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在深化人才工作“放管服”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确立了人才工作“放管服”改革的主体政策框架,通过推进简政放权、强化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激发了人才活力。但在人才配套管理体制机制、放管方式、工作监管力度和服务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我国亟需健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以“管”促“放”改进人才培养方式,“放”“管”适度持续释放用人活力,建立科学化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创新人才引进和流动管理办法,强化人才服务意识,改进人才服务工作,更好地培养、引进、使用、评价和激励人才。  相似文献   

2.
衡量鉴别一切事物,都离不开一定的标准和尺度。人才也有一定的标准。按照传统观念,人才标准存在不少误区:如学历=“人才”,职称=“人才”,地位=“人才”,名气=“人才”,甚至“背景”=人才等。正是因为存在这些误区,才导致了压着人才找“人才”、占着“人才”缺人才、排斥人才揽“人才”等诸多不利于人才生存发展现状的蔓延滋生。2003年12月全国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与  相似文献   

3.
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基本手段。而说,无论是问答、交流、解疑、释惑,都离不开口。口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用处可谓大矣哉!难怪有人戏称我们为“口力劳动者”。“口力劳动”本属中义,不含褒贬。但在诸多因素作用下,不知不觉却取得了贬义身份,并由此衍生出了政工干部姓“吕”、姓“品”、姓“器”之讥──姓“吕”说的是政工干部是两张嘴,今天说东,明天说西,怎么说怎么有理。姓“品”说的是政工岂止两口,有时还得再加一口,说话更没准了。姓“器”呢,不仅又多了一口,而且中间是只狗,更是由讥笑而进入了谩骂。作为政工干部应该…  相似文献   

4.
在山东省章丘县普集区委办公室里,我看到一本奇特的登记簿,登记的是企业退休职工的姓名、性别、年龄、工种、级别、原工作单位、现住在何处等栏目。区工业公司副经理许高善同志说:“这是我们的‘人才字典’”。接着,他向我介  相似文献   

5.
可以肯定地说,21世纪的竞争以人才竞争为焦点。争人才,抢人才,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最激烈的“战争”。人才大战“硝烟”正浓据联合国开发总署统计,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国外工作的专业人员近百万,而且每年以10万人的速度递增。更多地吸引外籍专业人才与有效地利用和吸引海外人才回国服务,早已成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才竞争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6.
文萍 《瞭望》1995,(31)
高校毕业生分配与就业体制改革有赖于整个社会重视人才、爱惜人才的氛围。与“三资”、“外企”和沿海发达地区积极主动吸引人才的态势相比,国有企事业单位还缺少吸引优秀人才的热情与手段,许多单位和地区仍希望国家采取保护政策,把优秀人才送上门来。 广西近年来一改过去等、靠、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吸引人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们说,这是——  相似文献   

7.
吴玲 《民主》2008,(1):48-48
报载,为解决地区间人才不平衡问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各类人才到工农业生产一线参与跨地区的技术开发、培训、服务等工作,黑龙江省成立了“人才共享”协调工作组,主要研究解决在实施“人才共享”和人才与项目对接中出现的问题。据报道。该省对于高层人才和省内急需人才实行“双职双薪”,建立“双套人事关系”“科研成果双方共有”“人才共同使用”“双方单位利益共享”。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正在中西部地区推介湖北省创新农村教师人才工作机制的做法湖北省教育厅厅长路钢对《瞭望》新闻周刊介绍,近年湖北省相继推出了三项计划,创新农村教师人才工作机制:一是以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为载体,创新农村学校高素质教师的补充机制;二是以实施“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行动计划”为载体,创新农村在职教师的培训提高机制,三是以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为载体,创新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交流机制。输血工程创新补充机制2004年开始启动“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湖北省通过政策引导,每年选拔一批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到农村乡镇中学任教(简称资教生),服务期为三年。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最根本的是人才,不解决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问题,开发西部地区就会遇到很大障碍”。尽快建设一支适应西部大开发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各类专门人才队伍,要“五管齐下”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做好干部人才准备。 第一,树立新的观念,转变人才工作思路。 要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带头做起,在全社会更新观念,转变和深化人才工作的思路。一是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的观念,确立用人才优先开发、优先发展的思想来指导人才工作的思路。二是要树立“大人才”观念,拓宽人才工作的视野、突破“以学历、职称取向论人才”…  相似文献   

10.
本期首篇发表了中共深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许宗衡的专稿。 许宗衡:《积极探索“党管人才”的新路子》——该文指出,作为处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并且聚集着众多的国内外各种人才的深圳,如何根据中央的要求,结合实际,努力探索出一条“党管人才”的新路子,加强深训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深训各项事业的发展,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总体来说,努力探索深圳“党管人才”新路子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格局,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人才工作方法,为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1.
论实施党管人才要求应遵循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党中央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党管人才”的要求。这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指导原则,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织保证。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党管人才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在工作实践中,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一、遵循法治原则党管人才就是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重点是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管理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全局,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大事,着力解决好人…  相似文献   

