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环鄱阳湖经济圈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揭润年 《求实》2007,(9):63-66
环鄱阳湖板块是江西经济发展最成熟的地区,江西在中部崛起进程中当前最有超速发展条件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也当属环鄱板块,其发展的速度直接决定了江西在中部崛起的进度。江西要实现在中部地区的崛起,环鄱阳湖地区要率先崛起。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必然被推到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经济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也是教育的竞争.江西要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奋斗目标,迫切需要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江西高等教育受到江西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落后于全国.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江西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呈现出勃勃生机.但是,我们还应当清醒地看到,我省高等教育的基础还较薄弱,发展任务还相当艰巨.  相似文献   

3.
1938年7月三青团成立时,自苏联回国不久的蒋经国正在江西任职。1939年7月蒋经国担任三青团江西支团部筹备处主任,负责筹建江西支团。在随后的六年中,蒋经国以赣南为立足点,积极筹建、发展、经营三青团江西支团,为其以后的仕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1947年党团合并时,蒋经国已经崛起,逐步形成了“新太子系”。  相似文献   

4.
兴赣富民,全面建设江西小康社会是实践"三个代表",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本质;实践"三个代表",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首要前提是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关键是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执政兴省的第一要务;根本保证是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竭动力是坚持执政为民、艰苦奋斗。  相似文献   

5.
尹继东  熊冬根 《求实》2002,(12):46-48
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是实现江西经济崛起的要求。江西的体制性失业和结构失业形势仍然严峻 ,创造就业岗位 ,实施就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模式 ,是实现江西经济崛起战略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1938年7月三青团成立时,自苏联回国不久的蒋经国正在江西任职。1939年7月蒋经国担任三青团江西支团部筹备处主任,负责筹建江西支团。在随后的六年中,蒋经国以赣南为立足点,积极筹建、发展、经营三青团江西支团,为其以后的仕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1947年党团合并时,蒋经国已经崛起,逐步形成了“新太子系”。从溪口到江西蒋经国回国后,蒋介石一边令其在溪口雪窦寺补课,研读《曾文正公家书》、《王阳明全集》和《孙文学说》等,一边思虑如何让他出来锻炼锻炼,长长才干,以便日后担当重任。嗅觉特别灵敏的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抓住了这一既能讨…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教授应邀来皖出席“2006安徽财富论坛”,并发表了有关中部崛起的学术演讲。笔者在此期间就此主题采访了樊纲教授。宋宏:樊纲教授,近年来,中部崛起列为中央的战略决策,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处于中部地区的安徽、江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正在努力实施中部崛起,有关的思路研究与政策设计更是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您在这方面有什么见解?樊纲:据我观察,中部地区过去常年是“左顾右盼”,虽然有发展,但进展不算快,所以有一个中部崛起的现实必要性。与东部地区相比,基础设施落后…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是我省处于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明确提出,将高举生态立省、绿色崛起的旗帜,树立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巩固好、发展好江西的生态优势,努力把江西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迈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新步伐。绿色是江西最大的优势。这里有全国一流的水质、一流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民营经济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跳出江西看江西,与沿海省市相比,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仍隐含规模小、技术含量少、竞争力弱、融资难的差距.加快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是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突破口.我们要从提高执政能力和促进江西在中部崛起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深化认识,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促使民营经济成为推动江西在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庄小琴 《求实》2002,(11):29-31
针对江西要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宏伟目标 ,本文提出了要实施名牌战略。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论述了实施名牌战略是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捷径。江西不仅要实施工业产品的名牌战略 ,还要实施农业产品、旅游景点名牌战略等全方位经济领域的名牌战略 ,加快江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实施名牌战略必须以企业自我创业为基础 ,以市场为导向 ,以政府扶助为外部条件 ,构成企业、政府、社会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的局面 ,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在江西考察并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开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中部地区崛起势头正劲,中部地区发展大有可为。要紧扣高质量  相似文献   

12.
江西在全球市场竞争新格局下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毅 《求实》2002,(10):14-16
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是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一项重大决策。在全球市场竞争新格局下 ,江西要使承接产业转移不断跃上新台阶 ,应当做到 :要把江西成为“世界工厂”的一个重要基地作为战略目标 ,必须在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上下功夫 ;要以服务业作有力支撑 ;对跨国公司的作用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对江西工业化所处阶段的分析与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雷 《求实》2007,(3):45-47
工业化进程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发展模式也迥然不同。江西要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目标,就必须把推进工业化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目前,江西工业化水平已经进入到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但其工业化程度,在全国仍居中等偏后的位次。要实现江西工业化,必须走跨越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洪梅 《理论导报》2010,(10):16-16
<正>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江西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鄱阳湖是江西生态环境优势的集中体现。党中央、国务院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实现我省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重大机遇。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探索和走出一条科学  相似文献   

15.
江西经济发展中创业环境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创业时代的来临,创业活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创业活动的开展受到政府创业政策、社会创业文化、创业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推动江西创业经济发展,必须发扬江西传统的创业文化,构建良好的创业机制,培育急需的创业人才,提高江西人的创业精神。只有积极地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才能使创业者抓住战略机遇,从而推动江西创业经济的发展,实现江西经济中部崛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按照梯度理念承接产业转移,欠发达地区只能承接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后即将丧失竞争力的产业类型.其必将使欠发达地区陷入"承接--落后--再承接"的窠臼,不仅难以真正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而且江西也难以实现中部崛起.东亚模式、珠三角模式和苏州模式等典型产业承接模式告诉我们.承接区域以政策制度化、创新网络化、人才本土化和资源优势化,充分利用区域的后发优势、比较优势、区位优势、市场优势、竞争优势和潜在优势,竭力延纳和承接高新技术产业的溢出效应.以江西新余经济开发区为例,江西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承接热地应在承接理念由梯度承接向顺势承接更迭的基础上进行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推动江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发出了"全民创业"的伟大号召,全省上下顿时涌动一股全民创业的热潮。"创业艰难百战多"。创业,何其艰难,何其伟大,一个人能否创业,创小业还是创大业,创业成功还是失败,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创业者素质的高低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工业园区是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崛起的增长极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们如何借鉴沿海发达地区建设工业园区的经验发展江西经济 ,也已成为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对沿海地区建设工业园区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把工业园区做成江西经济崛起的增长极 ,着力走好“五着棋”的思想主张  相似文献   

19.
袁小平 《求实》2003,2(2):38-39
积聚人才 ,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江西要实现在中部崛起的目标 ,必须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 ,形成人才涌动的支撑体制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 ,形成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良性运行机制 ;加大教育培训投入 ,增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物质基础 ,从而优化江西人力资源配置平台 ,构筑江西人才资源高地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在农村,本文从江西革命老区各共青团基层组织工作实际出发,探讨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正确定位、充分发挥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