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联合执法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职能的行政主体分别派出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组成联合执法队伍或机构,共同进行行政管理或行政处罚的活动,也有人称之为综合执法。其主要特征有: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职能的行政主体在一起执法;2.各执法主体在执法活动中地位平等;3.组建有跨部门的执法组织;4.以联合署名的方式或联合执法队伍或机构的名义进行执法;5.目的是行政管理或行政处罚。在现代行政中,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多,行政机关的分工越来越细。而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职能的布局以“条条”为主,但根据我国组织法,行政管理的责任是按“块块”来确定的。这种责任和权力、任务和职能在一定程度上脱:节的现象造成了行政管理和处罚的疲软和混乱。  相似文献   

2.
论综合执法     
综合执法是近年来在我国行政管理领域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执法形式.通常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职能的行政主体分别派出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组成联合执法队伍或机构,共同进行行政管理或行政处罚的活动;或者由一个行政执法部门统一行使原分别由几个行政主体实施管理的职权,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前者具体表现为由多个行政执法机关实行联合检查,根据具体违法行为性质的不同,分别以不同行政执法机关的名义进行处罚,或  相似文献   

3.
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是《行政处罚法》赋予行政机关对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进行预先取证的一种方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在实践中面临较多困境。从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的内涵和法律属性入手,结合执法实践,分析其存在的法律风险和困境。着重从履职层面和执行层面提出现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探索当事人拒不交付应当没收的非法财物时,无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此外,从立法层面对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的完善提出建议,希望能为执法实践和修订法律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部门联合执法是我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发展的最新趋势,具有力量集中、查处迅速、对侵犯知识产权侵权违法犯罪行为打击严厉的优势,但也存在知识产权各执法部门推诿扯皮、浪费执法资源、执法信息不能共享等问题.借鉴关日韩知识产权联合执法的做法,提出了建立高级别权威性知识产权部门联合执法协调机构、建立专业高效知识产权部门联合执法队伍、建立畅通快捷知识产权执法信息共享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杨 《法商研究》2023,(2):117-131
在转型社会背景下,跨领域跨部门治理事务日益增多,执法体系需要加强横向的职能协同和整合,以执法协作来回应日趋复杂的治理需求。经验显示,执法协作广泛存在于治理实践中,它不仅是基层治理中心工作的重要推进方式,而且是联合执法和执法协助的主要实现形式。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执法运作模式,执法协作在不断发挥治理效能的同时,也在制度保障、职能结构、体制生态和社会条件等方面面临困境。执法协作困境是多方面多层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反映出法律执行在制度、机制和体制层面的短板,折射出政府法治整体生态的现状和不足。执法协作建设应当面向法治政府的原则和目标,并通过整体政府建设完善行政法治生态。在整体政府建设和法治政府建设相融合的主线下,坚持执法体制改革、执法制度配套、执法机制建设、执法理念革新并举,是可行的执法协作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6.
谭波 《当代法学》2022,(6):79-89
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是行政权配置与行使的特殊方式,也是“职权法定”原则的特殊表现形态。实践中,行政授权兼具实体法授权与监督救济法授权的多种模式,授予的权力也复杂多样。而行政委托也受到行政授权模式的深刻影响,甚至在某些领域行政委托与行政授权难以区分。伴随我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行政授权执法与行政委托执法呈现出扩张态势。作为一种“衍生性行政权”,在行政组织法尚不健全的背景下,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规范难题在于既要保障“职权法定”与“权责统一”,又要满足基层治理中不断扩张的执法需求。为此,需要对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规范基础进行梳理重构、对其法律内涵进行准确阐释,对其权责进行精确匹配。  相似文献   

7.
在行政执法实践中,人们经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有关行政机关联合执法.比如、在治理工作中,有些地方就经常组织工商、物价、公安、城建、卫生等部门进行联合大检查,对有关违法行为进行统一查处.有人认为,联合执法规模大、声势大,能够对违法行为起震慑作用,效果显著.殊不知,联合执法隐含的弊端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8.
屈丽娜 《法制与社会》2011,(13):283-285
本文将当下中国出现的暴力执法和暴力抗法现象涵摄于行政交恶这一范畴,分析指出它是现代官僚体制内外因素交织出的困境所致。欲超越此困境,本文认为女性主义对行政伦理理论内涵的改弦更张不无灵感,进而提出具体化此一理论尝试的实践措施或方案。  相似文献   

