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系统化的理论体系,也是指导工会工作实践的根本原则。这一道路具有系统性、辩证精神和开放性等鲜明的理论特征,是工会开展工作最根本的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2.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是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文化自觉"的需要,是进行文化建设、代表先进文化发展要求的需要,是确立正确的文化态度的需要。它不仅对于了解文化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贡献和优势、缺点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运》2020,(3):77-77
[事件回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亚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重视企业文化,深入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克服"庸俗化"倾向,培养"主人翁"意识,以"三个代表"理论为指针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运》2011,(12):55-56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贯穿《决定》的鲜明主线,也是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在文化的地位作用上,明确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在文化发展方向上,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兆国主席在中国工会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中国工会8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发展的必然结论。”强调中国工会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全面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运》2011,(12):56-5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具体体现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新形势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企业文化是本世纪80年代初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管理思潮,传入我国以来经久不衰。许多企业在学习和借鉴企业文化的有利因素过程中,开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实践证明: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学习十五大报告体会王成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是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相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而言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相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  相似文献   

11.
Four hundred and fiftynine students from 20 different high school classrooms in Michigan participated in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about the character strengths included in the Values in Action Classification. Students were interested in the subject of good character and able to discuss with candor and sophistication instances of each strength. They were especially drawn to the positive traits of leadership, practical intelligence, wisdom, social intelligence, love of learning, spirituality, and the capacity to love and be loved. Students believed that strengths were largely acquired rather than innate and that these strengths developed through ongoing life experience as opposed to formal instruction. They cited an almost complete lack of contemporary role models exemplifying different strengths of character.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th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positive traits were discussed, as were implications for designing character education programs for adolescents. We suggest that peers can be an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ce in encouraging the development and display of good character among youth.  相似文献   

12.
市场营销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无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展开市场营销,期望以此获得市场份额与利润。在日益白热化的市场营销竞争中,广告、促销、渠道等营销手段只是表象,真正能够赢得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因素,乃是企业在市场营销中所体现出的品德。以诚信、友爱、责任构建的高尚品德,是企业在市场营销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崇高的理想抱负、远大的政治眼光、开拓进取的生命特质和勇于变革的时代精神,并以"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品行信仰;"厚德载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开拓创新、自强不息"时代需求;"迎难而上、坚忍不拔"的拼搏意识;"信念坚定、立场鲜明"的理想气节;"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气质;"胸怀大局、纪律严明"的历史传统;"埋头苦干、爱岗敬业"的道德风貌而始终洋溢着工人阶级伟大品格的时代风范。  相似文献   

14.
刍议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有它固定的规律;同时它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不断增添新的内容、新的任务,采取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要在继承以往的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实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代化,就必须实现科学性与现代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以"和为贵"为核心内涵的"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独特的哲学理念、政治理论和社会理想.追溯我国传统的"和为贵"思想的历史渊源及其所体现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准确把握邓小平"和为贵"思想的成因及其发展历程.同时,也更有利于深刻理解邓小平"和为贵"思想的实践价值及其所蕴涵的浓郁的民族品质.  相似文献   

16.
17.
企业组织冲突作为一个特定的冲突形态,对企业组织的发展有着消极破坏性和积极建设性的两重影响.企业组织冲突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减少和消除破坏性冲突的发生及其消极影响,化不利为有利.充分利用建设性冲突的积极作用及冲突带来的创新机会,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产业的演变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为现代教育产业的形成奠定了历史和现实基础.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以及人力资本理论奠定了其理论基础。现代教育产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产业具有产业的一般特征:教育客观上存在着市场供求矛盾;教育必须遵循投入产出规律;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自古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理想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即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个层次的和谐发展。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新视角,青少年品德养成教育内在地发展出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这三个维度,以实现自身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20.
Previous work on peer victimization has focused primarily on academic outcomes and negative indicators of youth involved in bullying. Few studies have taken a strength-based approach to examine attributes associated with bullies and victims of bullying. As such, we examined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of moral, performance, and civic character components, and their links to bully status using data from 713 youth (63 % female) who participated in Wave 3 (approximately Grade 7) through Wave 6 (approximately Grade 10) of the 4-H Study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Latent growth curve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moral character was stable across waves, whereas civic character increased slightly by Wave 6. Trajectories for performance character varied; some youth alternatively displayed positive versus negative growth. Youth who reported bullying behavior reported lower initial levels of moral, performance, and civic character as compared to youth not involved in bullying. Bully–victims reported lower initial levels of moral and civic character as compared to youth not involved in bullying.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work examining character-related components in the context of peer victimiz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