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为的最高准则。法律知识的多寡与法律信仰的强弱没有必然的正比关系。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而轻信仰培养的倾向,造成学生学而不用,知而不信。因而,必须改革法律教学,凸显作为“两课”解决信仰和思想问题的特点和优势,将法律信仰置于大学法制教育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2.
唐姝 《世纪桥》2009,(19):136-137
教师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主导,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面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现状和问题,教师应通过课内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的统一来克服教学中的缺陷,使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成为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石裕东 《学习月刊》2010,(2):108-108
长期以来.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两性”(针对性、实效性)、“两力”(吸引力、感染力),不少学者、专家和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多个角度进行改革与探索,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笔者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基础》课的教学中采用“师生换位教学法”.由学生来承担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备课、讲课和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由学生来担当.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我国环境教育演化为生态文明教育,高校生态文明法治教育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在于生态文明法治教育,即通过强化学生对《宪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认同,以及塑造学生生态文明法律信仰,提升学生生态文明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开展高校生态文明法治教育,需要强化课程教学、优化师资队伍和完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5.
姚迎春  翟艳芳 《学习月刊》2009,(18):101-1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由过去分开讲授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合并而成,但是,新的《基础课》绝不是过去两门课程的"机械相加"和"简单拼凑"。要真正体现课程改革的本义,需将过去分开讲授的两门课“有机结合”,使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与法律基础部分"浑然一体"。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到法律基础部分业已成为《基础课》教学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影响了《基础课》教学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6.
让学生具有法律思维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目标,为此教师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案例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在案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法律素质呢?笔者认为教师在选取案例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一、道德与法律相联系,突出思想教育性  相似文献   

7.
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是道德与法律教育富有实效的方法,应重视提问式教学方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的运用。大学生道德与法律教学的提问以回答为什么为重点,以适应大学生智力、心理发展特点所决定的学习要求和大学生道德与法律教育目标的要求。教学中的提问应该有助于阐释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理性能力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课程体系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8.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1):F0003-F0003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以下简称思政部)是直属学院领导、独立设置的二级教学机构。主要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思政部下设马列教研室、德育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以及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研究中心、资料室、办公室,面向全院学生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3门必修课及相关选修课程。  相似文献   

9.
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是道德与法律教育富有实效的方法,应重视提问式教学方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的运用。大学生道德与法律教学的提问以回答"为什么"为重点,以适应大学生智力、心理发展特点所决定的学习要求和大学生道德与法律教育目标的要求。教学中的提问应该有助于阐释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理性能力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课程体系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0.
张雪峰 《世纪桥》2008,(8):131-132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三个部分。为提高教学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自学与讲授相结合,课堂讨论、课堂辩论和小品表演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德》)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支撑的,将道德与法律有机融为一体的,具有特定定位、特定内涵、特定任务的崭新的课程。其特征是具有鲜明的思想性、较强的理论性和突出的实践性。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在新课程教学中,必须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2.
周雅难 《世纪桥》2008,(7):116-117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主张人性向善,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强调以情感作为学习的基本动力,注重与社会的紧密联系等,这对于《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改进和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宁晚枚  贺志勇 《世纪桥》2009,(3):132-133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拥有多种智能,人类个体的不同在于所拥有的技能的程度和组合不同。借鉴这一理论,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来指导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形成科学的教学观、师生观和评价观,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法律信仰与大学法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为的最高准则。法律知识的多寡与法律信仰的强弱没有必然的正比关系。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而轻信仰培养的倾向,造成学生学而不用,知而不信。因而,必须改革法律教学,凸显作为“两课”解决信仰和思想问题的特点和优势,将法律信仰置于大学法制教育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5.
刘玉珍 《世纪桥》2012,(11):85-86
为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引入情境教学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有益尝试,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情境再现,可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助于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该文结合有关理论和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政治理论课,是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必修课,该课程根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对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道德和法律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如何适应新形势,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真正发挥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灿军 《世纪桥》2008,(10):103-105
生命伦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课题通过对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探索与实践,构建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位一体”的生命伦理教育教学模式;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为平台,优化其中价值观、人生观及法律基础的内容,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8.
曹军梅  高瑞  吴凯 《世纪桥》2008,(11):109-10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时代性和实践性日益增强,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亟待改革,将研究式教学模式引入其教学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为了达到提高教学针对性、增强实效性,实现育人功能的目的,研究式教学应注意注意以下四点:不能忽视基本理论学习;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实施个性化学习;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9.
“05方案”整合了原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开设一门新课,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整合后的课程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新课程的实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结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特点,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提出学生课前自主通过学习通平台学习,课中授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应用,课后学生教师基于学习通平台进行反馈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