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磊 《台湾研究》2020,(1):1-11
近年来,海峡两岸经济交往密切,人员来往频繁。为防范和消除重复征税,促进两岸经济合作,2015年8月25日《两岸税收协议》正式签署。本文通过对照OECD协定范本、UN协定范本及大陆与其他国家(地区)签署的税收协定或税收安排,分析《两岸税收协议》文本的主要条款,揭示其中所体现的协定立场,即大陆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而让渡了诸多税收利益。随后从理论上分析了该协议生效后预期将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实现税收协定通常的目的,以及增加台湾当局税收收入、减轻台湾地区纳税人税负、提升台湾经济地位等。最后展望未来,期待两岸共同努力,促成《两岸税收协议》尽早生效执行。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CNKI、CSSCI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提供的数据,从载文特点、被引特征、影响因子、网络传播趋势、共被引网络和关键词共现网络等方面,分析了《台湾研究》的学术影响力。结果表明:《台湾研究》在大陆地区台湾研究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征稿启事     
《台湾研究》2014,(4):F0003-F0003
《台湾研究》是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双月刊,是大陆涉台研究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也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台湾研究》主要刊登涉台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以及基础性研究等学术文章,  相似文献   

4.
征稿启事     
《台湾研究》2014,(3):F0003-F0003
《台湾研究》是中国礼科院台湾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双月刊,是大陆涉台研究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也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台湾研究》主要刊登涉台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以及基础性研究等学术文章,内容涵盖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两岸关系等领域,兼载书评、学术动态等。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惠赐佳作。  相似文献   

5.
征稿启事     
《台湾研究》2014,(2):F0003-F0003
《台湾研究》是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双月刊,是大陆涉台研究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也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台湾研究》主要刊登涉台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以及基础性研究等学术文章,内容涵盖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两岸关系等领域,兼载书评、学术动态等。  相似文献   

6.
征稿启事     
《台湾研究》2014,(5):F0003-F0003
《台湾研究》是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双月刊,是大陆涉台研究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也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台湾研究》主要刊登涉台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以及基础性研究等学术文章,内容涵盖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两岸关系等领域,兼载书评、学术动态等。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惠赐佳作。  相似文献   

7.
吴能远 《台湾研究》2007,(6):7-9,16
两岸关系发展中.台湾民意的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民意的形成有其一定的历史与现实的因素。在统一之前,台湾民意中的合理要求应该获得大陆充分的谅解与尊重。但民意也是可以塑造的,近十余年来,台湾的一些政治人物为了推行“台独”和自身的权力,不断地把台湾民意导向与大陆对抗的极端,并用“法理台独”冲撞大陆对台政策的红线,增加了两岸关系出现危机的风险,受损害的将是台湾同胞。  相似文献   

8.
征稿启事     
《台湾研究》2014,(1):F0003-F0003
《台湾研究》是中闻社科院台湾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双月刊,是大陆涉台研究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也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台湾研究》主要刊登涉台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以及基础性研究等学术文章,内容涵盖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两岸关系等领域,兼载书评、学术动态等。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惠赐佳作。  相似文献   

9.
大陆的书院自唐代到清代,存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史。台湾的书院则肇始于清初终结于清末,只有近二百年的发展史。但是,台湾书院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在推进台湾社会文明进程中曾发挥过特别重要的作用。目前对台湾书院的研究,学术界关注较少,大陆方面仅见《台湾书院发展述略》(《台湾研究》1998年第1期)、  相似文献   

10.
检视改革开放30年来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尤其是新诗研究成果.总结其经验教训,需要有两个参照系:一是自身的参照,即大陆的台湾新诗研究与大陆的本土新诗研究相比有什么特点与缺失;二是和台湾地区参照,相较于台湾本地的台湾新诗研究,大陆的台湾新诗研究有哪些特殊经验与成果。后一个参照更重要,因为大陆学者的台湾文学研究离不开台湾政局的发展、文学的走向和自身研究成果的增援,  相似文献   

