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日趋多样,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人口大量流动,社会整合更加困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政治诉求也不断增多,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使得社会管理范围扩展、难度加大,社会管理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在这种大背景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然要求提升社会管理的法治化水平,走法治模式。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其职能优势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奠定了根本基础,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决定了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其特征是:  相似文献   

2.
李缘 《法制与社会》2013,(18):94-9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问题已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在道德责任与法律责任之间,公司社会责任的承担方式也不断发生着改变。本文就公司社会责任的承担方式以及以此产生的股东权益的保护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社会救助体系组织结构是由主管部门、管理体制、运行方式和监督机制等四个方面组成的制度体系.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政府主管、部门协作、民间参与、基层落实”的社会救助体系,但现行的社会救助体系仍存在管理体制未理顺、主管部门不统一、运行方式不共享和监督机制不规范等组织结构方面的缺陷,因此,应从政策、技术、制度、人才方面加以建构.  相似文献   

4.
公民作为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力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多元性、独立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5.
丁淑清 《人民调解》2008,(10):28-29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纠纷数量不断上升.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了很大影响。为了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吉林市昌邑区司法局和人民法院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解放思想,广开思路.采取人民调解与法院诉讼协调联动解决矛盾纠纷的机制.在实践中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6.
高效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主体较为单一的集中供给方式已无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的分散供给方式即多主体参与的供给方式成为应然选择。新时代,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实现政府与市场“双到位”、强化社会组织主体地位、引入并稳定外资力量,是促进公共服务“三大供给主体”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的大力发展,社会各主体的法律意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其中行政机关法律意识的变迁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在行政理念方面的变迁表现为从“行政法制”转变为“行政法治”;在官民地位方面的变迁表现为从“民告官”到“官告民”:在执法方式方面的变迁表现为从重实体、轻程序转变为实体与程序并重。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演变 ,犯罪也从手工阶段进入到产业阶段 ,并且逐步形成一个真正的犯罪工业。“这个工业有自己的干部、自己的跨国公司 ,这就是对国界不屑一顾的有组织犯罪。……这些组织以合理的方式经营一些非常赢利的活动 ,像赌赙、卖淫或贩卖毒品。这些组织在国际上设有分支 ,并更多地与工业企业结缘 ,而不是与粗俗的犯罪团伙为伍 ,这些组织或多或少地与社会结构融合在一起 ,因此很难被发现。”① 美国学者认为有组织犯罪是“旨在通过非法活动获得经济利益而组织起来的商业企业。”从类似上面这样的关于有组织犯罪的描述当中 ,我…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的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 ,在更年期的调整变化中 ,不少人的内在生理机能出现了复苏现象 ,从而开始生命过程的第二周期。老龄化社会的出现是多种社会生态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老年人繁衍了后代 ,为社会的进步 ,各项事业的发展 ,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和智慧 ,他们现在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是过去劳动的延期支付。老年人才资源的“二次开发”,既是“科教兴国”的客观需要 ,又可以“为”促“养”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由全能社会向后全能社会过渡,社会利益不断分化,非政府组织作为独立于市场和政府的第三部门,在促进民众利益表达、增强民众与政府利益博弈能力以及影响政府政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限制,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并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各方利益格局不断调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凸显。并逐步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群体化的趋势。为了有效维护社会稳定.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发展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资源.建成了仪征市人民调解委员会“矛盾纠纷调处大厅”(以下简称“调处大厅”)。  相似文献   

12.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也包括社会创新。” 在创新和转型的大趋势下,如何以创新的制度环境扶持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组织又如何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加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建设,包括服务发展的不断提升和创新,已成为政府、社会和社会组织多方共同关注和重视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习惯于以“限制型管理”和“配给制服铲方式应对公共危机。但快速发展的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期,各种公共危机事件频发,政府的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因此就需要发展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的治理。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组织的人性基础和存在意义——一个法理的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是一种群聚动物,是一种“类”的存在物,是一种需要交往、并且通过交往才能生存且生存的更好的动物。这种“类”的存在物的本性先天地要求过一种“集体”生活。这便是人类为什么需要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形式,以及各种社会组织形式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合自然法)的人性解释和人性基础。社会组织在当今社会的存在意义在于:建立起一种有别于个人与国家形态的另一种组织形态,凝聚有共同志趣的一类人群过一种更有意义的社会生活。目前,中国的社会组织之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应尽快制定和出台为实现与“结社自由”或“结社权”之宪法权利直接相关的《结社法》。  相似文献   

15.
赵霄洛 《中国律师》2006,(12):48-48,49-50
只要人不承认自己是人,因而不按照人的样子来组织世界,这种社会联系就以异化的形式出现。——卡尔·马克思20多年前,律师身上披着“国家的法律工作者”的“制服”。随着律师制度改革,律师穿上了“市民”服装,成了为当事人服务的法律工作者。但是,国家作为一个意识和权力主体,对律师仍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在给城市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给城市的稳定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腐败形式和腐败手段不断翻新,与传统违纪违法行为相比,更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司法实践中,对于新出现的权钱交易方式如何区分违纪行为与受贿犯罪之间的界限,存在很多争议。近日,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组织专家学者和检察业务部门的同志,对“国家工作人员暗中参与税务师事务所经营并收受财物的行为如何定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责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长健 《法商研究》2005,22(4):12-18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市场主体的新兴力量,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组织载体,在破解我国“三农”难题方面正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还是承载着巨大社会责任的新型合作组织,其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基础是:“穷人联合”的经济学基础和平衡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平衡协调公平与效率的追求、平衡协调“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理念的法学基础。其责任主体有自身的特点。其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是:对职工的最密切责任、对消费者的最普遍责任、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最直接责任、对社会的最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9.
思想观念的变革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先导.社会管理观念转变滞后是当前我国政府在社会管理职能创新实践中存在许多误区的重要根源之一.不管是经济附属取向、僵化稳定倾向的社会管理地位,还是重政府包揽、轻多方参与的社会管理主体结构,抑或是重“运动式”应对、轻规范化建设的社会管理制度以及强管控、弱服务的社会管理方式,甚至是重招录选拔、轻教育管理的人事管理方式等误区,主要都是源于“经济决定论”、“稳定中心论”、全能政府观、人治意识、管理本位和传统人事管理等观念转变滞后的影响.因此,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必须摒弃落后的社会管理观念,确立进步的社会管理观念,即树立服务优先意识、公共治理意识、依法管理意识、制度正义意识、源头治理意识、基层本位意识、科学用人意识以及和谐稳定意识,并以这些进步观念为导向.  相似文献   

20.
数字社会需要人权以“数字形态”的方式继续承担为人类社会进行道德奠基的重任。人的数字化生存丰富了人的自然属性,扩展了人的社会属性,从而拓展了人性的外延,并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数字人性。以权利推定的方式,从“未列举基本权利”这一进路出发,表明宪法可以容纳数字人权。对“人权条款”与“人格尊严”的诠释则进一步展示了宪法是容纳数字人权的主要载体。从基本权利的视角来看,数字人权具有防御权、客观价值秩序以及“结构耦合”等功能。数字人权具有理念上的独特性,它强调合作、共享和共治等基本理念,从而有别于传统人权的斗争和防御逻辑。上网权、隐私权、网络表达、个人数据权、数字身份权、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等子权利是数字人权在当前社会境况下的具体权利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