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4年4月,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我国的抗日战争也转入战略反攻。日军为挽救其失败的命运,集中5万余兵力进攻河南。当时驻守河南的国民党军蒋鼎文、胡宗南及汤恩伯部约40万人,比进攻河南的日军兵力多出七八倍,却在日军的进攻面前,不战而溃,  相似文献   

2.
1941年—1946年间,中国共产党党报《新华日报》和《大公报》之间,有过三次针锋相对的论战。三次论争的问题,都同国家、民族的荣辱兴灭攸关。一、周恩来《致大公报书》《新华日报》同《大公报》的第一次论战是在1941年5月。国民党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已被打退,它在政治上极端孤立的处境下,反共活动有所收敛,却加强了对新闻界的控制,报刊上充满反共叫嚣。这个时候,为逼迫国民党投降,日军约10万人于5月初进攻黄河以北位于晋南、豫北的中条山地区。这一地区集结有国民党军15万多人。这些国民党军原以反共为主要任务,对日军缺乏作战准备,在日军进攻时大部分采取避战方针。因此,虽然八路军主动出击,截断了同蒲路、正太路、平汉路、白晋路等日军的交通线,作了积极配合,国民党军仍然全线溃败,不到20天损失兵力7万余人,丧失了中条山及附近边区的大片国土。蒋介石不肯动用包围陕  相似文献   

3.
1944年初,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扭转败局,向河南西部疯狂进攻,妄图打通大陆交通线,挽救其垂死的命运。国民党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率领的40万大军在日军的进攻下全面溃  相似文献   

4.
1938年5月以后,国民党战场进入了所谓“保卫大武汉”的局面。这时的日本帝国主义,仍然以军事进攻为主,决心进兵华中、华南,夺取武汉和广州,用武力压迫国民党屈服,但在军事威逼中,也不放弃诱降的手段。国民党被迫继续抵抗日本的进攻,却仍然坚持其片面抗战的路线,限制和压迫抗日群众运动,并开始摇摆于和战之间,伺机寻求有利于他们的时机通过和谈早日结束抗战。6月6日,日军攻陷开封,控制了陇海铁路,准备沿郑州南下,与江西日军相呼应,会攻中原,夺取中国当时的政治和军事中心武汉。为迟滞日军的前进,蒋介石密令炸开了郑…  相似文献   

5.
文锋 《党史博采》2005,(8):28-33
1940年8月,为了打击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活动,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扩大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战役,这就是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经过20天的激烈战斗,百团大战第一阶段胜利结束,华北敌人的各条交通线都陷于瘫痪。为了进  相似文献   

6.
1938年3月16日,日军第二集团军向山东省滕县发动进攻,开始了台儿庄战役的序幕.3月下旬,北路日军与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外围展开激烈的战斗.这时,守卫津浦线地区的是以李宗仁为司令长官的国民党第五战区的部队.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奉命去徐州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  相似文献   

7.
舒醒 《党史文苑》2010,(11):23-27
抗战初期,国共合作共同抵抗日军进攻,取得了几次比较大的胜利。1938年10月发生在江西德安境内的万家岭大捷,与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一道,称为抗日战争初期的三次大捷,也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双十双捷"之一。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以下简称解放区)军民,为克服日军扫荡、国民党顽固派封锁以及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财政上的严重困难,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这一运动的开展,创造了物质财富,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使我们党积累了领导经济建设的经验。一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者开始停止对正面战场进攻,对国民党由军事进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改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以其主要兵力保守其占领地,逐步把作战主要目标转向敌后解放区。…  相似文献   

9.
抗战初期,国共合作共同抵抗日军进攻,取得了几次比较大的胜利。1938年10月发生在江西德安境内的万家岭大捷,与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一道,称为抗日战争初期的三次大捷,也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双十双捷之一。  相似文献   

10.
网上不时流传的所谓"抗战期间日机从未轰炸过延安,日军也未进攻过延安"的谣言,与当年国民党的造谣诬蔑如出一辙。事实上,抗战期间,延安曾经遭到日机的多次轰炸,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陕甘宁边区的积极应对下,延安军民不仅减少了损失,还把日军炸弹的碎片和未爆炸的炮弹加以利用,变废为宝。抗战期间,日军曾企图攻占延安并多次进犯,但均未得逞。铁的事实证明,所谓日军从未轰炸和进攻过延安的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1.
卢毅 《党的文献》2020,(3):114-117
网上不时流传的所谓"抗战期间日机从未轰炸过延安,日军也未进攻过延安"的谣言,与当年国民党的造谣诬蔑如出一辙。事实上,抗战期间,延安曾经遭到日机的多次轰炸,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陕甘宁边区的积极应对下,延安军民不仅减少了损失,还把日军炸弹的碎片和未爆炸的炮弹加以利用,变废为宝。抗战期间,日军曾企图攻占延安并多次进犯,但均未得逞。铁的事实证明,所谓日军从未轰炸和进攻过延安的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2.
1937年继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又依托租界向上海中国军队发起进攻,松沪战事爆发。国民党第五军第八十八师扫清外围后,向驻在虹口的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发起攻击。因敌所据建筑为钢筋水泥构造,加之防御工事坚  相似文献   

