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民间借贷市场蓬勃兴起,而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从商法视角来看,民间借贷的商事属性被弱化、民间借贷的商事主体性未彰显、民间资本逐利的商法渠道匮乏、民间借贷的法律监管不健全应是问题的重要成因。因此,设立规范民间借贷的商行为法、保障民间借贷主体的商事主体性、健全商事民间借贷的市场进出机制、完善商事民间借贷的法律监管体系,无疑是商法规制民间借贷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2.
由于立法的空缺和滞后,我国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存在着大量疑难问题有待澄清和解决。在民间借贷相对活跃的江浙沪地区,三地高院陆续出台的关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审理的指导意见,为司法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提供了不错的蓝本,但也带来了一些法律适用上值得探讨商榷的问题。期待立法或司法解释能够在总结上述指导意见经验的基础上予以明确,以便统一司法尺度,并更好地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相似文献   

3.
民间借贷作为我国正规金融借贷的一种必要补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有效的外部监管和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民间借贷市场还存在诸多风险和不规范之处。必须通过完善立法、加强监管、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使其规范化、健康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软法视角下农村民间借贷法律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借贷是民间金融的一个部分,随着经济主体与经济活动的日益多元化,已融入社会金融体系中。活跃在农村地区的农村民间借贷却被国家正规金融所排斥与国家法律政策的打压,文章从农村民间借贷现实运行的状况基础上,归纳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结合软法在农村生活中的规范与引导作用,提出促进农村民间借贷规范发展的法律机制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民间借贷在当前存在外延泛化的现象,有丛要对其外延进行重新界定。民间借贷在我国的兴起有其特定的原因和经济背景,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我国当前对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存在规范过多、体系繁杂、位阶冲突等情况。对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范式选择,不应采取单独立法的形式,应在现有金融体制下,清理相关法律规范,采取突出重点的规制方法。具体制度设计上可以从民间借贷放贷主体的准入、放贷资金来源、借贷利率管制、借贷地域范围限制等四个方面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6.
实现民间借贷规范化法律控制的难点在于解决民间借贷的"隐蔽性难题"。从民间借贷的隐蔽性入手,剖析民间借贷隐蔽性的表征、致因以及风险性,有助于消除理论与实践上对民间借贷的不当偏见,对把民间借贷从"灰色泥沼"中拉出,实现民间借贷的公开化、透明化,形成规范化的民间借贷法律监管、控制体系意义重大,亦是实现我国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国家富民政策的实施带来了民间资本的迅猛增长,源于资本逐利的天性和国内投资渠道的有限性,民间资本以民间借贷等不同形式活跃在中国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但由于我国民间借贷法律制度的"碎片化"和滞后性,加之稳定性、协调性、严肃性和前瞻性不足等问题,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面临着法律预期、法律获得以及法律适用等方面的障碍。针对我国民间借贷法律制度的现状与问题,应该从法律引导、制度完善以及利率规制等渠道对民间借贷市场发展的法律障碍予以制度回应。  相似文献   

8.
P2P网络借贷平台是近年来新兴的民间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具有信息透明、跨地域优势、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等特点。然而P2P网络借贷目前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其行业机制本身仍存在诸多不足,加之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管机制,容易导致一系列风险。立足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实践,借鉴域外相关立法经验,从监管机制、个人征信体系、平台准入退出以及行业自律等方面完善P2P网络借贷法律监管,有助于推动我国P2P网络借贷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创新互联网融资法律制度是我国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防范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权益和完善我国金融法律体系的应然需求。现有互联网融资法律规范体系,存在网络借贷中介机构法律定位偏差、股权众筹发展缺乏制度依据、互联网融资监管模式不完善以及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应当创新互联网融资法律制度,重新界定网络借贷中介机构的法律定位,破解股权众筹发展中的制度障碍,重塑互联网融资的监管逻辑,构建互联网融资的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民间借贷法律风险分析。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对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过于分散。而且由于"宜粗不宜细"的立法指导思想、"政出多门"、立法技术欠缺等原因,立法协调性较差,一些法律规范内容相互冲突。对民间借贷的  相似文献   

