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声》2017,(3)
<正>春节,是中国人的新年,华夏传统历法农历的元旦,也称朔旦、元正、岁首、新春、正旦、正月朔日,都是"一年之始"的意思。这个华人四大节日之首是世界各地汉族社会的传统新年,口头上亦称为过新年、度岁、庆新春、庆新岁。由于台湾并用了阳历、农历两种历法,几时序走进二种历法的一月一日皆可称为"新年",不论是跨年至阳历元旦,或农历年的春节,因为历法日期不同,使用"新年"二字不至于混淆,在台湾反倒是普遍的用法。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各族人民除了公历新年元旦外,还常常爱过农历年的“春节”,即农历的元旦(一般在公历一月末至二月中旬之间),民间也习惯把它叫“过年”,汉族和通用农历的一些少数民族都这样。但是由于各族人民风俗和历法不一,有些少数民族元旦的日期和过节的风俗也不完全相同。例如,藏族的藏历年和傣族的年节“泼水节”,本刊曾分别有过报道,这里再介绍几个少数民族过年的风俗。  相似文献   

3.
傣族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核心的稻作民族。围绕稻作农业的祭祀是傣族各个村寨常见的文化事项,在傣族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傣民族为了获得稻谷丰收,适应稻作农业的周期性特征及对节令、历法的需要,产生了对应于农事生产各个阶段、环节的神灵祭祀活动,并呈现链式或阶段性分布,进而形成农耕祭祀链。与各个阶段相对应的祭祀活动侧重点各自不同,体现着祭祀的不同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傣历1359年。目前人们已习惯把傣历新年称为泼水节,这正如古代人把傣族先民在伊洛瓦底江中上游一带建立的达光王国称为滇越乘象国一样.纯属可以区别于其他民族一种特征的直观形象的他称。傣族以六月为岁首,约当公历四月中旬,傣语称新年为“京比迈”(即过新年),又称“桑干楞火”、“比迈楞火”(“楞火’是六月,即六月新年)。傣族的傣历和汉族的农历、西藏的藏历,都是阴阳合历。傣历有自己的特点,岁首是从太阳运行位置来定的,即太阳在黄道上进入白羊宫宫首到下一次再到达白羊宫宫首为一周年。按照传统习惯,旧年与新年之间…  相似文献   

5.
傣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云南境内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的傣族主要集中在滇南、滇西南一线,以西双版纳、德宏、孟连、耿马等地的傣族为主。这些地区傣族的佛教经典和世俗典籍在历史上主要是通过僧侣用铁笔刻录于贝叶上,被称为“贝叶经”,是这部分傣族保存其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由于记载中还包括了傣族的天文历法、道德法律、医药卫生、文学艺术、生产生活、体育武术及历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并借助宗教文化的传播而深入傣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而这种以佛教文化为特征的傣族文化同无数宗教经典一起又被概…  相似文献   

6.
傣族的生活和生产对水的依存关系形成傣族的哲学观念:水是生物的生命之源,是圣洁、光明、美好的象征。水在傣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典章文化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因此爱水、护水,对水格外亲近、崇敬、虔诚。傣族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习惯以及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构成他们的传统水文化。他们把一瓣心香和高超的技艺献给与生命攸关的水井,水井文化是水文化的组成部分。选井:傣族居住在江畔水涯,但他们所饮用的却常是井水,因为井水优于河水。他们的饮用水井不是在村中,傣族对水井的选择和管理而是在村头寨尾,隔离村寨一段距…  相似文献   

7.
傣族的节日傣族一年中有3个重大的节日,即关门节、开门节和傣历新年(又名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都是佛教的节日。关门节傣语叫"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阳历7月中旬)。开门节傣语叫"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阳历10月中旬)。傣历新年傣语叫"桑勘比迈"、"棱贺桑勘"(6月新年),外地人通常把它称为泼水节。其实,泼水只不过是整个节日活动的一个项目,傣语里没有这个名词。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十分尊重,每年傣历新年到来的时候,都有组织有领导地让傣族人民过好自己的节日。1961年4月13日至15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临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泼水节一年更比一年热闹了。节日期间,除了举行集体划龙船赛、放高升、泼水、丢包活动以外,还增加斗鸡、游园联欢、放气球、放"贡菲"(飞火灯)、文艺演出、体育表演等活动项目,使节日增添了新的光彩。每当节日到来的时候,汉族以及居  相似文献   

8.
贝叶经不仅记载南传佛教经典.而且记载了哲学、历史、法律、语言、历法、文学、艺术、伦理、科技、医学等内容。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搜集编译整理傣族贝叶经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研究傣族的历史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增进东南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贝叶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秦家华 《思想战线》2006,32(3):23-28
贝叶文化是指以贝叶经为核心的傣族传统文化。贝叶经不仅记载了南传佛教经典,而且记载了哲学、历史、法律、语言、历法、文学、艺术、道德、科技、医学等内容,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贝叶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主要表现在绿色文化、农耕文化、信仰文化、和谐文化、开放文化、柔情文化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今日民族》2008,(1):F0003-F0003
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距今有700年历史。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俗也日益广泛。泼水节时间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  相似文献   

11.
赞哈的贡献     
在西双版纳傣族人民生活中,若干世纪以来存在着专业的民间艺人“赞哈”。他们在傣族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傣族传统文学的继承者、传播者、创作者。他们的贡献值得称颂。第一,赞哈的歌声丰富了傣族人民的生活,同时也丰富了傣族文学。傣族一切喜庆婚丧大事、大小节日都需要赞哈的歌声增添光彩。盖新房是傣族人民生活中的大喜事。盖新房要请赞哈来唱贺歌,这是古远流传下来的习俗。《盖屋》正是赞哈们一直传唱下来的唱词,它是一幅傣族人民的生活风俗的素描画。它歌唱了盖房的整个过程,从计  相似文献   

