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中村"改造的博弈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中村"作为与城市发展不和谐现象的缩影,已成为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城中村"改造涉及政府、村民和开发商三者的利益冲突与协调,文章运用博弈理论模型分析这三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求得的均衡结果表明,"城中村"改造应多方协作,从合理定位各方利益及构建其和谐关系的角度出发,力求多方和谐共赢的"城中村"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的改造和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做好城中村的改造和建设对于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加快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加快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荥阳市作为郑州市的新城区和西花园,其交通区位优势在中原城市群中的地位日益彰显,荥阳市城中村改造工作中面对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对于推进郑州市的城中村改造,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系"城中村"改造的无形改造范畴,其改革发展既可以有效解决原村民的再就业问题、社会保险的补缴等原村民福利保障问题,又可以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年终分红直接增加原村民的家庭收入,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经济条件,还关系到"城中村"改造成果的巩固,也是"城中村"改造最终目标实现的强力保证,有助于整个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中村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中村已成为影响我国大多数城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当前城中村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城中村的概念、内涵;城中村的划分方法及类型;城中村的形成原因;城中村的功能;城中村的治理改造问题等方面。对于城中村问题研究的深度、广度、方法均不足。因此,应深化专题研究、拓宽研究内容,改进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改造涉及各种利益冲突,事关社会经济生活的有序运行,人民权利的实现;危及公众的切身利益、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影响城市的发展、和谐与稳定。因此,在城中村改造中必须确立政府责任。人民主权原则是政府责任确立的理论基础,城中村改造市场存在着市场缺陷与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看得见的手"进行干预是政府责任确立的客观要求。城中村改造面临的困境是政府责任确立的现实诉求,政府主导是政府责任实现方式的集中体现,尽快制定和出台《城中村改造法》是政府责任确立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改造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在改造过程中会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而且大规模的改造可能对城市房地产市场和居住环境造成重大影响.面对城中村改造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城中村改造工作必须遵循"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原则,做好宣传教育、整体规划,以改带新建、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外来流动人员涌入城市并聚居在‘‘城中村”,其消防现状令人担忧。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已成为消防工作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文章就如何加强城中村区域的消防安全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期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主体意识,进一步改善城中村的消防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8.
以西安市后村为例,指出中国当前"城中村"社区文化面临着农村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两大冲突,并分析冲突形成的原因及带来的问题。发挥政府的导向性作用,转变村内社会组织;资源共享,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发挥村内古建筑及特色文化资源作用;实行"城中村"文化的渐进式改造等,是解决冲突,构建和谐"城中村"文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济南市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进程中必然伴随着"城中村"农民的市民化问题。济南市"城中村"农民市民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民思想观念滞后、行为方式与城市难以融合、对于市民化的热情不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制度层面的,也有非制度层面的。推动济南市"城中村"农民的市民化,在制度层面要建立"城中村"农民市民化的制度保障,在非制度层面要搞好宣传教育和社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让农民工在户籍所在地实现"就地市民化"成为有效途径。要逐步调整城市发展布局,科学编制城市发展规划;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企业逐步改变农民生产和经营方式;推进"城中村"的改造,有序引导村民逐步进行城中村建设,变"村民"为"市民"。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厦门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遍布岛内外各区的"城中村"改造问题。"城中村"是城乡二元体制在城市的缩影。既是农民工的聚集地,又是小产权房的密集区。"城中村"是城市转型不到位的产物,是土地城镇化超越人口城镇化的表现。由于"城中村"村民户籍含金量明显超过一般市民户籍含金量,要把"城中村"村民转变为市民,比把农民工转变为市民,艰难得多。改造"城中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根据各处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每一个经历过的城市基本上都存在"城中村"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深,郑州开始对其城市进行更进一步的改造和优化,其中就包括城中村改造。而改造模式的选择对于城中村改造来说是尤为重要的问题。在此主要结合调研情况对城中村改造模式进行探讨,并且比较其各自优缺点,分析比对,最终求得一种较为合理的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城中村”问题作为都市化过程中的产物,严重阻碍着城市的健康和谐发展,对“城中村”的整治与改造已成为政府持久的沉重负担。本文通过对南宁市“鹧鸪禄”村向“城中村”转型过程的深入调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机理,并以“防”重于“治”为出发点,探索从“城中村”形成之初就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加以遏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但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城中村却因为他自身的特点而与城市的生态文明发展相违背,严重影响了城市化的发展。城中村的生存方式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很大,要改变城中村的生存方式,就要寻求对城中村居民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改变,让他们逐渐融入到现代城市的生存方式中,逐渐使城中村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是城市扩张过程中形成的安全薄弱区域,治安管理难度大、违法犯罪问题突出。为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城中村违法犯罪影响社会稳定风险源研究是必要的。为此,笔者以太原市城中村为蓝本,调查违法犯罪的基本情况,探究风险源,为公安机关从源头治理,加强公安基层基础精细化管理,提高社会治安治理水平,进行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都江堰市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居全省前茅.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都江堰市城市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也造就了一批精干的建设者,全市涌现出54家建筑施工企业.近年来,都江堰市申办"双遗产"和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等工作的开展,加大了对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的投资力度和管理力度,对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都江堰市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市委、市政府提出"把都江堰市建设成为国际大都会--成都市的附中心和后花园"的战略构想,无疑是振奋人心,也是符合都江堰市实际的.要实施这一战略构想,离不开都江堰市的建设大军--建筑施工企业.为此,笔者就都江堰市建筑企业的发展出路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是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基于土地的二元所有制结构和城乡二元化社会管理方式所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城中村的村民既生活在城市的街道中,又遵循着乡村的生活法则。二者统一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又蕴藏着内在的冲突与矛盾,引起城中村治安纠纷的纷扰与多发。笔者认为,新时期我国城中村治安纠纷具有高发性、突发性与群发性的特点,治安纠纷解决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应当是化解矛盾,而不是制造斗争。通过促进治安纠纷的合意解决,以实现城中村政治进步、经济发展、社会繁荣,这应成为建设和谐警民关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对昆明主城“城中村”现状、问题和改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问题是随着城市快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张,城市包围村庄,造成了村民土地资源流失无法从事农业生产,但其户籍、土地权属、经济组织形式和管理特征等仍然保留原有农村形态的现象。长期以来“城中村”存在的大量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昆明的城市形象,社会各界反映很大,逐步改造昆明市的“城中村”已成为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广州是素有"千年商都"之称的传统商贸中心城市,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既是历史基因的延续,也是基于现实机遇和条件的必然选择。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虽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但也面临着对国际知名品牌的吸引力较低、激烈的竞争、缺乏商贸消费吸引力、特色不明显、商贸服务业和相关产业的融合度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应从致力于发展成为国际商品集散地或国际采购中心、加强商贸业和相关产业的融合、提升商贸业档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总部经济建设等几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20.
多年以来,我国诸多城市政府主导的城中村改造进程,凸显出政府开发政策和方略中存在着发展伦理方面的问题。城中村改造存在的伦理错位,体现为指导思想的经济功利倾向、开发政策领域的偏离公平、改造计划的偏离和谐、改造目标取向的偏离统筹精神与发展方式的偏离可持续原则等。对此,我们须以科学发展作为发展伦理考量的根据,从而厘清矫正方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