其二,如果可以,相对于更为复杂的政治分歧的最终解决,两岸军事安全关系的改善可以前行多远。这两个问题的本质是:在两岸关系中军事问题与政治问题是否可以适度分开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分开;  相似文献   

2.
萧大维 《台湾研究》2012,(1):8-10,44
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是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一环。2005年4月,国共两党领导人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提出“促进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建构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架构,包括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避免两岸军事冲突”;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阐述军事对抗与军事安全互信机制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有益于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创造台海永久和平的新型军事安全战略。这种新型军事安全战略的基本特征是:把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既关注如何赢得战争,也关注如何通过战争赢得和平,还关注如何防止已经建立起来的和平转化为新的战争。以此为标准检视台海各方军事安全战略可以看到:中国大陆军事安全战略实现了战略与政略的高度结合,为军事服从政治、服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台湾、美国坚持“只经不政”、“和而不解”,使其“和平愿望”难以贯彻到军事安全战略层面,是阻碍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建立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两岸及美国的学者2010年以来涉台外交的研究成果显示,随着美国相对衰落、中国日益崛起,以及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美国"以台制华"的能力下降,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大局的冲击和干扰也在减少。然而,从美国"重返亚太"、美台军事关系发展、美国国内围绕"弃台论"的政策辩论,以及台湾与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来看,本文认为,美国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以台制华"的固有战略,不希望两岸在东海、南海等问题上走得太近,美国仍然会在台湾"国际空间""国际经济空间"等问题上"搅局"。  相似文献   

5.
唐桦 《台湾研究》2013,(2):6-10
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的轨道,军事对抗风险降低,但共同面对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却有日益升高的趋势。非传统安全合作在两岸关系中的提出不仅是对两岸交流在合作领域的扩展,也试图动摇两岸关系中长期存在的国家中心主义立场。对比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合作涉及到两岸的共同利益,将安全价值基点从国家中心逐步转向“多重化”中心,更体现“人的安全”、“社会安全”与“全球安全”的价值取向,要求两岸之间的互动体现人类的普遍安全。两岸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的意义在于使两岸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稳定和有序,使非合作性的两岸集体行动成为可能和现实。  相似文献   

6.
在两岸各方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由开创期进入巩固深化阶段。这也意味着两岸关系同时进入了“深水区”,面临着如何突破政治瓶颈,开创新前景的问题。为此,大陆方面继在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商谈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协商达成和平协议”的努力目标和方向后…,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时又郑重宣示,“着眼于长远,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  相似文献   

7.
建立“两岸共同市场”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4月29日,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了两党56年来的首次会谈,双方在“正视现实,开创未来”的共同体认下,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两党交往事宜,广泛而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并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其中第三条提出“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并促进恢复两岸协商后优先讨论两岸共同市场问题”。本文将对建立“两岸共同市场”的经济背景、  相似文献   

8.
章和杰  陶怡 《台湾研究》2011,(4):22-25,36
两岸货币清算机制是在两岸银行间对货币往来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计算和结清的方式与途径,包括:指定清算机构,明确清算的债权债务项目;规定清算的程序和办法,以及清算货币和汇率。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的重要意义在于:降低两岸货币兑换成本,抑制和堵塞两岸地下金融漏洞,增加两岸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利于金融监管,加速两岸的经济融合。本文拟就两岸建立货币清算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岸货币清算机制的实施步骤及其相关配套措施等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
自2010年以来,美国在亚太地区加紧展开各方面新的部署,美国的举措对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关系和地区格局影响重大。本文分析了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亚太地区局势产生的影响,提出亚太地区正面临战争与和平、独赢与普赢、猜忌与互信的抉择。文章探讨了亚太新局对两岸关系的影响,认为两岸难以超然于亚太新格局,两岸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关系更加复杂化,但在亚太地区新的矛盾冲突中,两岸可以从新的视角谋求共同出路。  相似文献   

