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中,以社会主义思潮作为研究对象的著作及论文已经很多了,但是从总体上看,这方面的研究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如对社会主义思潮的具体的、分阶段的考察较多,综合、整体的研究较少。从这一角度来说,徐行所著《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与社会改造》一书弥补了这种不足。 在这本书中,作者认为应把社会主义思潮从传入中国至今的历史大致分为四段:(一)从洋务运动到19世纪末为发轫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只有来华传教士和极少数中国人接触到社会主义理论。(二)从20世纪初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为引进阶段,其间掀起了三次社会…  相似文献   

2.
历史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当人们为了改造现实而迈步前进的时候,经常会回顾全民族刚刚走过的路程,从中汲取力量,获致教益。这是著名学者戴逸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1988年即已推出的《清史研究丛书》所写的序言。《戊戌思潮纵横论》作为《清史研究丛书》之一种,是由近年来崭露头角的青年女学者吴廷嘉积历年研究所得的新著。所谓戊戌思潮,即指中国戊戌前后以维新救亡和向西方寻求真理为标志的社会思潮,代表了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一个新的开端。此书从不同角度,运用系统网络分析、层次和中介研究、结构分析等历史研究方法,纵横论述了这个思潮兴起的原因、过程、高潮、性质、特点和作用,并与西方启蒙思潮和日本明治维新运动进行了比较,提出一些颇有锐意的新识,同时指出这个思潮的经验教训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粉碎"四人帮"后,党的思想路线拨乱反正有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第一阶段是批判极左思潮。尽管这一阶段批判活动有很大局限性,但它毕竟冲击了极左思潮,在形成"发扬党的实事求是优良传统"的强烈呼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个阶段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阶段。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批判极左思潮的逻辑延伸与理论展开,取得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践成果,对党的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兴起 ,是马克思主义赢得世界历史性意义的证据之一。但是 ,西方学者多从分析的角度改造马克思主义。莱文教授的不同之处在于 ,他从正面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 ,而且考察了马克思主义从产生经列宁和斯大林再到毛泽东及邓小平的发展历程。即便如此 ,一个西方学者也不可能得出与我们完全一致的结论。读者应以分析批判的眼光 ,吸取有益于我们理论建设的成分。  相似文献   

5.
副标题:民族主义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以书的形式播放声音,大概是知识分子所拥有的一技之长。出现在本书里的作者,或为资深学者,或为学界新锐,他们以思想探索之“长技”,探讨“民族主义”思潮对现代中国的影响,以表明作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对中国现代社会命运的关注。 “民族主义”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思潮,在中国,则体现为一种近代以来以民族存亡为核心的观念。在这一观念支配下,它的历史可还原为或是一种政治运动,或是文化情结,或是意识形态,还有可能是一种非理性的集体情绪。本书作者在这一框架内,对“民族主义”展开…  相似文献   

6.
书讯5则     
《极左思潮的历史考察》极端的激进与极端的保守,至善至美的理想目标与野蛮粗鄙的行为方式,思维的理性特征与狂热的感情冲动,号称最为革命的社会进程却屡屡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这些自相矛盾又难以相容的两极的汇流,构成了历史负作用的合力,这就是极左思潮.该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全面论述极左思潮的著作,对极左思潮的演变、基本特征和在"文革"中的表现形态作了较为冷静客观的分析和考察,并就极左思潮产生的社会根源提出了  相似文献   

7.
《探索》2015,(3)
"中国模式"的成功秘笈首推方法。西方学者关于中国改革方法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如何定性中国改革方法论?鉴于西方模式的现实危机,西方学者大都不愿意将中国改革的成功归因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引;当然,也有不少学者正确指出了中国改革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性质。二是如何归纳中国改革方法论?西方学者对中国改革方法论的概括很多,但一般无外乎实用主义方法、渐进主义方法、自由主义方法或综合方法等等。三是如何评价中国改革方法论?西方学者的评价两极对立、界限分明,颂扬者有之,棒杀者有之。四是如何践行中国改革方法论?中国改革方法论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究竟是可供复制还是仅供借鉴,究竟是可以出口还是中国专用,其看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西方学者的研究结论也许值得商榷,但对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启迪意义也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8.
从公民参政的角度研究政党,是西方政治学学者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分析和评价西方学者的研究范式,指出这种研究思路对于研究中国政党是有借鉴意义的,对发挥中国政党的政治参与功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谭桂娟 《新视野》2017,(4):44-49
2009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围绕"新共产主义"观念展开了研究,为我们认识"新共产主义"思潮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借鉴。但是,现有的研究主要偏向于对个人思想的研究,鲜有把"新共产主义"观念作为一种思潮来进行总体研究。把"新共产主义"思潮放在西方左翼思想发展的历史中以及置于整个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史中来看待,运用总体性方法,可以抽象出"新共产主义"思潮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以往西方世界对欧洲战场研究颇多,对中国战场关注较少,近年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作者将近两年来欧美作者介绍中国抗日战争的研究成果推荐给读者,相信在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真实客观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和体现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地位的作品会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1.
《探索》2016,(6)
正随着我国社会法学地位的提高,社会法学研究领域和层次得以拓展。而法社会学在西方已经具有百年历史,20世纪初传入我国,对我国法学思潮影响较大。由于我国法社会学发展缺乏理论底蕴,虽然对此研究的学者和研究成果颇丰,但对法社会学本身追问却很少。从社会学角度积极探究我国社会法学对法社会学产生的影响,探究法社会学在我国传播源流、学术风格与发展趋势,有助于完善我国法社会学科  相似文献   

