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论废除民事权利能力制度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强 《新视野》2005,3(5):71-73
民事权利能力制度是等级社会、特权时代的产物,其功能在于满足统治者根据自身意志对民事主体进行选择的需要。自然人权利能力的普及使权利能力制度成为不必要,而自然人权利保护的具体化和权利不断延伸,使权利能力制度在保护权利上变得力不从心。与此同时,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平等性以及大量法人以外的组织权利能力的被承认,使民事权利能力制度不再成为划分不同法人之间以及法人与非法人组织的界限。因此,民事权利能力制度已丧失了存在的理由,应当废除。  相似文献   

2.
法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与自然人一样,具有平等的民事权利能力。但在我国现阶段,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实践上对于法人权利能力的认识都存在许多误区,文章从人格的角度对法人权利能力是否受其性质、法令和目的的限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参加一定的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因而,公民是民事活动的重要主体之一。公民的民事主体地位是以法律的规定为前提的。我国《民法通则》关于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是对公民的民事主体资格的原则规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指的基金持有人权,指基金持有人基于其基金持有人资格而享有的从基金获取经济利益并参与基金经营管理的权利,所探讨的也仅为公司型基金的持有人的权利保护。一、基金持有人权的性质首先,基金持有人权是一种民事权利。民事权利包括民事所享有的物权、债权、知识产权和人身权等。基金持有人权是基于民法、公司法、信托法和证券法等商事法律而享有的权利,故为一种民事权利。其次,基金持有人权是一种社员权。所谓社员权,是指社员对社团法人所享有的一种独特的民事权利,无论是营利社团法人,还是公益社团法人,作为社员均享有社员权…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我国重要的基本法律之一,是调整民事关系的基本准则。它的颁布执行对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保护公民、法人的民事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事主体民事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和法人。一、公民(自然人)  相似文献   

6.
关于合伙在民法中的法律地位,学者们颇有争议,概括起来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合伙不能成为民事主体,民事主体只限于自然人和法人,合伙仅为自然人或法人进行民事活动的特殊方式而已;二是认为合伙是自然人和法人之外的又一民事主体,包括“非法人团体说”、“准法人说”“法人说”、和“第三民事主体说”等;三是认为合伙能否成为独立民事主体,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区别对待,一些简易的合伙没有组织或字号,不能成为民事主体,合伙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成为民事主体。要想确定合伙的法律地位,必须首先界定清楚合伙的概念以及合伙的权利和义务,然后方能确定合伙能否成为民事主体。  相似文献   

7.
杨涛 《探索》2005,(2):188-190
本文对民事主体制度体系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梳理分析,通过对权利能力的法哲学分析和诠释,挖掘背后的文化思想底蕴和法理依凭,辩明了民事权利能力的价值基础和真实内涵及其对于建构我国民事主体制度框架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同时产生理论,决定了现行法律法规将营业执照的颁发视为企业法人成立的标志,但现行司法实践的发展,同时又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被吊销后至其注销登记前视为企业法人主体未消灭,这一矛盾最终导致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冲突。这就要求重构企业法人主体产生的标志:在观念上将企业法人的登记与营业执照的颁发分别作为企业法人主体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获得的证明。  相似文献   

9.
维权·保障     
正如何确定劳动争议受案主体?确定劳动争议案件受案主体应以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为依据。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作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有下列条件限制:(一)劳动者作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必须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所谓劳动权利能力,是指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或能力。所谓劳动行为能力,是指以自己的行  相似文献   

10.
论民事权利和民事权利能力的分离李鸿民事权利并不等于民事权利能力,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事权利是权利的一种形式。是民法赋予公民或法人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为一定行为或者要求地方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能。比如,财产所有人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  相似文献   

11.
一、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内涵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简单地说,是指自然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能力或资格。广义的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实施一切行为的资格,兼指合法行为能力和违法行为能力。狭义的民事行为能力则是指自然人实施合法行为的资格。对我国民事法律中规定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对于自然人行为能力的理解,应从其设置目的入手。我们知道,自然人一旦出生,就取得了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自然人可以自动取得一切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之取得及义务承担必须依据一定的行为。一…  相似文献   

