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绩。新时期,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焦点是民生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中心。因此,政府应该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坚持民众本位的政府价值取向,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2.
柳李仙 《学理论》2011,(36):39-40
民生问题不仅是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还是一个伦理问题,蕴含着复杂的伦理关系。而要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地了解我国民生问题的伦理属性和道德实质,需要充分认识我国民生问题的当代内涵、民生问题的伦理意蕴并找到解决我国民生问题的道德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3.
民生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而且是个法律问题,用法律手段解决民生问题,具有充足的法理依据和历史依据.需要我们制定和完善与民生问题紧密相关的法律,促进公正执法,完善民生权利的救济途径等,以进一步促进民生建设.与解决民生问题相关联的立法方向大致包括制定和完善与民生问题相关的法律、加强民生问题的执法力度、完善民生问题的法律救济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民生问题事关民众利益,涉及到民众的基本权利和社会发展的公正,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民生问题通过市场无法实现有效的供给,个人更无力解决,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核心目标。当前我国民生问题凸显在于政府责任缺位造成的公共服务缺失。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生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是我们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抓住民生问题,也就是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解决民生问题关键在政府,政府要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等民生问题,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陈一航  周紫阳 《学理论》2013,(12):19-20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生、发展和进步的产物。城市化是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从古至今,民生问题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民生问题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如低就业、教育均衡、房价高、看病难、交通堵塞、城市基础设施质量等,已然这些问题已成为人们平时关注的焦点。城市进程中民生问题呈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民生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26)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注重研究和谐社会和民生问题的相互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完善民生问题的重要体现,民生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基于对中国民生状况的分析,从民生思想的构建到民生效益,更进一步对民生问题加以研究。解决民生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民主机制;注重社会公平;多方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可回避的问题。而当前我国的民生现状隐藏着很多不稳定因素,因此,要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9.
张琳  郭卫 《学理论》2011,(1):80-81
民生问题是人们的基本生存问题和人本身的社会发展问题,包含了物质、政治和精神三个层面。思想政治教育从现实的人出发,以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为起点,通过思想政治教化,来推行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也要随着民生问题的发展而改变、调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表现为经济、社会问题的民生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民生政治的时代特征。以民生为本位的民生型政府是民生政治的内在要求。确立民生型政府的价值取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改善民生"的历史唯物论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善民生",从根本上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唯物论命题.改善民生的理论基础在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根本途径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价值追求在于人民生活需要的满足.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是改善民生的指导思想.推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是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满足人民群众的当前需要并引导其向新的层次发展是改善民生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2.
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心理体验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684名农民的实证调查表明,农民时农村基本生活保障的心理体验呈现出理性认知的匮乏性、权利意识的淡薄性、冲突应对方式的消极性、社会参与意识的缺失性、社会公平感的低落性等特征.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促进农民对农村基本生活保障的心理体验朝着更为积极和理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丛潜  隗金成 《学理论》2014,(4):12-13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这充分体现了我党对社会建设特别是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目标出发,科学分析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必要性,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一致性,同时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探讨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原则和途径,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边洪霄 《学理论》2010,(25):8-9
<正>中共哈尔滨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是一次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谋求哈尔滨市全面振兴历史进程中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和深远影响意义的会议。市委书记盖如垠同志所作的报告,从哈尔滨市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5.
16.
was previously a visiting scholar and Earhart Fellow at the Hoover Institution of Stanford University. She has written many articles and position papers about the United Nations and its member agencies.  相似文献   

17.
Mike Gane 《Economy and Society》2013,42(2-3):298-312
This article examines continuities and change in Cangilhem's thought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status of biology and sociology and to the theme of intellectual and social progress. It is suggested that one of the central issues of Cangilhem's writings is an attempt to work through the problems raised by the programme of Comtean positivism. The fact that Canguilhem's reflections were not completely unambigous is dusscussed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those parts his work which deal directly or indirectly with pathology.  相似文献   

18.
马卫青 《学理论》2011,(4):39-40
普世价值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对它的看法学界众说不一。本文从普世价值的来源方面考查了普世价值存在争议的原因,并针对反对普世价值的各种观点做了回应,剖析了普世价值的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