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刘奇凡 《当代贵州》2013,(19):42-43
铜仁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加快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全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和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规划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铜仁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铜仁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构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推进六个新跨越"发展战略,积极推进铜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适应铜仁文化旅游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根据部署,铜仁市委、市政府决定规划建设环梵净山"金三角"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对于游客来说,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文化,最高层次的旅游境界,是在对山水的欣赏、风光的感受之上,对景点的文化精髓的深刻体会。贵州是全国战略布局中的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目前,我省正在抓紧编制实施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规划,着力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具有丰富独特旅游文化资源的铜仁如何乘势而上,实现文化旅游业的率先突破、后发赶超,本刊记者采访了铜仁市委副书记、市长夏庆丰。  相似文献   

3.
加快构建铜仁文化旅游与“大武陵”整体联动合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贵州省欠发达程度最深的少数民族地区。将铜仁文化旅游纳入横跨黔湘鄂渝四省市的"大武陵"文化旅游圈范畴来科学统筹,可以使铜仁的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后发优势,并成为武陵山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4.
铜仁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分布与发展现状,响亮提出打造“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预示着铜仁文化旅游产业已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下一个十年定将迎来骄人的鼎盛与繁荣。  相似文献   

5.
李坤 《当代贵州》2014,(29):20-21
依托最具优势的战略资源——生态资源,铜仁市确立“四化同步、一业振兴”战略,规划建立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将旅游产业培育成全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欲识铜仁近,奇山满眼生。”这是清代大儒郑珍沿锦江大峡谷乘舟进入铜仁境内后的咏叹。关于铜仁,贾平凹《说铜仁》这样解读:“美在有梵净山的蕴蓄,美在有锦江水的茂润。”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铜仁市将旅游业作为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撑产业,以梵净山景区为龙头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09,(12):1-1
为强力推介“梵天净土 桃源铜仁”文化旅游形象品牌,丰富钢仁地区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加大文化旅游招商引资力度,提升梵净山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吸引国内外游客来铜仁地区观光旅游,促进铜仁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代贵州》2012,(18):11-12
铜仁市坚持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全市改革攻坚和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布局,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率先突破的重要方面来抓。以品牌为导向树立文化自信自古以来,湘楚文化和巴蜀文化在铜仁相互交融、相互涤荡,民族民间文化、红色文化丰富多彩,生态文化、佛教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极具多样性。立足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铜仁努力培育鲜明的文化品牌,把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定位为"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着力将梵净山打造成为世界知名旅游景区,把铜仁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8.
<正>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率先振兴的一场旅游盛典2012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由中共铜仁市委、铜仁市人民政府、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贵州省旅游局、贵州省文化厅、贵州省体育局、贵州省民委、贵州省宗教局主办,由江口县委、江口县人民政府、铜仁市旅游局等承办的"铜仁市第一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2012贵州梵净山文化旅游节"在风光迷人的梵净山太平河省级风景名胜区隆重举行。"规划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  相似文献   

9.
<正>但凡到过铜仁的中外游人都有这样一个感受: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是你一生不可不去的地方。随着铜仁旷世奇秀的天然美景走出深闺、走向世界,悠久灿烂、绚丽多彩的铜仁民族文化也正走出大山、走出国门,受到海内外人士瞩目。2014年,铜仁市按照"文化旅游宣传年"的工作部署,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挖掘民族文化、打造文化品牌,打造了一批以"印象梵净山"为主题的民族歌舞乐节目以及独具地方特色的戏剧作品。这些文化节目不仅频频亮相上  相似文献   

10.
正奇山、秀水、森林、峡谷、溶洞、温泉、古城、民族村寨、农业园区……各种旅游资源相互融合、互促互进,形成了铜仁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康体休闲、健康养生旅游产品体系,推动铜仁朝着全域旅游新时代大踏步前进。"铜仁将强力推进‘一带双核’精品旅游景区、‘1+5个100工程’建设,着力在完善旅游产品、提升旅游质量、强化旅游管理、加大旅游宣传等方面下  相似文献   