9.
我国于1996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对行政处罚的执行,作了专章规定,并且对散见于大量的法律、法规中有关行政处罚执行的相关规定,作了归纳、概括、统一。其中罚款作为最经常、最广泛适用的一种行政处罚,其执行问题,是行政管理执法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最后一个环节,在《行政处罚法》的执行一章中作了较多规定。为进一步完善行政罚款执行制度,在此,笔者结合我国行政立法和执法实践,并借鉴国外行政立法和执法的有益经验,提出几点意见,以与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与环境行政互动式执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霖 《政治与法律》2020,(5):105-115
环境行政执法是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内容,我国环境行政执法以威慑式执法为主,执法实践陷入执法者与违法者对立冲突之困境,需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契机,向新的执法方式转变和发展。随着环境立法的发展,我国环境治理模式经历了从政府管制到政府与社会二元合作模式,再到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元互动模式的转变,形成了新时期社会共治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社会共治理论相契合。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为构建环境行政互动式执法系统提供了互动前提与理论支撑。以此为基础,环境行政互动式执法的实现需要生态环境行政机关让渡权力空间,以吸纳企业协商和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1.
“皮筋”变“钢尺”:对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代伟 《行政与法》2010,(11):27-29
在行政执法中如何克服随意性,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增强行政处罚透明度,提高行政执法效能,是所有行政机关一直深入研讨的课题。现实的自由裁量权是"皮筋",期望中的自由裁量权是"钢尺","皮筋"变为"钢尺"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自身监督、舆论监督等的共同努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制约、压缩执法人员手中的"弹性空间"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马晓黎 《行政与法》2013,(11):20-24
济南市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效.通过整合执法队伍,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使执法交叉、执法扰民、重复处罚、多头处罚等现象大幅度减少.但由于体制机制尚待理顺,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国内可资借鉴的成熟经验还不多,使济南市行政执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和执行能力;加强立法工作,健全法规、规章,合理界定综合执法范围;科学配置综合执法职权,重新定位行政执法目标,完善行政执法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3.
依法行政的重心在于行政执法。要完成执法任务,行政执法主体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我国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行政执法缺乏保障而致使行政执法主体的能力欠缺。因而,应加强对行政执法的保障,提高行政执法主体的执法能力。  相似文献   

14.
西部行政执法环境的改善离不开媒体的舆论监督。然而舆论监督与行政执法环境既存在一致性,也存在不协调性。行政执法机关与新闻媒体之间应建立信任与合作的互动关系,促成行政机关、媒体与大众之间充分的交流与沟通,进而形成良性的舆论监督环境,最终达到宣传执法形象,化解执法矛盾,促进执法效率,实现西部行政执法环境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检察机关、监察机关的参与之下,行政执法外部监督的力量越来越充足,但这些主体皆为非正式行政执法监督机关,监督活动缺乏统筹安排,难以形成稳定可靠的监督秩序,因而需要确立正式的外部监督机关,发挥一定的牵引作用。检察机关因法律监督对象的广泛性,具备将监督对象拓展至行政机关的可行性,因其在法律实施中开展合法性监督的专业优势,具备将其机关职能拓展至行政执法监督的适当性,所以比监察机关更适于成为正式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关,这也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对现行国家行政监督体系的补强优化。在权力配置上,检察机关需要配以调查权、合法性评议权和程序性处置权,同时要保持监督权行使的限度,避免脱离行政执法合法性监督的焦点,尊重行政执法的独立自主,并与其他国家机关分工协作、形成监督合力。  相似文献   

16.
实施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在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效率,重塑政府形象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我国虽然已初步建立了行政执法监督体系,但目前尚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大的监督缺乏有效性,行政主体的内部监督作用有限,社会监督软弱无力,司法监督流于形式。对此,应采取强化人大监督,对内部行政监督制度进行改革,增强社会监督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司法监督的效能等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基于现行土地管理法律规范并没有赋予土地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强制执行权,针对非法占地建筑物和设施所作的行政决定的强制执行,需要向人民法院申请,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由于非法占地建筑物和设施形成的原因及强制执行,与其他非诉行政执行案件有诸多不同的特点,由法院进行审查并执行的"审执一体"模式,弊端日益凸显。为有效破解土地非诉行政案件"执行难",本文以数据、案例等为基础,在分析现有模式的前提下,对土地管理领域的非诉行政案件实践"裁执分离"模式,从适用范围、理论基础、法律依据、实践经验等方面展开论证,提出在宏观层面完善立法、中观层面建立协作、微观层面细化规定,构建土地非诉行政案件"裁执分离"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18.
反垄断私人诉讼困境与反垄断执法的管制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剑 《法学研究》2011,(5):70-83
中国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发展与预期落差巨大。原因在于,反垄断法私人诉讼强调法院的作用,但法院受限于司法机构的根本性质,存在难以调节原被告力量失衡、对于特定行为无法救济以及救济不及时的问题。相比之下,反垄断法行政执法机构具有资源与权力配置上的显著优势。更重要的是,现代反垄断法执法的不断发展和演化,使原来简单判断是否违法的执法方式向以提高社会整体福利为目标的管制方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建立独立的反垄断执法机构、颁布反垄断指南、广泛采用同意裁决、深入运用经济学分析等都是具体表现。与之相应,当反垄断行政执法占据中心地位时,为了确保其不偏离反垄断法的目标,须建立完善的行政机构内部执法程序以及司法审查程序,进行有效制约。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对行政执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人类文明社会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形态,而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是实现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备要求,本文从行政执法的角度分析构建和谐社会对行政执法的影响,以期待完善行政执法质量,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实现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行政执法监督的资源整合首先应当在致力于实现技术层面之监督职能独立及责任独立的同时,加强各执法监督主体之间的信息互动,形成监督合力。其次,应当建立专门的人大监督部门,真正发挥人大在行政执法监督方面的制度功能。再者,政府及其部门应当重视以新兴的互联网空间及商业媒体为代表的社会舆论监督,尊重其作为新兴监督平台或一定民意平台的事实地位并将其整合为体制内行政执法监督之有效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