12.
书林漫步     
正《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黄相怀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研究中国共产党,是一门大学问。对很多西方学者来说,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个谜。他们热衷于唱衰或是预言,却一次次落空,中国共产党依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傲立于世界政治舞台。本书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八位青年学者,他们以独特的视角、新锐的观点、清新的思想,力图挖掘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3.
由于 19世纪中西方冲突并使当时的中国处于劣势 ,因此反对或蔑视中国文化便渐成潮流。加之达尔文的进化论强调自然选择的淘汰机制 ,更给这种思潮注入了某种科学的根据。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态度更不必说 ,就是有赤诚爱国心的中国伟人也难以抵挡这股潮流 ,胡适先生在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研究之后感到中国处处不如人 ,鲁迅先生则强调中国人的劣根性。事实恰恰相反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维系中华民族继续发展的基础 ,而且是推动世界和平与进步的伟大力量。美国著名的学者、神学家托马斯·默顿 (Tho masMerton ,1915 - 196 8年 )对中国文化的苦苦…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生态主义思潮中,部分学者将历史唯物主义与生态学研究置于相对立的地位。在此背景下,佩珀对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的生态观进行阐述,并进一步批判了西方生态主义思潮中的自然中心主义、生态危机论等论断,驳斥了它们对生态危机的解决途径方面的片面论述,最后使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生态观得到捍卫,对建立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戴维·佩珀的生态观对英国乃至整个西方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潮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书林博览     
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 张维迎著 北京大学版 企业理论是过去二三十年间主流经济学中发展最为迅速、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之一,它与博弈论、信息经济学、激励机制设计理论及新制度经济学相互交叉,大大丰富了微观经济学的内容,改进了人们对市场制度及企业组织运行的认识。自8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主题,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关注。本书收集的大部分内容就是作者最近5年研究有关中国企业改革问题的成果,其企业理论及有关中国企业的改革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政府和企业界有广泛影响,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学界企业理论的权威。  相似文献   

16.
“西方马克思主义”(Western Marxism)或“新马克思主义”(Neo-Marxism)是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思潮,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它在当代西方学术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作为一种自称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为方向的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宽阔,几乎涉及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主要领域。它不仅关心纯哲学问题,而且更关注社会政治理论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最初是20年代初期由匈牙利、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共产党人对马列主义的某些观点及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政策及策略提出批评而兴起,继而在20年代中期以后,由西方学者加以理论的展开而逐步成长为一种广泛的世界性思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有特定的内涵,“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有一些基本流派及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某些共同的理论倾向或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儒学发展到近代,随着经学的解体而趋于衰颓。但是,五四运动前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以西学改造,融合传统哲学的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冯友兰的新理学就是其中的主要流派之一。他将西方新实在论与程朱理学相结合,建立了新理学的哲学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儒学。冯友兰于30年代出版了《中国哲学史》两卷本,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1938~1946年间又撰写了《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六本书,称为"贞元六书"。这些著作反映了作者独特的哲学体系,正如作者自己所言"是接着宋明理学讲的"①,故命名为"新理学"。这个体系的核心观念概括说来有两个:其一"两个世界",其二"四个境界"。其主要内容则是"对  相似文献   

18.
研究2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需要一个“中国与世界”的视角,包括注意世界史的重大事件所引致的思潮反应;注意现代化进程在20世纪呈现的全球化特征,以及中国思想界提出的诸种方案。它意味着把复杂的社会思潮及其互相争鸣,看成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通过研究此进程来透视中国的现代性。这种考察中国思想的视野,有助于我们发现,中国思潮尽管各有诉求,但是在一点上极为相似,即都从中国具体的历史文化或政经国情出发,对全球化浪潮提出了批评性的回应。它以中国经验证明了,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表现为同质化倾向的同时,造成了本土意识的高涨、对传统纽带的重视和认同意识的冲突。“中国与世界”的视角,有助于我们超越知识生产的不对等关系,从而发现,中国思潮无论与西方思潮关系多么密切,凡是能在中国成为思潮者,通常总是在中国获得了植根性的;后者又总是或多或少地迫使外来思想发生变形。更有一种反向的“影响”:以批判西方思想为缘起的中国思潮,也会奇妙地利用西方思想不同派别的冲突,以建构自己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好书推荐     
《理论导报》2013,(5):63-63
《影子里的中国》●吴敬琏等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本书是一本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国际学者把脉政治时局和经济轨迹、预测未来危机的著作。本书澄清了当下中国的改革理路,从"中国轨迹"到"危险的邻居",从"即将到来的危机"到"未来中国的陷阱",围绕中国经济发展轨迹、发展陷阱、金融革命、社会核心价值观与新秩序展开思考,评判中国改革成败,并预言未来中国的新危机与未来世界的新格局。焦点话题均为约稿专文论述,作者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力巨大,为新一届政府提供了发展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伴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西方的一些社会思潮也不断地涌入中国,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就是当代西方众多思潮中传播较广的一种,它对我国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有很大影响。一、马斯洛“自我实现”的基本内容及评价1.马斯洛把“自我实现”作为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次。一九五四年,马斯洛出版了《动机与个性》一书,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对人的各种需要进行了归纳,把它们分为生理、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