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界定以社区管理为基础的农村非正规金融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探讨社区层次中这一金融形式所发挥的作用;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信息,对2006-2009四年间Z村的农户贷款笔数和额度变化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通过分析发现,Z村中农户对非正规金融的依赖高于正规金融,以社区管理为基础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在Z村发展迅速,并已取代私人借贷成为了非正规金融中的主导力量.这从微观层次验证了以社区管理为基础的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潜力,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中应注重发展的农村金融供给主体.  相似文献   

2.
目前,非正规农村金融是农村资金需求的主要供给者,其存在既是农村金融市场各主体,即借贷农户、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追利性活动的均衡结果,也是传统借贷文化的历史延袭.为了充分发挥非正规农村金融的作用,国家应正确引导和规范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在给予非正规农村金融生存空间的同时,要加强分类监管以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银行的正规金融和民间融资的非正规金融,对农村经济提供的资本支持明显不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文章基于对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研究相关文献的回顾,分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金融约束成因,并从构建新型金融体系的视角提出,破解农村金融约束,必须创新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发挥微型金融的独特优势,大力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以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金融普惠程度的提升有效缓解了农村金融供需矛盾,其创新模式"资金互助合作社"不仅从农村内部直接缓解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且有效地改善了中低收入和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从理论层面结合试点实践全面论述了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普惠金融创新发展情况,研究表明,农村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强化了精准扶贫效果,后期发展的重点在于小微非正规的合作金融;基于产业支撑的金融扶贫才能保持"造血"功能,避免短期的政策脱贫;虽然当前农村普惠金融创新试点存在着运营经验不足和外部制度缺陷问题,但其金融核心功能发挥良好,值得进一步培育。针对研究结果,从运营推广、制度建设、外部保障方面提出了助推农村普惠金融良性发展的举措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资金外流严重;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农民贷款难极为普遍.原因在于:农村金融抑制状况严重;农村金融机构功能不健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金融结构单一,市场效率低下;农业保险严重缺位,没有起到对农村经济发展应有的保障作用.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相互补充和竞争合作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改革拓展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其农业政策性金融功能;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培育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支持和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分散和降低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降低农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6.
汪上  李宝礼 《理论探讨》2012,(1):97-100
文章运用1978-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考察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非农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非农收入的贡献小于后者对前者的贡献,其原因主要是农村资金的大量外流和非正规金融的不规范发展,使得农民借贷困难和借贷风险增加.创建适合于农村的金融体系,阻止农村资金外流,规范农村金融活动,向农村提供更多的金融资源是解决当前局面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农村“非正规制度”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它的主要特点和功能作用,认为农村非正规制度是把“双刃剑”,对其不能采取盲目排斥、一味打压的态度,而应加强管理和引导,发挥其正面的积极的作用;提出用正规制度规范整合非正规制度,使之逐步走向正规,同时不断从非正规制度中吸收有益因素,推动正规制度的创新与完善,在两者良性互动中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内,民间金融的存续乃至非正规式发展是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的表现,民间金融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一些地区的金融需求,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政府应引导和规范非正规金融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村融资难题主要表现在农村正规金融供小于求、体系不完善、效益偏低,财政支农效率低下、管理体制不健全,农村民间金融风险突出、监管缺失等方面。农村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不完善。农村融资难的破解路径是:通过金融改革加大农村正规金融供给,将财政支农提升到法律高度,增强财政支农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通过金融创新促进民间金融合法化。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结构加速调整的历史时期 ,就业问题日益严重。过去单一的依靠国有、集体单位等传统正规部门吸纳劳动力的就业模式显然不符合我国人口众多、农村人口比重大、低技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的基本国情。因此 ,非正规部门就业必将成为我国解决低素质劳动力就业的最主要的渠道。非正规部门就业不仅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而且能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针对我国目前非正规部门就业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转变政府职能、推动非正规部门发展、完善劳动力市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促进非正规部门就业 ,实现就业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1.
柯芳 《学理论》2013,(21):319-320
学校主要靠办学质量赢得生源,对于独立学院,更是如此,学风状况是衡量独立学院办学水平的标准之一,目前独立学院的学风存在很多问题,既有学校的因素,也有学生自身以及社会的因素,那么就应从这些原因入手着力去改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研究,在宏观层次上几乎已经穷尽了所有问题,要向前推进,就需要借用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向微观层次进军.微观层次研究是一个崭新领域,其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又是主要阵地.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涉及到一个学科群,至少包括马克思学、列宁学、马克思主义学、马克思主义典藏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系列考据解读、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逐步把这些学科建立起来,不仅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群建设,也有助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基于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爱,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意识,国民社会责任感的状况直接关系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然而,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背景下,"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充斥,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频发,严重制约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旨在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为对象,分析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进而,从多方面努力,避免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促进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姜胜影  李广才 《学理论》2010,(10):238-239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冶素质,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是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的价值取向来建构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的。在他看来,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绩效性基础必须在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的需要,意识形态基础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反映人民的愿望,法理制度基础必须在民主的基础上体现人民的意志,执政党权威基础必须在维护人民利益的基础上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传统的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和现状,分析了材料力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德治思想,从汉代儒家逐渐取得独尊地位以后开始影响我国两千余年。在这期间我国自君主以下都十分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同时执政者也将德治思想运用到具体的治国实践中。在德治思想的影响下,政府在选拔官吏上也特别注重候选者的道德修养。在此思想刺激下,我国曾经出现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士大夫。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德主刑辅的思想也必须随之改变,形成以法治为主,德治为辅的现代国家制度。让德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从而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样才能使德治思想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公共权力异化成因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权力的腐败就是公共权力的异化,亦即公共权力的质变。权力质变的根据在于其自身内部固有的矛盾,它们使权力本身具有异化的内在可能性。因此,反腐败的实质就是通过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防止和遏制权力异化由可能转化为现实。  相似文献   

19.
新帝国主义在21世纪是一个热门词。在美国的语境中新帝国主义被美化为一种仁慈动机,但是在西方左翼语境中,新帝国主义依然是以剥夺为本性的帝国主义。本文所说新帝国主义是指后者。在新帝国主义时代背景下,由于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表现出来的责任使西方学者尤其是左翼学者关注中国。在对中国的评价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提法是"北京共识"和"淡色中国"。但是,中国发出自己的声音才是最重要的。中国对话语权的争夺应当重审西方对中国的评价,实现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勇于自主创新,对自己充满自信。  相似文献   

20.
罗俊 《学理论》2012,(17):213-214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的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特征的总和,是教师个人整体的精神风貌,它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发挥人格力量的独特魅力去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