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道光前期台湾社会发展概貌——《蠡测汇钞》的史学价值霍有光*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朝政府进军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率众归顺,从此,台湾置于清朝政府管辖之下,实现了祖国统一。康熙二十三至二十八年,蒋毓英编篡第一部10卷本《台湾府志》问世,至乾隆二...  相似文献   

2.
从1949—2010年,台湾财经杂志已有61年的发展历程,其对向台湾民众普及经济知识传递经济新闻,以及促进台湾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将台湾财经杂志的发展变迁置于台湾社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考察,梳理台湾财经杂志60多年的发展历程,有利于分析其与台湾特定的政治、经济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两岸关系已步入和平发展新时期并且在诸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但由于受到岛内政治、文化教育、两岸关系、国际政治与青年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两岸大交流背景下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仍然呈现出“去中国化”与“台湾化”的现状,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和平统一将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未来两岸双方应继续深化两岸经济、文化、教育、社会领域的交流合作,以建构“双重认同”作为化解台湾青年“中国认同”危机的基本路径,在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重新建构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4.
朱磊  祝斌 《台湾研究》2007,(1):6-10
2006年,台湾经济发展态势呈“外热内冷”格局,全年经济预计增长4.4%,在“四小龙”中最低。两岸经贸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但台湾当局大陆经贸政策调整仍步履蹒跚。展望2007年,两岸经贸将继续扮演带动台湾经济的重要角色,台湾经济将可维持4%左右的中低速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5.
台湾主要社会意识与现实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郭明 《台湾研究》2006,(1):21-26
自台湾问题形成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的主要社会意识,在不同时期不同政治力量的牵引下出现了一些变化,在对岛内朝野之争和统独力量演变的同时,也对国家的统一产生一定影响。充分认识台湾内蕴理念的演变及其内涵,承认台湾民众中广泛存在的社会意识中的合理成份,认清不同时期的执政当局向社会灌输特定意识的意图,有利于掌握台湾社会的特征,有利于了解台湾同胞的“所思所想所要”,有利于缩短两岸在认知上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传统西方分权理论中的“奥茨定理”认为,权力向基层政府下放,有助于改善公共服务。然而在台湾都市化进程中,2010年台湾部分县市合并升格为直辖市,以此同时,原有的乡镇政府改为从属于市(直辖市)的区,基层政府的权力出现向县市一级政府集中的现象。在对台湾基层政府体制沿革历史梳理基础上,作者通过实地调研,对这一基层行政体制调整的动因、特点、内容及影响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发现,台湾都市化进程中,基层政府权力向上集中有利于提升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规模效益的需求,得到广泛社会认同,但同时,也导致国民党对基层的控制有所减弱,对台湾的政治生态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台湾蔗糖业的发展陈学文明清时期台湾蔗糖业的发展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因为它在台湾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发展和垦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地位尤为重要。深入研究台糖工业发展的历史,对台湾近三四百年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是很...  相似文献   

8.
台湾中产阶级形成及发展趋向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产阶级的形成是世界各地现代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其所处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背景不同,中产阶级产生的条件和构成也不完全相同。台湾的中产阶级是台湾特有的政经背景的产物,随着台湾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它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典籍中,就有对台湾进行命名的记载。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在对台湾地名的命名时,更是有意将中国传统文化理念融人台湾地名中,突显了其反清复明的政治理想和儒家王道的治国思想以及军队的军制名称,政治思想十分浓厚。清朝统一台湾后,废除明郑时期的政治性地名,大陆移民在开发台湾的过程中,主要依据中国传统地名的命名原则为台湾地名命名。日本占据台湾后,力图改变台湾地名中的中国意识,除了对原地名大量改动外,还命名了一些日式地名,使台湾地名染上殖民地色彩。台湾光复以后,台湾当局基本上消除日式的地名,并把大中国意识贯穿于台湾地名的命名中,使台湾地名成为中国版图的缩影。  相似文献   