11.
征稿启事     
《台湾研究》2016,(4):95
《台湾研究》是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双月刊,是大陆涉台研究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也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台湾研究》主要刊登涉台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以及基础性研究等学术文章,内容涵盖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两岸关系等领域,兼载书评、学术动态等。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惠赐佳作。来稿要求:一、惠投本刊的文章要求具有学术创新点、有理论与思想深度、观点鲜明,资料翔实,论述规范。欢迎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及时效性的涉台学术文章投往本刊。  相似文献   

12.
征稿启事     
《台湾研究》2014,(6):F0003-F0003
《台湾研究》是中国社科院舟湾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双月刊,是大陆涉台研究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也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俞湾研究》主要刊登涉台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以及基础性研究等学术文章,内容涵盖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两岸关系等领域,兼载书评、学术动态等。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惠赐佳作。  相似文献   

13.
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政策演变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鸿志 《台湾研究》2008,(4):12-15,38
2008年3月22日“大选”后,台湾局势发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变化。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高层互动频繁.两岸关系正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6月13日,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领导人签署了《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及《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这标志着长期以来“单向、间接、不平衡”的交流格局正在冰消雪融,两岸同胞多年企盼的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正式启动,两岸旅游及交流迈人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大陆的台湾研究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陆的台湾研究现状与特点肖敬随着两岸关系的迅速发展,两岸间各种交流交往的日益频繁,台湾问题愈来愈为人民所关注。对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的研究也成为大陆学者关注的重点。一门新的台湾学在大陆悄然兴起。(-)大陆学者对台湾问题的研究投注极大的热情,首先表现在研...  相似文献   

15.
大陆的两岸关系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并且在台湾问题研究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总体而言,大陆的两岸关系研究具有起步晚、发展快、与现实结合较为紧密等特点,出现一批相当有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本文拟就大陆两岸关系研究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寻求两岸关系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注释体例     
《台湾研究》2012,(3):64-64
一、中文注释采用尾注,全文连续注码。注码放于标点之后。注码号为[]二、注释例(一)著作类(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31页。(2)姜殿铭等编:《当代台湾大事典》,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55页。(二)论文类(台港澳及海外刊物要注明刊号和出版年月)(1)郑岩:《台湾当局借“宪政改造”推进“法理台独”评析》,《台湾研究)}2005年第5期。(2)耿曙等:《全球化背景下的两岸关系与台商角色》,台湾《中国大陆研究》第48卷第1期,2005年3月。(三)文集类  相似文献   

17.
台湾高山族有多种来源,“其中从大陆迁去的古越人……是构成台湾高山族的主要成分”。三国时期,沈莹在《临海水土志》中将夷州(台湾)人称为“山夷”。最近,笔者在研究时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闽北的建瓯土著也称“山夷”。《建瓯县志·人口》载:“商周时期散落在福建有七支氏族,在闽北的为客家族,和当地土著‘山夷’相处。”这一史料为研究台湾“山夷”与古越渊源提供有力的根据。考察台湾“山夷”的来源,必须对古代祖国大陆“夷”的分布和建瓯“山夷”与古越、闽越的关系及古越习俗特征进行考证,才能得出其水源木本的根脉所在。  相似文献   

18.
某些台湾作家在新世纪对大陆学者撰写的《台湾文学史》或分类史所做的“反攻”,主要是出版《台湾新文学史》或类文学史的著作,对“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一个组成部分”、“反共文学”是一种逝去的文学、“皇民文学”就是汉奸文学的观点作出反弹。他们从政治上和学理上清算大陆学者的台湾文学史观时,还把岛内的统派学者“捆绑”在一起.。代表人物有钟肇政、陈芳明、林瑞明、谢辉煌。  相似文献   

19.
台湾自由派代表人物及其追随者的嬗变王其水1949年国民党退据台湾时,中国自由派代表人物胡适及其追随者殷海光等离开大陆。胡适、雷震、傅斯年等在台湾创办《自由中国》杂志,鼓吹自由民主理念,反省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教训,谈论“今日的问题”,批评当局对出版法...  相似文献   

20.
台湾在进行汇率机制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资产泡沫,其中股市暴涨暴跌的现象最为突出。当今中国大陆的资产泡沫也正逐渐扩大,两者之间的态势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研究台湾处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资产泡沫的经验教训,对我们有相当的现实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