13.
大湖战役     
1941年春,为了切断中国军队海上运输,有效控制台湾海峡这一战略交通要线,日本侵略军策划了攻占福州、连江、长乐等市县代号为C4的"福州战役"。4月21日,日军2000余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由连江、闽江口、长乐等地登陆后,向福州、闽侯和福清进犯。由于国民党奉行"片面抗战"政策和军事部署方面的失误,使国民党军队在日军的进攻下节节败退,以致日军迅速地占领了福州及邻近四县大片土地。  相似文献   

14.
孟良崮战役是在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时,也就是在国民党军战略进攻最高潮时发生的.对于山东战场和华东野战军来讲,这是一次"转折性战役".此后,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被粉碎,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从此走向低潮,并随即走向战略防御.  相似文献   

15.
攻占太原和南京后,日军发动徐州会战,意图打通津浦线后沿陇海线、平汉线进攻中国新的政治中心武汉。同时,山西日军为配合徐州战局,由晋北、晋东向晋西、晋南进攻,威胁西安和陕北边区。为保卫武汉,必先保卫徐州和大西北地区。在"保卫武汉"的视野下,八路军既要配合徐州和山西地区的国民党军作战,又要保卫西安和陕北边区,随时准备战略转移,其战略取向在东进与西移之间游移。徐州会战后,八路军主力进一步东进,初步完成了在华北的战略展开,这对华北地区的中日关系和国共关系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1939年8月,正当日寇凭借优势装备在中国大地上猖狂攻城掠地,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之时,我八路军115师却在山东鲁西梁山地区以劣势装备和与敌相等兵力将一支装备优良的日军大队(营)予以全歼,创造了抗日战争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以同等兵力歼灭日军成建制部队的“模范歼灭战”。骄狂的“扫荡”之敌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法西斯依靠强大的战争机器在一年多时间里就侵占了大半个中国。国民党军虽进行了应有的抵抗,但由于执行片面抗战路线,指挥能力低下,战术呆板,加之装备落后和士兵严重缺乏训练,在日军疯狂进攻面前不断丧师失地,一溃千里。在…  相似文献   

17.
一号作战是抗战末期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的一场大规模战略进攻。由于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局势的好转,以及日军在战略和战术上针对此次进攻实施了一系列的匿秘和欺诈措施,因此对于日军一号作战的战略目的以及战略进攻方向,应战方基本很难研判和把握。但是在战前以及双方作战过程中,国共两党以各自的战略眼光、战略智慧以及政策执行能力和贯彻机制,分别对此役作出了不同的研判和因应。其中,中共对此役的研判准确且坚定,以此为依据作出的战略决策迅速且果敢,而国民党则很难做出准确的预判,基本只能被动地应付。这种不同的战略预判能力和因应的手段,充分体现了国共两党高层战略眼光高低的同时,也反映了国共两位最高领导人,在面对战略决策和战略较量时,作为政治领袖所体现的性格差异。最终这种不同境界的预判能力和因应手段,也折射出两党在应对战略危机和战略转机时所呈现的不同特质。  相似文献   

18.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武汉、广州后,因战线拉长和敌后八路军的不断壮大,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进攻,而将其侵华的主要兵力转向中共领导的华北敌后战场。1938年11月13日至1939年1月24日,日军调动近万人先后对我冀中发动两次大的围攻,我冀中军民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进攻,但敌人又制定了更大规模的围攻计划。为了“巩固冀中,巩固华北”,奉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命令,1938年12月22日,贺龙、关向应率一二○师主力两个团从晋西北岚县开赴冀中,与冀中军区领导的八路军第三纵队会合,到1939年4月连续粉碎日军对冀中的三次大围攻,从而巩固了冀中…  相似文献   

19.
51年前的7月7日,驻扎在北平的日军向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布防的卢沟桥发起野蛮进攻。守军奋起抗战,由此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在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和七·七事变时,我们发现以往的研究,从宏观上侧重说明当时国共第二次合作所造成的影响。从微观上着重分析当时二十九军首领宋哲元、秦德纯、张自忠等人的抗日表现和蒋介石对日态度的变化,以及日军贪得无厌的扩张欲望;面对促成七七抗战  相似文献   

20.
《湘潮》2015,(10)
<正>红军游击改编为新四军不久,国民政府即命令新四军开赴长江以南,企图使新四军在与日军的作战中消耗殆尽。根据中共中央和新四军的指示,粟裕率领新四军先遣队挺进江南,实行战略侦察、寻机歼敌,后又率二支队重挫日伪军,打出了国威、军威。将计就计组建先遣支队国民党军几十万兵力没有抵抗住日军进攻,相继从上海、南京、杭州撤退,刚成立的新四军主力开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