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包容性增长"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科学、可持续的增长,是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发展相和谐的增长。"包容性增长"的目的是: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包容性增长"跟"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是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2.
包容性增长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科学的可持续的增长,并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发展相和谐的增长。包容性增长是对科学发展观"人本精神"的进一步阐释,其目的是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享受到这种发展的成果,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包容性增长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理念,二者统一于中国未来发展战略之中。  相似文献   

3.
包容性发展是指让每一人类个体都能平等地享受发展带来的积极成果,是一种和谐、稳定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社会转型时期避开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着许多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利用包容性发展可以使我国走出发展困境,越过"中等收入陷阱"。对我国现阶段推进包容性发展的实际意义和面临的发展困境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是实现我国平稳、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着力解决好当前我国面临的发展问题是重中之重,利用理论指导实践,全面推进包容性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公平的包容性增长:科学内涵、约束条件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增长虽然对减少贫困是必须的,但并非是充分的。基于动态的结构性经济变革的可持续和平等增长,对于实质性的削减贫困是必需的;它能更快地促进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作为动态的结构性的一种经济增长,包容性增长在我国应当受到重视。包容性增长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一脉相承。本文阐述了包容性增长的演进及科学内涵,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其实现的路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包容性增长”是指机会平等的增长。“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与中国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以单纯经济增长为发展导向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不足、就业压力增大等问题,包容性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平等、可持续的发展,是对单纯经济增长型发展的解构。包容性发展的实质就是致力于实现最广泛的大团结,统一战线工作理念与包容性发展理念具有很强的内在契合性。统一战线工作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着力点包括:统一战线工作范围适度扩展;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等新形式加强社会组织和社区统战工作;加强网络统战工作,促进“参与”和“共享”。  相似文献   

6.
包容性增长实现与否是关系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与政治稳定的重大问题,但只有构建了一个科学合理和可操作性强的包容性增长指标体系,才能对我国的包容性增长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程度如何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本文对包容性增长的内涵及特征进行梳理,主要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三个方面尝试建立一个评价包容性增长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包容性增长”这个概念,是2007年由亚行首先提出来的,也是国际组织在10年间逐渐完善的一个概念。胡锦涛同志从2009年11月到2010年9月的十个月左右时间里两次在国际场合提出“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包容性增长”是又好又快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内在要求,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一脉相承。那么,包容性增长的科学内涵到底是什么,其约束条件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包容性增长?本文将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有社会救助体系存在诸多问题,需对其进行科学优化以更好地适应包容性增长需求。本文论述包容性增长的内涵,并在包容性增长背景下阐述社会救助体系优化的重要意义,找出我国现有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民间组织的发展困境与出路——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上海为例,对转型期上海民间组织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独立性困境、合法性困境、志愿性困境、有效性困境作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型期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出路,认为政党推动是民间组织发展的主要力量、进一步推进政府体制改革是民间组织发展的前提条件、改革现行的双重管理体制是民间组织发展的制度途径、加强民间组织的自身能力的建设是民间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0.
包容性增长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世界的理念一脉相承,如何实现包容性增长是全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胡锦涛在国际场合公开倡导包容性增长发展理念,是对当代中国发展环境的新把握、发展内涵的新拓展、发展路径的新探索、发展意义的新思考。包容性增长发展理念必将引领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包容性增长的内涵与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容性增长是经济总量与人民幸福指数的协调增长。包容性增长坚持马克思主义,展现社会主义中国的科学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包容性增长是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完成国内经济社会第二次转型的需要。经济增长方式的包容性转变,需要推动和平外交,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建立科学全面的考核体系、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等。  相似文献   

12.
实现包容性增长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对于企业而言,倡导包容性增长能够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胜利油田是一个拥有50万职工家属的特大型国企,要坚持科学和谐发展,实现“百年创新,百年胜利”愿景,也必须遵循包容性增长理念。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间组织的快速发展是近年来我国社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本文从总结、分析近年来民间组织发展的特征出发,详细阐述了当前阶段下我国民间组织自身特点、贡献和不足等方面问题,对目前民间组织相关的公共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进一步完善公共政策的积极意义,对加强民间组织扶持引导与监督管理的着力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社区民间组织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拓展教育服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帮助问题青少年"再社会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模式、社区民间组织支配模式、双重模式、合作模式等四种本土化模式。要使社区民间组织得到健康发展,必须采取如下对策:改变社区民间组织现行的登记监管体制,并以此为基点构建一个全新的法律制度框架;理顺社区民间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扶持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加强社区民间组织能力建设,扩充多层次的服务项目;加强社区民间组织的宣传功能,积极吸收青少年群体参与社区民间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发展、现实环境、未来要求、国际背景上看,倡导包容性增长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公正性增长、和谐共生增长、共享式增长是理解包容性增长的重要要素。践行包容性增长核心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在于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难点在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在于开发人力资本和实施充分就业,国际责任在于实施投资和贸易自由化。  相似文献   

16.
从应然层面,包容性发展是城市群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现实层面,我国城市群发展由初步积累向快速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也客观要求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重新审视核心城市优先、快速发展的传统发展思路,充分重视城市群内不同城市间的包容性发展问题。从包容性的理论内核出发,发展机会公平是城市群包容性发展的逻辑前提、发展过程协同是城市群包容性发展的必经途径、发展成果共享是城市群包容性发展的最终目的。基于城市群包容性发展的内涵,综合已有的城市发展测度标准与测度模型,从发展机会公平、发展过程协同以及发展成果共享3个维度出发,并细化为28个测度指标,构建城市群包容性发展的测度方法。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民间组织广泛兴起,发展迅速,民间组织从业人员已经成为我国多元社会发展下兴起的一个重要群体。健全民间组织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对促进民间组织的发展,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存在着立法层次低,法规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政府应为其提供良好的行政环境;配合法律措施出台;并引导民间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完善民间组织人员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8.
各国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一般概括为: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元目标体系。"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也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但谁是优先目标,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笔者认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优先目标是不同的。就我国目前情况来讲,应由现在的"经济增长优先"转为"就业优先"。  相似文献   

19.
本论文是在我国入世的大背景下 ,对民间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内容共有五大部分 :一、民间组织的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二、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进行职能转变 ,由此引发了中国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民间组织在这种变化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三、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 ,是今后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方向。四、加快改革步伐 ,促进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推进,我国的社会组织结构和杜会管制体系发生了深刻变革,社会空间逐步放大,各种民间组织相继出现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诸多因素,我国民间组织发展遇到了一定的困境,难以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成为相对独立的第三部门.本文首先对民间组织概念加以明晰,阐述我国民间组织兴起与发展现状,最后从生态学视角出发,分析制约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的内外生态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