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卢毅 《党的文献》2020,(3):114-117
网上不时流传的所谓"抗战期间日机从未轰炸过延安,日军也未进攻过延安"的谣言,与当年国民党的造谣诬蔑如出一辙。事实上,抗战期间,延安曾经遭到日机的多次轰炸,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陕甘宁边区的积极应对下,延安军民不仅减少了损失,还把日军炸弹的碎片和未爆炸的炮弹加以利用,变废为宝。抗战期间,日军曾企图攻占延安并多次进犯,但均未得逞。铁的事实证明,所谓日军从未轰炸和进攻过延安的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2.
5月26日至6月1日我们中青班的学员到我国的革命圣地——延安进行社会实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我们先从深圳坐飞机到西安,再从西安驱车三百多公里到达延安。虽然旅途很疲惫,但是到了延安我仍然很激动。很小的时候就读过《保卫延安〉)这部长篇小说,知道延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曾经在这里指导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3.
1938年12月30日是吴玉章60岁生日,正值吴老在重庆忙于出席国民参政会,次年11月,吴老返回延安。党中央和毛泽东提议为吴老补祝60大寿。1940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中央大礼堂隆重举行"吴玉章同志60寿辰庆祝会"。毛泽东在祝寿会上有感而发,即兴发表讲话:"今天大家欢聚一堂,为吴老祝寿。想起我在3年前为徐老祝寿  相似文献   

4.
任逸民 《先锋队》2011,(13):50-51
1922年8月13日,我出生于稷山县翟店镇。1938年1月,我与同乡去了西安,在"西北化学制药厂"当工人。就在那年9月,经过党组织的严格考察,我被送到延安学习。在那里,我经历了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时光。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3月7日是邓发烈士诞辰110周年和因飞机失事遇难70周年。邓发是我国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之一、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1946年4月8日,邓发与王若飞、博古、叶挺等一起乘飞机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时年40岁。"四八烈士"遇难后,中共中央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1946年4月19日,中央分别在延安和重庆  相似文献   

6.
佚名 《党的建设》2011,(3):60-61
中共“六大”是1928年6月在异国他乡的莫斯科举行的,而党的“七大”却到了1945年4月23日才在陕北延安召开,期间耽搁了整整17年之久。这其中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艰辛?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中国共产党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七  相似文献   

8.
侯党生 《党史文汇》2010,(11):27-28
1973年6月9日,一架执行外事任务的专用飞机在延安飞机场降落。当飞机的舱门打开后,欢迎的人们惊喜地发现,陪同越南客人到延安参观的竟是深受老区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于是,周总理回到延安的消息便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在这座高原山城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9.
1941年10月3日,远在苏北担任中共中原局书记、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收到中央的电报,通知他速返延安,并参加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次年3月19日,刘少奇从苏北阜宁单家港出发,踏上了回延安的漫漫征途.此后,刘少奇一行行程数千里,途经苏、鲁、豫、冀、晋、陕六省,一路餐风宿露,历尽艰险,终于1942年12月30日抵达延安.后来,人们把刘少奇的这次远行称为"小长征".  相似文献   

10.
经过1946年下半年到1947年初的解放战争,我军在全国各个战场上共歼敌70万余人。国民党军陷入战线过长、兵力不足的困境,于是被迫放弃了"全面进攻",改成所谓"重点进攻",并把进攻重点放在我革命圣地延安和山东两解放区,妄图以此维持其战略上的进攻态势。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方针是针锋相对。"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诱敌深入,关门打狗"。于是陕甘宁边区在"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口号下,紧急动员起来,决心让敌人有来无回,誓死保卫革命圣地延安。  相似文献   

11.
延安不仅是一个地域概念,更是公认的政治文化符号。党内政治文化"延安形态"的形成离不开建党时期最初形态奠定的宝贵基础,离不开思想建党原则提供的基本路径,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这一重要思想文化资源,更离不开延安整风运动的直接塑造。"延安形态"的稳定性、特殊性,在于它独特的内容、风格、气派,即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方向,以高度纪律自觉为内核,以"三大作风"为精髓,以巩固领导核心为标志。"延安形态"并非完美无缺,但仍是加强新形势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宝贵历史教材。延安时期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启示我们:要抓住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核心、抓住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基础、抓住强化"四个意识"这个重点。  相似文献   

