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颜回之死     
刘禹轩 《各界》2014,(3):85-86
我为什么想到了这个题目呢?因为在《当代散曲》单读到一首小令,题为《(仙吕)一半儿·过颜回庙》,虽然只有三十九个字,也没说庙在哪里、什么样了,却对孔予和颜回师生两位做出了一针见血的评价,并引起我相关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谭嗣同之死     
王重旭 《各界》2010,(8):29-29
6月11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一百多年前,大清光绪皇帝在这一天颁布(《定国是诏》。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的满清王朝,尽管风雨飘摇,但它还是希望通过这一次变革,革除痼疾,富国强兵,让一个古老的帝国焕发青春,重新崛起,于是“咸与维新”。  相似文献   

3.
《瞭望》2010,(52)
<正> "我拍摄《舞之灵》,是想抛砖引玉。我是一块砖,抛下去了,希望大家纷纷去拍。可是我没有看到‘玉’!" 2010年12月11日晚,姚珠珠和朋友们欢聚一堂,纪念姚珠珠采集收录的中国原始舞蹈大型电视纪录片《舞之灵》问世二十周年。聚会中,姚珠珠跳起了即兴  相似文献   

4.
李诚 《党政论坛》2010,(14):26-26
在3月14日“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说:“我讲一个故事你可以告诉台湾同胞。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的博物馆,一半放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相似文献   

5.
罗马尼亚雅西“瓦·亚历山德里”国家剧院于七月五日举行中国话剧《我为什么死》的首场演出,受到观众热情的赞扬。 话剧《我为什么死》是我国作者谢尼在一九七九年创作的。它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群众和共产党员同“四人帮”的追随者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有力地鞭挞了“永远正确”的政治投机分子的肮脏灵魂。这个剧由二十四年前曾把曹禺的《雷雨》搬上罗马尼亚舞台的导演弗洛里安执导。他说,我们所以选这个剧本,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风格、精炼的语言和带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6.
国宝与家书     
<正>"尊敬的余秋雨先生:我写下这封信希望邀请您参观故宫博物院。我将以长子身份请求院长,允许我陪您参观我母亲临摹的《清明上河图》,这是这幅世界名画问世近千年以来,唯一可以替代原作展出的复制品。您在‘秋雨时分’节目中曾讲到,自己排了五个小时队,只看了五分钟《清明上河图》。您也许不知道,那次展出的正是我母亲的临摹作品。"2011年,陈长年在尼罗河游轮上,一口气读完余秋雨的《借我一生》,萌生了撰写回忆录的  相似文献   

7.
《瞭望》新闻周刊编辑:你们好!读了贵刊第34期的《当网瘾形同毒瘾》一文,让我为之一惊,网瘾竟然是一种如此可怕的病。在文中提到的一个个数字更是使我目瞪口呆:“网瘾青少年90%都打游戏、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瞭望》海外版在香港出版发行五周年,这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在此,我向《瞭望》的同志们表示祝贺! 《瞭望》海外版的同志请我说几句话,我就为他们写了这篇短文。 我希望《瞭望》海外版今后能继续为促进内地与港澳的稳定与繁荣及海外之间的进一步了解和交流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吴营洲 《各界》2011,(9):90-92
曾经写过一篇短文,题目是《也说知识分子的妻子》,其中谈及“老舍之死”。当时我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0.
邹容之死     
邹容出生于商人世家,然而少小便知义利之辨,并没有沾染铜臭,倒平添几分倜傥之气。11岁时,便能口诵群经,《史记》《汉书》朗朗上口。父亲见邹容这样有出息,常常以翰林期许。可是,没想到的是,邹容竟然不想走功名之路,时不时地与父亲抬杠。时代的风云种下了叛逆的种子,只等萌芽了。  相似文献   