10.
“建立信任措施”视角下的两岸军事安全关系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主席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有利于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是目前俄罗斯最具权威的军事理论家,曾撰写《未来战争》等著名军事论著,他于2002年5月率俄罗斯军事代表团赴我国国防大学和军事科学院作军事科学交流,讲授世界军事理论前沿问题,引起我国军事理论界的极大关注。本文对于多年来维系“冷战”平衡局面的核遏制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世界已发生了变化,总的国际局势的相对稳定性不是建立核遏制基础之上,而是建立于国家的政治、财政、经济、食品、医药、文化、民主、社会以及军事和国家安全的其它因素之上,现在已形成一个非军事遏制的完善系统,在目前的条件下,将一切都归结为军事安全,并且是建立在核遏制基础之上的军事安全,是危险的,是毫无结果的。本刊特编译此文,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唐蕙敏 《台湾研究》2009,(5):19-23,31
在海峡两岸交流与发展过程中衍生的跨境犯罪问题已对两岸治安问题造成困扰,增加了两岸维持社会安全与秩序的成本。多年来海峡两岸在合作打击跨境犯罪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由于海峡两岸政治关系的特殊性,两岸制度化合作打击犯罪机制一直没有建立,导致无法迅速有效打击犯罪。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从两岸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来观察思考1995年以来20年的两岸关系史,探讨了两岸关系在曲折前行中的种种问题与矛盾,认为目前两岸关系结构性矛盾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它与历史和现实的内外因素交织在一起,既有客观原因,更由主观因素促成。为使两岸能够真正摆脱结构性困境,两岸双方需要有更大的勇气、更多的历史担当和更为灵活多样的方式,以进一步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对此,文章提出了两岸双方必须建立一些新的观念和采取一些新的做法,以及目前两岸必须重视和解决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美国和欧洲(本文中的欧洲仅指欧盟)的军事同盟关系由来已久。但是近来大西洋两岸的很多评论家提出,目前欧洲与美国的军事能力差距越来越大,大西洋两岸的军事合作似乎再难走下去了。日益扩大的差距真的会影响美欧这对老盟友的继续合作吗?欧洲真的羸弱到让人担忧的程度了吗?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开放,两岸民间交流加速发展,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阶段。由于两岸政治互信的建立与巩固,传统安全因素即政治与军事对于两岸关系的威胁逐渐淡化,但是非传统安全因素如跨境犯罪、传染疫病、重大事故、恐怖主义等对于两岸关系的影响上升。两岸应当建立相关制度,加强合作,强化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和控制能力,优先解决和防范非传统安全因素对两岸关系的重大冲击和损害。  相似文献   

16.
气象灾害是人类所面临的发生频率最高、影响最大、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气象与民众日常生活、防灾减灾等民生问题紧密相连。海峡两岸天气系统互为上、下游,六十年来,两岸气象交流经历了不接触、不交流到不对称交流,进而开展双向交流并确认气象学会作为两岸气象交流的固定管道,2008年以来快速发展并签订闽台气象交流协议的演变历程。两岸气象交流领域不断扩展与合作程度不断深入,有利于加深民族感情,增强民族凝聚力。但是,现有的交流机制具有明显的临时性、局域性特点,未来还需要建立常态化、制度化、全局性的交流机制。本文主要分析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气象交流机制形成、成效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未来加强两岸气象交流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国际军事安全领域中的不稳定因素增加,各种局部冲突与战争不断发生,反恐成为维护国际安全的重要任务,全球军事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军事优势有新的增强,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增大,但各国并未放弃对传统安全的重视.总体而言,世界军事安全在国际反恐问题的牵引下,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继续在总体和平和局部战争的态势中起伏波动.  相似文献   

18.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欧盟取消对华武器禁运的背景欧盟正在考虑取消1989年对华武器禁运令,从而引起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关注。这些问题包括:美国-欧盟-中国战略动态、大西洋两岸的分歧、中国作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和地区大国的崛起、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以及东亚未来的安全和稳定。我的讲话分三部分。在第一部分,我要谈谈欧盟-中国关系5到10年来大大改善的战略动态,从而提供必要的背景。在第二部分,我  相似文献   

19.
军事转型(military transformation),又称军事力量转型(force transforma- lion)、国防转型(defense transformation),是当前美国国防政策的一项主要内容。稍早一些,在冷战结束之际,类似的政策和行动也曾被称作新军事变革(revolu- tion in military affairs—RMA)。对于军事转型,美国的决策者和安全政策专家最关心的是,如何通过军事转型来更加有效地应对美国的安全威胁,以及如何  相似文献   

20.
台海问题从来都是美国关注的焦点,中国是否会在台海发起军事行动,以完成国家统一的使命更是美国军事观察家,中国问题专家们分析的课题。本文作者毛文杰博士是美国情报研究和分析中心副主任,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他在2005年9月15日,中美经济和安全评估委员会召开的“中国军事现代化和台海平衡”听证会所做的这份报告中指出:由于直接军事行动的风险过高,中国更可能采用由信息战、心理战、计算机网络攻击、“斩首行动”等超限战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并阻止美军的军事干涉。整份报告充满了中国威胁论的论调以及各种捕风捉影的分析。望读者在阅读时有所鉴别。本刊发表此文并非赞同其观点,更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