12.
王晓荣  何金凤 《党建》2015,(3):36-37
<正>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延安考察调研时,对革命老区人民的声声嘘寒问暖,寄寓了"上下齐努力、奋斗图振兴、实现中国梦"的殷殷期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直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总题目,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致力于此,而延安时期的追求与探索更具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佳木斯市作为合江省省会,是中国共产党合江省省委和合江省省政府的所在地,被誉为"东北革命文化的摇篮"。这里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东北小延安"红色遗迹遭到了破坏,亟待保护。本文力图通过考察现今佳木斯"东北小延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现状;广泛收集"东北小延安"研究资料;寻访佳木斯市东北小延安研究团队,采访研究专家,了解掌握现今"东北小延安"红色资源保护最新动态;提出保护和利用"东北小延安"红色资源的具体见解、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云选 《党史博览》2007,(3):28-29
1947年3月8日,延安各界召开了保卫延安战斗动员大会,参加会议的大部分人是从延安周边赶来的农民和民兵.彭德怀在会上挥起有力的手臂说:"蒋介石、胡宗南调动大军打我们的边区,破坏和平,我们一定要消灭它."此时,在延安的主力部队,只有2.6万人;装备很差,山炮和迫击炮每门只有20发炮弹,每支步枪子弹不到30发,每挺机枪子弹不到500发.  相似文献   

15.
东平  王凡 《党史纵横》2007,(3):16-20
王敏清,性格爽朗,乐观健谈,尽管因咽部动过手术,嗓音显得沙哑,但忆起延安往事,他充满了感情,说起幼年的一些趣事,他止不住地朗朗大笑。他总是说,延安的生活,培养了我做人的根基,延安的精神,培育了我们这样一批人。我已年近八十,人生荣辱皆尝。但这一辈子,始终没有辱没三个字:王—敏—清。工作干事,快速敏捷,做人处世,清清白白。这是去延安的路上,父亲给我起的名字,也是他对我做人的要求和希望。现在我到了晚年,更要注重保持晚节,尊重自己的人格。这也是延安培养出来的素质,我十分珍惜。  相似文献   

16.
鲁文斌 《实践》2007,(5):25-25
我是1939年去的延安,在陕北公学、民族学院、延安大学学习、工作。1945年到鄂尔多斯高原乌审旗部队工作,在乌审旗乌拉尔林战斗后,部队宣布我"牺牲"了,实际上是为了掩人耳目,由伊克昭盟工委派我到敌占区做地下工作。从  相似文献   

17.
"你为人民做了好事" 1942年2月20日,延安.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的给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及华中局的电报中说:"除吕振羽、贺绿汀外,其他高级文化人亦望抽一批来延安从事学术研究,他们在苏北游击环境无研究学术可能,不如来延安成就较大."后来,在党的安排和保护下,吕振羽与贺绿汀等同志辗转来到延安.  相似文献   

18.
郑淑芬  李凯 《奋斗》2013,(6):28-29
正1940年秋,毛泽东对专程到杨家岭迎接他去延安马列学院作报告的邓力群等4位同志意味深长地讲:"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才十里八里路。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这几步算不了什么。我又不是不知道,不要接接送送。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作风:延安作风。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相似文献   

19.
王作东 《党史纵横》2014,(2):44-45,48
正何其芳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成就的诗人。1934年,他出版了著名散文集《画梦录》。这本散文集,在1936年被《大公报》授予"文艺奖金"。由朱自清、沈从文、朱光潜、叶圣陶、巴金、林徽因等组成的裁判委员会对其评价是:"《画梦录》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制作,有它超达深渊的情趣。"1938年,何其芳与诗人卞之琳、小说家沙汀一起奔赴延安。在那里,他诗风文风大变,写出了《我歌唱延安》《我为少男少女歌唱》等作品。期间,他曾随部队到  相似文献   

20.
刘强 《党史纵横》2007,(12):32-37
1939年11月12日,来华参加抗战的著名医生、加拿大共产党人白求恩,在晋察冀边区抢救伤员时不幸中毒牺牲.毛泽东于1939年12月21日写下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赞扬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此后,还有经宋庆龄介绍来延安的印尼籍德国共产党人毕道文、由斯大林派来延安的苏联人阿洛夫以及率公谊会医疗队来延安的英国人叶彼得等多名外国医务人员参加援华医疗工作.然而一直以来,这些洋大夫在延安战斗岁月里的工作生活情形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