11.
谢云 《瞭望》1988,(Z1)
资华筠的《舞蹈和我》,在《人物》杂志连载之初,就吸引了我。文章是从她的童年写起的,我很惊异于她对于近40年前的那许多动人的细节和童稚的心灵,竟能写得如此活灵活现。现在这篇长文,经过补充修改,已经作为一本自传呈现在我们面前。重读一过,仍然觉得那样富于魅力。《舞蹈和我》记录了作者向着艺术高峰攀登的脚印,或深或浅,或轻快或沉重,甚至停滞不前。舞蹈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中提到,张飞闻知关羽被害,下令军中“三日内置办齐白衣白甲,三军挂孝伐吴”。帐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称置办有困难,要求宽限时日。张飞大怒,鞭挞二人,并称“误期杀头”。范、张二人商议,“与其他杀我,不如我杀他”,二人随即杀了张飞,投东吴去了。看完这则故事,我不免有点事后诸葛起来。我想,此事开始并非对抗性矛盾,假如张飞以伐吴大计为重,冷静地想一想,不下这种不切实际的军令,后果不致如此;张飞急于为兄报仇,怒中无智,下了如此军令,可以理解,但假如听了范、张之言,从现实出发,宽限时日,后果也不致如此;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0,(53)
一部电视连续剧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是很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渴望》为什么会引起轰动?《渴望》成功之处何在?《渴望》的成功给文艺创作带来什么启示?本刊在这个专题报道中,综述了来自专门家和普通观众的种种意见,其中也包括本刊编辑部内议论的某些看法。希望因此引起文艺工作者更深入的思考,以便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繁荣文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长沙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欧阳晓东同志潜心古学,呕心多年,拟出版一套微型《国学经典小丛书》,包括《启示箴言——我说周易》和《究世恒言——我说老子》,还拟再出《劝世忠言——我说孔子》和《观世喻言——我说庄子》。晓东同志希望我为这套丛书的出版写几句话。我对国学没有研究,读的书也不多,但因工作的经历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2007年5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百年校庆向师生演讲时,说了这样一席话:"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同年9月4日,温总理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诗作《仰望星空》:  相似文献   

16.
《民主》2020,(5)
正黄蓓佳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儿童文学作家。当然,她不仅仅是儿童文学家,她的许多成人文学作品也非常优秀。她的长篇小说《夜夜狂欢》《新乱世佳人》《婚姻流程》《目光一样透明》《派克式左轮》,中短篇作品集《在水边》《这一瞬间如此辉煌》《请和我同行》《藤之舞》《玫瑰房间》《危险游戏》《忧伤的五月》《爱某个人就让他自由》,以及散文随笔集《窗口风景》《生命激荡的  相似文献   

17.
“明白人”     
宏图 《瞭望》1990,(34)
《文汇月刊》今年第六期,刊载《作家书简》(特辑),收俞平伯、巴金、胡风、柯灵等诸位老作家书信,弥足珍贵。其中,沙汀先生《致高缨》附笔云: “还有,你希望我再写一、两中篇,盛意可感,可惜我已经84了!精力过差,作为一个小说作者,《红石滩》将是我最后之作。”  相似文献   

18.
等死     
韩羽 《瞭望》1990,(36)
记得小时候,家乡的人凡是上了点岁数的,温饱之余,如果再有了闲钱,就要琢磨着买一副棺木了。很有点像大姑娘置备嫁衣。大姑娘置备嫁衣是等着出嫁,这置备棺木,说白了是等死。 这事书本上也有,《红楼梦》里的秦可卿死了,薛蟠对贾珍说:“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说是铁网山上出的,作了棺材,万年不坏的。这还是当年先父带  相似文献   

19.
关于西京咸宜观女道士鱼玄机的这桩杀人案,皇甫枚<三水小牍>一书详细记载了作案现场和作案过程,是最完整的一份案情报道:有一天,鱼玄机外出,嘱咐婢女绿翘:"如果有熟客来,你就告诉他我去了哪儿."鱼玄机被女伴留住,晚上方才回来,绿翘说:"有一位客人来了,听说您不在,没有下马就走了."这个客人是鱼玄机的老情人,一听说他如此匆忙就走了,鱼玄机不由生了疑心.看着眼前明慧可人的绿翘,鱼玄机怀疑她是不是也和那位客人有一腿.于是,张灯闭户,把绿翘带到自己卧室里审讯.  相似文献   

20.
朱淑真之死     
李兴濂 《各界》2013,(6):72-74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祖籍海宁(今安徽芜湖市),后来定居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朱淑真的诗词清浅流丽,真挚感人,后代文学家推崇备至,把她与李清照相提并论,堪称宋代的“词坛双璧”,朱淑真是宋代继李清照之后又一位卓有成就的女文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