11.
一、挖掘人文资源,变资源为资本铜仁市地处川、湘、黔三省边界,铜仁府城俨然是一座边境之城、边远之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共生共存的人文环境,使之成为了中原文化、巴蜀文化、湘楚文化和五溪古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造就了既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因而弥足珍贵的"边城文化"。"大明边城文化旅游景区"位于铜仁市东郊,总投资11.9亿元,占地面积  相似文献   

12.
付松 《当代贵州》2014,(29):16-17
独特的区位优势、强劲的发展势头、丰富的矿产资源、广阔的创业空间,使铜仁不断聚集优势产业、不断夯实发展基础、不断点燃赶超激情。在贵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赛场上,铜仁算得上一匹“黑马”。从2011年打响工业崛起之战起步,全市就紧紧围绕打造黔东工业聚集区、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乌江经济走廊三大板块,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铜仁市委、市政府依据国务院〔2012〕2号文件精神,明确了把贵州加快建成"文化旅游创新区"的战略定位,提出建设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那么如何加快建成"文化旅游创新区"?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找到推进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的工作途径,并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重新审视和评价农村环境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等,把这些原本就存在、但长期被忽视、没有被充分利用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形成新的生产要素,合成  相似文献   

14.
顾明杰 《当代贵州》2008,(17):34-35
作为旅游资源富集的铜仁地区,要促进文化旅游实现历史性新跨越,关键是要形成旅游特色品牌,把“梵天净土、桃源铜仁”这篇文章做深做透。  相似文献   

15.
正德江县以承办铜仁市第七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整合旅游产业上下游资源,打通旅游企业之间、关联产业之间、省内外跨区域之间的共享通道,全力提升旅游产业层次。以"乌江秘境欢乐德江"为主题的铜仁市第七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德江县首届美丽乡村文化旅游展示(以下简称"铜仁旅发大会"),将于10月12日召开。此次铜仁旅发大会将充分发挥德江资源优势,整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全国各地旅游文化蓬勃兴起,为永州市旅游文化发展带来了机遇。但长期以来,永州市旅游文化点多、线长、面广,散、小、弱的问题突出,旅游文化品牌远未成型,旅游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因此,永州市必须结合自身旅游文化特点,打造强有力的品牌,培育壮大旅游龙头,创新旅游发展形式,深挖厚重的历史文明,实现旅游文化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7.
浅谈旅游文化的内涵挖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对旅游与文化关系分析,提出旅游文化内涵是旅游开发的灵魂,旅游的文化性赋涵于旅游资源、旅游服务和旅游者及其行为之中,主要表现为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和旅游中介文化;文章指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支持着可持续的旅游发展,忽视旅游的文化属性势必阻碍旅游的长远发展。文章认为旅游地在进行旅游开发时,应从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中介等多方面加以挖掘。  相似文献   

18.
旅游文化与山西旅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只有把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旅游产品才更具生命力。山西是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丰富,但山西的旅游业发展滞后,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充分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整体形象设计不佳且未形成品牌。为了真正做好从旅游资源到旅游产品的开发工作,必须深层次地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加强旅游环境建设,加大促销力度;重视历史、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的配套利用;搞好自然景观与文化的结合;贯彻旅游文化开发方针,正确处理现存的旅游文化。  相似文献   

19.
正江口县围绕铜仁市委提出的打造"环梵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战略部署,立足梵净山资源优势,深入实施"一业带三化、三化促一业"发展战略,闯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新路。仲夏时节,漫步在梵净山脚下的江口县,处处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盎然,青山绿水似一幅美丽画卷。近年来,江口围绕铜仁市委提出的打造"环梵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战略部署,立足梵净山资源优势,深入实施"一业带三化、三化促一业"发展战略,做足旅游"文章",巧打生态牌,闯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镇远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实施"文化旅游兴县"主战略,建设新城、开发新区、保护古城,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镇远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实施"文化旅游兴县"主战略,建设新城、开发新区、保护古城,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营销等方面加大力度,使全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