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价值诉求,而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自身思想变革的重要环节。该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片面发展和价值贬值的多重表现和内在根源,其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包括人的价值、人的需要、人的解放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本框架。正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这个价值诉求出发,马克思揭示了扬弃人的自我异化的人学主旨,即超越人的工具理性、从人的片面发展向全面发展的人学价值。而在当代中国,这也正是理解和汲取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人学价值的意义所在,即增强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自觉性,尊重劳动与劳动者以及创造劳动者价值实现的生产劳动与生活环境,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奠定坚实的人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尹燕科 《法制与社会》2010,(21):168-169
当今世界,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令世界侧目,在我国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一种为人所忽视的现象正逐渐的浮出水面,我们称之为"人的异化现象",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受到削弱。本文从我国社会当前出现的的诸多异化现象出发,阐述了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首要思想是关注于人的本质的问题,提出人的本质存在是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但人们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在私有制条件下就出现了劳动异化的现象。马克思正是从异化劳动的角度来分析人的本质问题的。  相似文献   

4.
劳动改造是我国对罪犯进行改造的基本手段之一,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我国国情所决定的。劳动是人本质中的核心要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罪犯的产生是由劳动的异化导致了人本质其它要素全面异化所决定的,所以必须坚持对罪犯进行劳动改造。劳动改造还要考虑现实因素,如罪犯劳动过程中的投入产出、生产项目的安排等.  相似文献   

5.
法与人:从对立到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士青 《现代法学》2005,27(6):69-77
人是法的逻辑起点,法是基于人的需要而产生的规则体系,因而法与人应该是相协调的,法应该以人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法异化了,或以神为本,或以物为本,法与人相对立。法的异化扭曲了法的本质,背离了法的本意,制约着人的发展。法回归于人,法与人和谐统一,既是法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法学世界观为法回归于人奠定了理论根基,社会主义制度为法回归于人提供了先决条件。目前,我国在法的人本化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要实现法与人的和谐统一,还必须做出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6.
《政法学刊》2021,(6):28-42
"吹哨人"制度是弥补市场监管力量不足的重要手段,但中国"吹哨人"制度伴随市场经济发展了数十年,至今仍难以称其有效实施。现有"吹哨人"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低效乃至"异化"的,具体表现为"吹哨人"私益化、"吹哨"渠道虚置、"吹哨人"制度重新信访化等,未能为市场监管提供助益。通过对异化现象的分析,发现劳动保护的缺失是"吹哨人"制度异化的主要原因,而其他"吹哨人"制度较为成熟的国家,均以劳动法作为"吹哨人"制度建构的核心,因此中国"吹哨人"制度亟需以劳动法为核心进行重构。为此,应当以劳动者为原型重塑"吹哨人"形象,重新对之进行功能定位,并根据不同的市场监管环境拟定不同情境中"吹哨人"制度的具体规则。  相似文献   

7.
孙秀云 《行政与法》2004,3(7):12-14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每个人的一切潜能的最充分、最自由、最全面的发展和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具体包括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是理论与现实的统一、绝对和相对的统一.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提出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观点,使"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把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提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胡兴建 《现代法学》2012,34(3):28-37
在人类法律思想的发展史上,现代自然法思想奠定了现代法律思想的基础,成为了资产阶级革命最为有力的武器。然而,自其诞生开始,现代自然法思想就蕴含着内在矛盾,该矛盾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进一步凸显出来。马克思走向成熟时期的论著——《论犹太人问题》——揭示了这一矛盾的深层次原因。而且,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人要获得最后的解放必须批判随资产阶级革命而建立起来的现实世界,并最终消除导致人之异化的资本。如此,现代自然法思想中的难题也才有了彻底解决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贡献,也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贯穿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一条红线,体现了人的解放的旨趣和尺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从劳动视角出发立足于人本主义来说明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揭示资本主义异化劳动对人性的扭曲,以人道主义的激情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诞生,具有巨大的伦理意义。这一理论对考察当今社会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也存在人的异化问题,我们应合理限制人的实践活动,提倡健康良好的消费观和信任和谐的人际观。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与“物的依赖”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从人的依赖关系发展到物的依赖关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市场经济状态下物的依赖关系主要表现为人对商品的依赖、人对货币的依赖、人的劳动对资本的依赖、人的劳动对机器的依赖。这种物的依赖关系的实质仍然是人和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为每个人自由发展的联合体的建立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的提出,是发展理念上一次里程碑式的巨大飞跃,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而,从人的异化、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发展观等多重维度,科学全面地学习、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是学习和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舒阳晔 《法制与社会》2012,(29):225-226
教育异化是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教育的异化违背了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使教育变成了人发展的桎梏,导致学生幸福的缺失.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的异化是导致学生幸福缺失的主要原因.此外,教师的异化加剧了学生幸福的缺失.本文指出应通过树立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清除阻碍学生获得幸福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列斐伏尔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一位,他自称是马克思最忠实的拥护者,也因此他将马克思有关"全面的人"的阐述做了"过度的人学诠释",发展成为了他自己的"总体人"思想。列斐伏尔的"总体人"的学说被他自己称之为一种新人诞生,这种新人是变化的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是消除了异化的人,是一种最高的人道主义的自由集体中自由的个人,却也是充满了浪漫主义乌托邦情怀的想象。  相似文献   

15.
王喆 《法制与社会》2013,(8):197-198
在工具理性的影响下,技术成为了一种事实上的霸权,在这种霸权下的休闲已然变成了一种异化的休闲,反而束缚了人的发展。面对休闲异化问题,应该树立科学的休闲观、回归人文的休闲,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标和最终目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反过来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进程。我们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努力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的主体性及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表现为从史前原始社会"共同体主体性"到多数人的"个体主体性";从阶级社会中少数人为主体之主体性到多数人为主体之主体性;由主体性不充分发展到充分;从理念论证到实然享有。  相似文献   

18.
论实践的思维方式与有中国特色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蕴含实践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理论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中所蕴含的实践的思维方式对于当代中国更具有实质性的意义。这一思维方式不仅决定着马克思学说的理论性质,也是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立场和原则。实践的思维方式对马克思和当代中国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内在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的主体性及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表现为从史前原始社会"共同体主体性"到多数人的"个体主体性";从阶级社会中少数人为主体之主体性到多数人为主体之主体性;由主体性不充分发展到充分;从理念论证到实然享有.  相似文献   

20.
人格权的伦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马法中的人与人格是一种关于身份的理论,在法国民法典中也没有人格权的规定。人格权是伦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并随着民法在技术上的成熟而在德国民法典中最终确立的,康德的人格主义伦理学构成了德国民法典的精神基础。精神基础与制度基础的分离使得人格权进入法典面临诸多技术上的障碍。人格权的伦理内涵在于人的尊严,人格权的客体是“人的伦理价值”,人格权中的人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不具有伦理上的人格。人具有尊严,作为一个定言命令是相互的,人格权之侵权责任的实质也源于“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