11.
民间借贷作为民间剩余资本的一种投资运行方式,对市场经济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并未有统一明确的法律体系对民间借贷进行规制。同时,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犯罪行为之间也存在着模糊地带。因此,我们必须用理性、发展的眼光看待民间借贷,理清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行为之间的界限,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引导民间借贷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敦煌民间借贷契约是研究中国中古时代契约制度发展演变的重要资料 ,文章通过对敦煌民间借贷契约的内容及其法律制度两方面的研究 ,认为我国中古时代民间借贷契约制度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是我国民商法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当前,民间借贷市场纷繁复杂,以民间借贷为名,通过虚增债务、伪造银行流水、虚假诉讼等方式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套路贷"犯罪逐渐呈现爆发之势,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破坏司法公信力。"套路贷"犯罪的产生既有立法、监管缺失的原因,也有刑事和民事的界限把握不严、借款人防范意识薄弱的因素。应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规范民间借贷市场,建立协同打击机制,完善监管制度规范,弥补管理体制漏洞,强化宣传防范和分析预警,增强民众应对"套路贷"犯罪的法制意识、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4.
委托贷款合同纠纷的定性于理论上素有民间借贷与金融借款之分歧,继而引发法律适用乱象。最高人民法院终以判例形式将委托贷款合同本质定性为民间借贷,同时肯认了委托人的原告主体适格问题。于此情境下,探寻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厘清委托贷款合同各当事人的诉讼主体资格,研析典型情形下当事人适格问题,是深入把控司法态度、规范企业投融资路径、正确防范法律风险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5.
委托贷款合同纠纷的定性在理论上素有民间借贷与金融借款的分歧,继而引发法律适用乱象。最高人民法院以判例形式将委托贷款合同本质定性为民间借贷,同时肯定了委托人的原告主体适格问题。在此情境下,探寻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厘清委托贷款合同各当事人的诉讼主体资格,研析典型情形下当事人适格问题,是深入把控司法态度、规范企业投融资路径、正确防范法律风险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6.
校园"裸贷"现象既冲击了社会道德底线,也频触法律红线,社会影响恶劣;其背后投射的则是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与法治意识的匮乏。从民法、刑法、行政法角度对"裸贷"行为逐一剖析可见:从民事法律关系看,"裸贷"属无效民间借贷、放贷人应对自己的侵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网贷平台与借贷双方基于居间法律关系难辞其咎;从刑事法律关系看,放贷人涉嫌多种犯罪;从行政法律关系看,政府监管部门对民间借贷行为负有行政管理职责,公安机关依法应当加大打击力度。因此,校园"裸贷"行为的非法性和危害性没有争议。政府部门有义务加强对网贷平台的监管和打击,社会大众、高校和家庭等外部力量需要协同,以有效防治校园"裸贷"乱象。  相似文献   

17.
民间借贷不同于金融信贷,一般说来,金融信贷是在国家金融法律的规范下操作,具有很强的规范性。而民间借贷形式多样,灵活简便方式居多,故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风险性。近几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民间借贷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间融资日趋活跃,借贷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另一方面,民间融资的无序发展也产生了大量的负面影响,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隐患。文章认为,应制定单行法规,并修改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构风险检测和监管制度,引导民间融资规范、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间借贷在当前具有存在的必然性,不能简单地禁止或消灭。不是所有的民间借贷都需要严格规制,只有那些专业化、规模化、可能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的借贷行为才需要法律严格规制。对民间借贷的规制,应当以便利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社会公众获得资金为目的,同时注重资金借贷的风险防范,通过构建务实、管用、有效的管理制度,更好地发挥民间借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可接受性理论是指在法律的发展过程中,法律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被大众普遍认可,人们愿意按照法律制度的规定去行为,并自觉地接受法律制度的约束,乐意用法律制度对人们之间的行为进行价值衡量的理论。可接受性理论是民间法生成发展的重要机制;是国家法强制性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是衡量我国法治进程的一把标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