12.
由国家人事部和沈阳市人民政府在沈阳组建的国家级区域人才市场——中国沈阳人才市场已于9月份在沈阳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国家级人才市场。沈阳的人才市场走过了11年的发展历程。1983年,当“文革”后的“五大”生相继毕业时,是人才中心通过考试、入库,使他们从车间里,柜台旁走上干部岗位的,许多人由此成长为领导人才。人才市场在为各类人才服务的同时,自身也相应得到发展和完善,具备了开发、培训、招聘、交流、仲裁、社会保障等功能。11年来,调整交流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5.6万多人,为用人单位聘用全民合同制管理、技术人员3万多人,培训各类人才5.2万人,面向社会招录干部5100  相似文献   

13.
人事管理中存在着一种“彼得效应”:一些人在现职领导岗位干得很出色,因而得到提拔。然而,当被提升到高一级职位时,却又显得不能胜任工作,导致“被提升过头”。如何防止和减少这种“被提升过头”的彼得效应?文章提出了三条对策:一是在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下,按职位要求,科学构建选拔任用条件,形成实用具体的选任标准;二是逐步规范选任程序,加大培训锻炼监管力度,在领导人才任用上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三是改革现行用人制度,构造立体的职务晋升链,拓宽“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通道,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文章认为,如此为德才兼备者“开绿灯”,为政绩平庸者“下台阶”,为德才不佳者“找出路”,形成担任、交流、轮岗和降职等多渠道干部流动机制,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潜能  相似文献   

14.
吴学高  窦洪源 《求知》2023,(8):38-4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近年来,天津市始终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打出青年人才“引育用留”工作组合拳。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等方法,深入了解天津青年人才“引育用留”工作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和成效,分析当前天津青年人才的发展困境和需求,积极探究改进对策和建议,以期完善天津青年人才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5.
人才是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命运的重要问题。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证明:凡能重视人才开发又知人善任者,都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凡不重视人才开发和知人善任者,必然导致事业的失败。这可以说是一条规律。陈云同志在1938年9月对抗大毕业班学员作的关于干部政策的讲演中,提出“了解人”、“气魄大”、“用的好”、“爱护人”十二个字的用人之道,是对人才开发和知人善任的准确概述。用人贵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卢大勇同志在《当代青年》报上撰文,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提法值得商榷,把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联袂而合称”,是“‘左’的余孽尚存的一种表现”。其理由是,思想和政治有着概念上的区别,思想工作中如生活的引导、文化上的交流等,“与政治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现代思想工作”的形式、内容、目的、要求等,都没有“浓郁的政治色彩”了。我对卢文的观点难以苟同,特在这里提出几点质疑。  相似文献   

17.
组工干部作为“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管人才的人才”,长期以来,因其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形成了鲜明的群体性格特征,最为人称道的有公道正派、廉洁自律、乐于奉献、甘当人梯等优秀品质。但不可否认,正是由于组织工作的特殊性、重要性,按照时代的新要  相似文献   

18.
说服教育,曾经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基本手段。在新时期,“说服”的内涵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由“我说你服”,逐步演化为真知互补、平等交流,进而达到沟通情感、融洽关系、凝聚人心、潜移默化的目的。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深层次、实质性矛盾日益暴露出来,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对说服教育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形成反差的是,有的同志片面认为现在的职工就认钱,说别的都没用;或者觉得一人一事的说服工作费力太多、效率太低,只要定好了规矩,用制度管人就够了,犯不上跟单个个人磨嘴皮子。这种忽视、放松说服…  相似文献   

19.
“组合”意识是搞好组织工作的必要条件。加强人才工作也应有“组合”意识。引进上注重“配套组合”。在招才引智时,注重领军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配套”招引,实用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的“同步”招引,急需型人才与实体项目的“对接”招引。  相似文献   

20.
纵观历史,中华民族人才济济,群星灿烂。然而,假如没有那些睿智卓识的“伯乐”们,就不可能有出类拔萃的人才群。笔者试图对历代有关识人的论述、史迹作一番品鉴,以期于开发人才和选拔使用干部有所资鉴。 1.听——听其言。语言是人们用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杨雄的《法言·问神》说:“言,心声也”。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借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政治家借此说服群众,外交家借此战胜对手,大律师借此争论公党……故而刘勰在《文心雕龙》一文中说:“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以听其言来识别人才有其古远的渊源:姜子牙说“问之以言,以观其详;穷之以辞,以观其变”;庄子说:“卒然问焉而观其知”;诸葛亮说:“穷之以辞辩而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