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民事执行程序是为保障主体的民事权利而设的,在整个诉讼程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法律对执行当事人的规定存在诸多不足。为保障胜诉者的权利,使生效判决不致成为一纸空文,在当前“执行难”问题一直困扰法院的情况下,完善我国执行当事人变更和追加制度显得更加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执行工作的实践为出发点,简要阐述当事人视角下的“执行难”是什么,论证人民法院破解当事人视角下“执行难”的方法,并提出笔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健全,人民法院审理各类经济、民事、行政案件逐年增加,而法院判决、裁定生效后“执行难”的问题亦日益突出。有的当事人在法院执行中采取“拖、躲、磨”方式拒不履行法律义务,有的无理取闹,甚至谩骂、围攻、殴打法院执行人员,加上地方保护主义不同度的干扰,使不少已生效的判决、裁定形成实质上的“空判”、“空调”,客观上等于给胜诉二方当事人打了个“法律白条”。这不仅使抗拒执行者形成了对人民法院的藐视,同时也导致了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的不信任,更重要的是它严重损害了法律的尊严,扰乱了正常的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法院“执行难”已成为当前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成为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不满意的热点.大量生效法律文书得不到执行,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法律的尊严,违背了公正、公平的社会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人民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心,甚至引发一些群体性事件,严重干扰了社会稳定.基于这种情况,剖析“执行难”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找出解决“执行难”的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执行难”是当前法院工作的难点和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东港区法院对100起1998年前立案执行、目前仍未执结的积案进行调查分析 ,发现久执无果的原因主要有 :1.法制观念差对法院判决 ,许多当事人抱着“我不执行 ,你能把我怎样”的心理 ,挖空心思逃避执行。有的一看法官上门执行就避而不见 ,甚至远走他乡。在100起执行积案中 ,被执行人逃避债务、下落不明的占16 %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外地人员来日照开公司经营而发生的纠纷 ,案件判决后人去楼空 ,无法执行。此外 ,还有的当事人采取隐藏、转移、变卖可供执行财产的方法逃债 ;也有…  相似文献   

6.
司法公正的实现以判决的公正和判决的公正执行为基础。判决得以执行使司法公正得以最终实现。但在实际生活中,老百姓在付出了时间和金钱等不小的成本之后,虽然胜诉,却难以在现实中兑现的情形屡见不鲜——判决书成了“法律白条”,这不仅仅是当事人的悲剧,更是对法律权威的嘲笑。据统计,到1999年6月底,全国法院未结执行案件已达85万件,涉及标的金额达2590多亿元。面对如此严峻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都专章制定了执行程序,为我们在执行过程中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操作规范。但在当前的司法执行实践中,各基层法院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实际执行结案率仍然不能提高,执行积案逐年增加,社会反映执行难的问题日益强烈。这一不良现象已严重损害了法院的整体形象,挫伤了当事人的诉讼期盼。  相似文献   

8.
执行机构改造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行是实现当事人民事权利的国家强制手段。长期以来 ,“执行难”已成为司法机关运行中的一种顽疾。在经过改革执行方式、强化执行措施等等尝试后 ,执行机构的改造已经成为推进执行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当务之急。改革的前提在于厘清执行权的性质和归属 ,在此基础上 ,才能立足本国国情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构建符合我国执行工作特点的执行体制  相似文献   

9.
“执行难,难于上青天”,即是对近年法院判决执行问题的真实写照,也是一直困挠着法院审判工作的重大问题。它不仅直接关系到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护,不仅直接影响了人民法院在群众中的威信,更损害了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权  相似文献   

10.
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有关当事人以及负有执行责任的机关、单位都必须坚决执行。维护这种生效判决、裁定的权威,也就是维护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就是维护法制的权威。但是,有关资料表明:近年来,拒不执行人民法院民事、经济案件的判决、裁定的违法犯罪现象比较严重,“审判难,执行更难”。人民法院判决、裁定执行难,既损害了判决、裁定的严肃性,也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形象。判决、裁定所以执行难,有着诸如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律等方面的原因。而就法律原因而论,我国法律对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罪的规定在实体认定和程序应用上均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以致影响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犯罪行为作有效的斗争,这不能不被认为是法律原因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因此,加强对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罪  相似文献   

11.
《丹麦刑事执行法》内容全面而系统,操作性强,蕴涵人权保护、行刑社会化等法制理念,自2000年颁布施行以来,对该国刑事执行工作的良性运作发挥了重大作用。虽然我国与丹麦在政治制度、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丹麦刑事执行法》的统一立法体例、先进的执行理念以及对罪犯权利的保障等制度规则的研究与探索,对我国刑事执行立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确定罪名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存在“‘罪名从简’原则的事实否定”和“‘标准统一’原则适用的矛盾”等问题 ,并提出了作者的理论模型设计。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 ,我国刑法对受贿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这一职务要件的规定 ,在立法体例上过于单一、在立法用语存在不科学性 ,围绕这一职务要件 ,我国刑法及司法解释在现有法律框架内进行了四次修补 ,仍不能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我国刑法关于受贿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立法一开始就走入了一个无法修补的误区。必须对原立法进行彻底的修改。  相似文献   

14.
试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前提是个体对道德教育的肯定和接受;而没有社会为个体提供履行道德行为的良好社会环境,没有社会对个体道德行为的认同,个体的良好道德行为将难以保证,只有把“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有机地统一起来,道德教育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家庭型"共同受贿犯罪成立的理论基础是共同犯罪的基本原理,但应注意这种共犯是有条件的,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共同受贿的不同形态进行定性分析.在共同受贿犯罪中,每个共同犯罪人要对共同受贿的所得数额承担责任,而不能以个人分赃的数额量刑定罚.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语境下的第三部门发展的实然趋向是一种"官民二重"的结构模式,这与我国传统文化与转型时期的社会特质性是分不开的.完善我国第三部门之路径依赖的探索,应从经济因素、法律因素及文化因素等诸多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上海建设金融中心的步伐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而日益加快,在"市中心区域不能发生结伙抢劫银行和金银珠宝店"具有极端重要性.金融防范应坚持整体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相统一的原则,而树立高度的防范意识是金融防范工作的核心.另外,建设强大的防范威慑也是金融安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执行和解是和解这一纠纷解决模式在执行阶段的应用,具有独立的地位,旨在解决执行名义之后产生的“二次纠纷”。我国现行执行和解属于“形式的执行和解模式”,在实践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完善我国的执行和解,应当承认其“私力救济”的独立地位,允许当事人对执行和解协议提起诉讼,保障当事人诉权。  相似文献   

19.
我国"私人侦探"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各种形式的"私人侦探"或公开或隐蔽地存在人们生活中,而这与我国现行法律存在冲突.在我国,法定意义的侦查权是不能由私人享有的,当事人只能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从事不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相关调查活动."私人侦探"的存在有着一定的社会原因,同时也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国不应也无必要设立所谓的"侦探业".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完全可以通过相关办法解决群众需要、市场需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人学实现了对人本主义的超越,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人本主义。以人为本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并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在吸取传统人本主义积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以人为本中的人既不是西方人本主义所理解的抽象的人,也不是中国传统以民为本中的民;以人为本也不能理解为以个人为本。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