10.
当前台湾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非 《台湾研究》2006,(4):33-37
台湾经济在20世纪60—70年代出现了20年高速发展,80—90年代又保持了20年的中速增长.在经历了40年的“长盛期”后,21世纪初期发展形势出现逆转,进入了低速增长时期。由于台湾经济出现结构性障碍、财经政策不力和受大陆政策僵化等问题的困扰,以往景气循环明显复苏的情形可能不复存在,未来发展出路在于充分发挥己之所长,有效运用大陆的劳力、市场、资源等优势,与大陆经济形成互补互利、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大陆对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的研究发展很快,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通过小说文本分析,揭露日本殖民统治对台湾文化造成的伤害。日本学术界也对“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给予了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大陆的书院自唐代到清代,存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史。台湾的书院则肇始于清初终结于清末,只有近二百年的发展史。但是,台湾书院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在推进台湾社会文明进程中曾发挥过特别重要的作用。目前对台湾书院的研究,学术界关注较少,大陆方面仅见《台湾书院发展述略》(《台湾研究》1998年第1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CNKI、CSSCI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提供的数据,从载文特点、被引特征、影响因子、网络传播趋势、共被引网络和关键词共现网络等方面,分析了《台湾研究》的学术影响力。结果表明:《台湾研究》在大陆地区台湾研究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王超  高扬  刘超 《台湾研究》2020,(1):73-81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通过金融业改革促进产业转型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以我国台湾地区为样本,以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视角,回顾1960-1980年间的金融抑制时期、1980-2000年间的金融自由化时期、2000年后金融改革和国际化时期,在面临国际和岛内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台湾当局通过金融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做的积极探索。并探讨了在台湾制造业升级过程中金融发展的作用。这些经验对中国大陆通过金融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启示意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历来有中国大陆因素、国际因素、台湾岛内因素及两岸关系自身发展因素四大层面,在不同的时期四大因素所发挥与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又各不相同。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台湾政治社会的剧烈演变,台湾政局因素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随着台湾政治社会的“本土化”、“民主化”的发展,台湾政局因素对两岸政治关系的影响至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日据时期台湾经济总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据时期台湾经济总体评价周翔鹤(一)日据时期台湾经济的研究,无论理论上或现实上都有重要的意义。台湾学者说“日据时期是台湾社会本质激变的时期”①,毫无疑问,社会经济的变化是各种变化中最重要者,同时又是其他许多变化的根源和诱因。正确地分析社会经济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舒萍  李月 《台湾研究》2008,(6):40-45,51
纵观战后50余年台湾经济发展的历史,台日贸易以及日本对台湾的投资对台湾的经济增长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台湾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起步期,日本曾经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随着日本及台湾经济的发展,基于台日在经济发展阶梯中所处的不同位置,日本逐渐成为台湾主要产业技术和关键零配件的最重要来源地和外商投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分析显示,日本对台湾的贸易和投资对台湾的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且持久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社会的民主化发展取得了相当重要的成就,两次政党轮替已经使台湾民主逐步走向成熟。但是,台湾民主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台湾民主的“异化”现象更是备受关注。在台湾民主日益成熟且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深入理解台湾民主“异化”的原因,对于全面认识台湾民主政治,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运用政治营销的相关概念,以民进党的实力消长为例,尝试探讨台湾民主“异化”的原因,并从新的视角解析和理解台湾民主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经济二元化结构性矛盾的表现,它不仅影响农民收入、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而且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我国台湾地区从上世纪60年代加快工业化进程之后,就开始出现三农问题。40多年来,为纾解三农问题及其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困扰,台湾不断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三农矛盾,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其中一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0.
台湾的农业改革与农业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的农业改革与农业政策陈恩*台湾在过去40多年来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取得较大成就,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从台湾农业实际出发,适应不同时期农业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推行农业生产制度的改革,适时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农业经济政策。一、实行渐进式和平土改土地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