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众多民族的伟大国家,中华传统文化绵延博广、海纳百川。根植于这一民族基础和文化土壤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在漫长的中华各民族历史演进历程中,许多有不同血缘联系的人们,通过地缘、政治、语言、文化、经济、信仰等多方面的联系,在互相交往、互相吸引、不断融合、不断认同中逐渐形成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民族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华民族精神既源远流长,又在历史传承中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人类的生存和文化的发展又都是在一定空间进行的,必然存在着地域性和地域差异。因而,产生于这一差异基础之上的地域文化对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也必然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叶素云 《学理论》2012,(22):13-14
在众多价值观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拥有着主要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灿烂的文明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思想积淀,也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精练简洁,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  相似文献   

3.
继承民族精神 弘扬时代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是被这个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并接受了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优秀品格、价值取向与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一个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其民族自身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物,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相似文献   

4.
李勤德 《团结》2004,(3):45-46
中华民族精神,是从民族优秀文化中孕育出来的,是从民族的传统思想里经过长期融合发展的结果;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精神既有哺育培养优秀华夏儿女的作用,同时,在这种文化精神的营养中得以成为伟大人物又充实丰富和推动了中华文化精神。孙中山先生正是依照这种模式而和中华民族精神密不可分。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自述说:“文、爱国若命”。爱国主义是他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而爱国主义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孙中山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体现为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把爱国主义与振兴中华联系起…  相似文献   

5.
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基于一定的自然环境,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带有本民族特点、体现民族精神面貌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心理特征、文化传统和思想感情的综合反映,也是一个民族在形成民族文化中最核心、最本质、最凝练的部分.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传 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 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 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的宝贵资源。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孙振民 《理论导刊》2006,(11):128-129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特征鲜明、贡献杰出的伟大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步形成了内涵丰富、品格优秀的民族精神。如果把中华民族精神的生成基线描绘成一个球状结构体,其中,儒学表露于外,道统隐含于内,儒道一隐一显,和而不同,互动互补,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与民族心理的形成及发展,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五)关于民族精神的发展阶段 大致说来,可以把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发展的历程划分为三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春秋战国到鸦片战争时期的民族精神,称为古典民族精神,这一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传统民族精神从奠基、形成到最终确立的历史阶段。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这一阶段形成。第二阶段,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期的民族精神,称为近代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要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沿着正确道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就必须具备正确的历史观。本期特邀有关专家学者,围绕“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历史虚无主义是对民族精神的消解”“民族精神孕育道路自信”“百年奋斗史:民族精神的塑造和弘扬”,推出特别策划——“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1.
修养思想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影响广远。传统修养文化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自主自强的民族精神。对于传统修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利于当代人们更好地实现其人生价值,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特点和基本内容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它体现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规律,反映一个民族的根本性格,是具有积极进步作用的全民族的主体意识和主导精神。在一个民族丰富灿烂的文化中,民族精神是其中最核心、最精粹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决定着民族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生命,它铸就了一个民族的特定存在方式,形成了民族文化特质。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中华文化已深深地融进我们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支配人们思想行为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四大战略部署之一,  相似文献   

14.
马珂 《学理论》2011,(22):247-248
回族是我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回族的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承袭、世代流传下来许多优良的道德传统,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变化着,并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思想,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进一步发扬回族伦理道德的积极精神和优良传统,对促进民族感情的认同、社会心理的平衡和民族团结,具有宝贵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丽萍 《学理论》2013,(15):187-18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有着特定的精神内涵和主导思想。着眼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着重从安土重迁大陆型文化、德性修养伦理型文化、中庸之道和谐型文化三个角度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创造了璀璨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作为制度文化重要内容的民族职官制度文化 ,以其丰富的内容、多姿的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先秦时期是中华民族职官制度文化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 ,其不仅对以后的中国职官制度 ,而且对历朝历代的民族职官制度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传统环境文化的民族性及其现代化创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有敢 《理论导刊》2006,23(7):35-37
中国传统环境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源头。汉语言“文化”二宇便充分蕴涵着环境文化意义。中国传统环境文化的民族性,体现在独特的民族环境文化思维特质、民族环境文化价值观、民族环境制度、习俗以及行为习惯模式和民族环境文化的符号系统等方面。它是一种“天人亲和”文化模式、一种生命文化模式、一种有机精神生态的文化模式、一种不断创生的发展论文化模式。我们应吸取传统环境文化的智慧,寻求传统环境文化精神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创生的载体、途径和手段,建设独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中国环境文化。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就实质而言,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繁衍生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渗透在其思想文化、思维模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心理结构、语言文字之中的共同价值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形成,是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文化观念综合作用、长期积淀、不断塑造的结果。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特定形态,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现实基础和时代内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更有其特定的方式。只有完善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方式,才能真正做到既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又培育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中国素以礼义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一定意义上说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我国古代有作为的思想家、政治家 ,历来十分重视道德的教化 ,也十分重视对于为政者本身的道德要求 ,并把“德治”作为一种社会和政治理想。这一传统对于民族文化心理有着深刻的影响。人们在评价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地区的时候 ,无不把社会风气、社会道德水准尤其是各级官吏的道德素质状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古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