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三大改造是极其成功的,其中对人的改造更是社会主义改造中一项特色成功的范例。我党不仅在合作化过程中,把几亿个体农民和个体手工业者改造成了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还把过去是剥削者的资本家也改造成了拥护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自食其力劳动者。从对个体农民、个体手工业者及资本家这三类人的改造来探究我党对人改造的政策及方法,充分显示人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和我党对人的一贯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新中国立法的历史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这一时期立法的主要成就是:一是,彻底抛弃剥削阶级的法律思想,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运用法律手段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等思想和确立了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的原则;二是,坚决废除国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历程中,面临了不少问题。其中失地农民的问题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民不仅是国家的主要建设者,而且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政府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政策是此次新农村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通过对中韩两国失地农民政策的比较,探索适合于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土地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方面主客观条件所决定的时代性命题。毛泽东对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走建设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其本质无疑是围绕着怎样把新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主题而展开的。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他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又有不少失误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近日在福建就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听取意见并进行立法调研,他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贯彻十六大精神的过程中,人大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要通过各级国  相似文献   

6.
政党制度是伴随着政党的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是政党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实现形式。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而美国的政党制度主要体现的是两党制。中美两国政党制度截然不同,各具特色。从社会历史背景、政党组织结构类型、政党主要功能、政党与政府的关系及政党与政党关系五个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意在体现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对他国经验借鉴的重要性。秉承包容、开放的胸怀才能不断开拓政治视野,取长补短,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社会整合能力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的社会整合方式建立了稳固的社会主义社会,空前加强了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建设;党通过社会主义改革批判继承了改造的伟大成果,开启了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建设新航程。本文拟以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改革及其二者的内在关系为例进行探讨和研究,归纳总结蕴含其中的宝贵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无疑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共同创立的,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作了许多探索,毛泽东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为和平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经验,他还在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向高潮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这些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理解与把握,国内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是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诠释;二是理论界学术界的研究。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界定主要是从建设道路、建设事业、理论体系、政治旗帜等方面加以阐释;国内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理解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诠释,具体包括思想理论、价值体系、发展道路、制度设计等方面。在研究视角上,既有整体性的研究也有差异性、特殊性的研究,还有过程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从广义上说,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从1956年到1978年,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格局和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为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1978年以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市场取向的改革中进行的;党的十六大以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与深层次社会改革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关联而进行的。在全社会树立起以工助农、以工养农的理念,发展现代规模农业,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遵纪守法的新农民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论法律移植与法律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外法制史上,法律移植与法律融合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是各国法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印度和日本移植外来法的政治、社会、文化奈件不同,所走的道路也存在较大差异,但比较两国移植外来法,改造本土法,使两者并存融合的过程,仍可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共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开始 ,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探索过程。回顾 5 0年的探索历程 ,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次成功探索的实践 ;毛泽东用 2 0年时间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既取得历史性成就 ,又有重大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邓小平成功地开拓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 ,终于找到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非洲和平进程中,妇女成为实现和平的非暴力力量,女性在建设和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维护了自身的安全。梳理布隆迪和利比里亚两国内战对妇女的影响、妇女在结束内战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战后重建中妇女的角色与面临的挑战,可以发现,布隆迪和利比里亚妇女既是两国内战的主要受害者,也是当地实现和平与建设和平的决定性力量:布隆迪妇女发展存在"社会性别主流化已成为现实"和"社会性别不平等"之间的巨大差距;利比里亚则仍然处于由战争到和平的过渡期,精英女性参与决策与妇女低代表性并存;发展问题是两国和两国妇女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将社会性别平等纳入发展主流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1953年至1956年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一场伟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青年是推动这场社会变革的强大力量之一。这一时期,广大青年积极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改造,投身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扫盲运动和业余文化活动,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青年活跃在国家建设的各条战线上,为国家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社会平稳过渡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弄清“同时胜利”与“一国胜利”之间历史的、动态的联系与区别,是我们解读社会主义发展史应注意掌握的一把钥匙。掌握这把钥匙,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发展变化的原因,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加自觉地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坚定“两个必然”的信念,顺利地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6.
监狱警察职业化是维护监狱安全稳定、提高行刑效率和改造质量、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文章就监狱警察职业特质培养的基本内容、主要途径,职业化建设的法制保障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社会整合能力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锐利武器。20世纪50年代党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加强社会整合能力建设,构建了稳固的社会主义社会;20世纪70年代末党通过社会主义改革开启社会整合能力建设新航程,使社会主义有机体更加稳固、和谐。对二者进行历史比较研究,努力探究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建设经验,是当今社会剧烈转型时期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他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有着较长时期从事党的统战工作的经历,特别是建国以后的社会主义时期,他把统一战线运用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为丰富和发展党的统战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及其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是列宁主义本身的思想。斯大林将其进一步系统化,正式提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理论及其后来的实践证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的领导,不仅能够执掌政权,而且能够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适用于中国国情的邓小平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是对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国的政治文化是历史和现实的衍合物,一旦形成就对该国的政治系统和政治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在新中国确立后,社会主义政治文化逐渐形成并发展演化。对社会主义主流政治文化的功能、作用和建设途径的研究,有助于为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