12.
于飞 《前线》20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其核心要义是维护人民权利。民法典是人民的权利法,民法典对民事权利全面系统的规定是维护人民权利的基础。公权机关既有贯彻实施民法典的职责,又有不侵害民事权利和积极实现民事权利的义务,依据民法典处理好民事权利与公权力的关系是维护人民权利的关键,加强民事司法活动是维护人民权利的保障。要在实施民法典过程中,不断维护和实现人民权利。  相似文献   

13.
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指的是适应现代商品经济需要的各种企业制度的总和.从法律角度来看,现代企业可分为自然人企业和法人企业.所谓自然人企业指的是企业以其自然人拥有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刀为基础,以自然人为民事主体,依法独立地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自然人企业又可分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所谓法人企业一般指股份公司,而股份公司又可分为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亦称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无限公司亦称无限公司、股份两合公司亦称两合公司.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权利能力的历史渊源出发,通过历史背景和法学理论上的分析,得出法人一般权利能力标明平等,特殊权利能力指示特定交易安全或者一般社会生活安全的结论。并简要说明了法人权利能力本身是客观的且需要证明的,而本文着重讨论的法人权利能力的限制就是在特殊权利能力上而言的。  相似文献   

15.
论胎儿权利的民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儿权利的保护既是民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21世纪是法学研究中的一个“时代课题”。涉及权利的理论有权利能力说、请求权基础说、生命法益说、人身权延伸保护说等,其中权利能力说可以作为胎儿权利保护的法理依据。胎儿权利保护有三种立法模式,我国应采用总括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命科学时代的到来,胎儿及其法律保护将成为21世纪的"时代课题".由于胎儿没有民事权利能力,其人身利益一旦受到侵害,无法以民事主体身份获得法律保护.现实生活中,对胎儿的损害主要是损害胎儿的生命键康,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侵害,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医疗领域,如产前检查、治疗以及生产过程中;二是间接侵害,即侵害孕妇人身权利的同时,间接侵害了胎儿的人身利益.这种情况比较多见.正因为如此,司法实践中,胎儿所遭受的伤害大都视为对孕妇或产妇的人身损害.然而,无论是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看,母亲的利益都不能完全囊括胎儿人身利益.要解决胎儿利益保护问题,必须从权利能力制度寻求突破.文章检讨了传统法律人格的缺陷,借鉴了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胎儿保护的立法经验,认为未来民事立法应当赋予胎儿一定的民事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技术合同是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一种新型合同,它是指法人之间,法人与公民之间、公民之间,就技术开发、转让、咨询和服务所订立的确立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设。它与经济合同不同。在主体上,技术合同具有广泛性的特点,不仅法人,公民个人也可以签  相似文献   

18.
每个正常人从他出生开始,成为法制社会的一员。随着他她)的成长,将在不同年龄段享不同的法律权利并承担相应的律义务。与生理年龄相对应,这同的年龄段也可以称之为法律龄。了解自己及家人的法律年,不仅是法制社会的要求,更是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零周岁每个公民从出生时,即享有民事权利能力直至死。所谓民事权利能力,是指公民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格,民事权利能力是公民取得体民事权利的前提与基础。十周岁具有限制民事行为力。所谓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设定民事义务的能力。根据《民通则》的规定,十周岁…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权利意识越来越强.“有损害就有赔偿”,“有权利就有救济”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当人们的财产权、人身权受到侵犯时,越来越多的人们拿起法律武器,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然而在我国刑事法律实践领域对被害人的民事权利的救济主要是采用刑事附带民事制度,但是由于该法条规定的原则、概括,实践操作性不强、作用是极为有限的,所以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对侵权责任法的适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正⒈明确胎儿有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权利草案第十六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未存活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在法律上,民事权利能力是一个人能否享受民事权利的前提,如果没有民事权利能力则无法享有和行使民事权利。民法总则草案认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胎儿尚未出生,原则上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为保护胎儿的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权利,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