12.
哈尼族有自己的历法,农历十月间第一轮属兔属龙日为新年旧岁交替的时间,哈尼人称之为"扎勒特",外称"十月年".节日期间,哈尼小伙们昼夜敲响挂在寨边鼓架上的大鼓,"咚咚咚"的鼓声悠扬不绝,传得极远.  相似文献   

13.
打造贝叶文化品牌提升西双版纳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香宰 《今日民族》2005,(10):60-61
贝叶文化,是人们对傣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性称谓,是傣族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统称。“贝叶文化”经本,包括叶质形和纸质形的两种。叶质形的傣语称为“坦兰”。它是用民间制作的铁笔将文字刻写在经过特制的贝叶树叶片上而成。纸质形的傣语称“坦嘎兰沙”。大量的佛教故事、佛教经典、傣族民间故事、神话和传说,记载在《贝叶经》里,而大量的民间叙事长诗、歌谣、情诗、谚语、俗语、格言、谜语以及法律法规、天文、历法、医药、伦理道德等都是传抄在《绵纸经》书里。由于西双版纳的傣族与泰国的泰族、老挝的老族、缅甸的掸族具有相同的族源(百越族…  相似文献   

14.
赵芳 《今日民族》2016,(4):13-15
正锣鼓喧天、水花飞舞,4月12日下午,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广场上,泼水狂欢节拉开序幕。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桑堪比迈"(意为新年),是云南西双版纳、德宏等地最盛大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之一。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泼水节更加热闹。4月11日至14日,以"泼水送吉祥,合作促发展"为主题的"中华一家亲·相约美丽德宏——2016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泼水节"系列活动在德宏州隆重举行。德宏迎来了  相似文献   

15.
《今日民族》2003,(12):40
泼水节是傣族民间最隆重的盛大节日。时间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后7天开始。泼水节第一天,傣语叫“桑刊日”,意思是送旧。这天,傣族的年轻女性都要上山采花,并将采摘来的鲜花插在水龙亭四周。最后一天是迎接“日子之王”,即新年开始的第一天,相当于新年的元旦。节日里要举行泼水、丢包、嘎央(集体舞)、武术表演等活动,晚上要放孔明灯。泼水节期间的傣家人,个个神采奕奕,处处洋溢喜气,节日期间傣家人跳的集体孔雀舞是节日里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各民族团结、吉祥的象征。关于德宏傣族泼水节的由来,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  相似文献   

16.
壮族和傣族是中国境内壮侗语族(侗台语族)壮傣语支的两个民族。从语言归系上看,他们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许多学者认为,壮族和傣族由古代百越族群的一支发展而来,壮族和傣族都共同经历了封建领主制社会阶段,并且在较多方面反映出这一社会发展阶段的共性和个性。本文主要利用桂西壮族土司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材料,对壮族和傣族封建领主制社会研究中争议较多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希望由此对封建领主制理论研究和壮族与傣族社会历史研究有所裨益,不妥之处请专家指正。一壮族和傣族先民都是百越民族的一分子,所以他们在文化特征方面有许多共同现象,如原始村庄稻作文化、铜鼓文化、干栏居屋、节日习俗和饮食习惯等等。然而远在进入阶级社会之前,壮族和傣族先民就已经分化为不同的民族集团,并且分别居住在不  相似文献   

17.
佚名 《中国减灾》2012,(1X):45-45
<正>刚刚送走圣诞老人,元旦的钟声也已敲响。而马上,中国的农历新年也要到来了。穿新衣,戴新帽,杀年猪,放鞭炮,中国年是这个样子。那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我们一样对新的一年充满美好希冀的人们,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是以怎样的方式迎接新年到来的呢?印度的新年被人称为"痛哭新年"、"禁食新年"。他们在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有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他们认为,新年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有些地区的人们则  相似文献   

18.
赞哈是傣族的民间歌手,他们遍布西双版纳的每个村寨。每逢民族节日,或者结婚、贺新房等喜庆日子,他们就用自己的歌声,给乡亲们带来祝福和欢乐。赞哈的演唱,成了傣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据粗略统计,西双版纳就有一千三百多个赞哈。他们在宣传  相似文献   

19.
陈亚颦  马黎 《思想战线》2008,34(1):13-16
从环境感知行为的视角研究傣族地域文化系统,有助于我们把宏观地域环境置于人类的主观意识知觉中,进而理解西双版纳傣族地域景观不再是自在情景,而是可供傣族阅读的文本,傣族按照特定的阐释方式行动,形成生态节制行为,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傣族整体人类生态系统景观.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得西双版纳傣族环境感知意识的第一手资料,并用模糊集数学评价方法对环境感知意识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傣族的恋爱婚姻与家庭傣族男女青年谈恋爱,找对象的方式是很多的,他们既可以在幽静凉爽的竹楼凉台上谈,也可以在篝火映照的纺线场上找;既可以在赶摆路上叙衷情,也可以在田间地头以及在砍柴、看电影、看戏的时候露爱心。节日是青年们最盼望的日子,因为节日期间举行的各项活动,不仅是娱乐性的,也是青年们寻找对象的好机会。丢包。丢包它不仅是青年们喜爱的一种娱乐、体育活动,也是他们选择对象、寻找知音的传统方式。每当傣历新年即将来临的时候,姑娘们就精心制作一种菱形的花布包,包内装有棉籽,它的四个角缀有缨须,正中缝有一根2尺来长的提绳。有的包上还绣有各种花纹,姑娘们把自己的理想和愿望都绣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