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言青 《学习导报》2010,(23):62-63
“天有时,地有气,物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湘窖,得其良品万般机缘,方成上品:风味奇绝,逸吞悠远,心旷神怡之。湘窖酒,集邵阳之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在古老传说的故事里,与岁月一道流淌在湖湘大地的各个角落。追随着湘窖的味道,美酒与传说在时光的模子里镂刻出陈香的倒影,置身于馨香无比的名酒气氲之中,仿佛遨游时空,穿行在湖湘三千多年酒文化的历史长廊里。在这里,酒香与思绪交融,历史与文化交错,氛围与情感交织,厚重中绽放出深沉的文化光芒。不知不觉中,便被这色泽清澈、香气浓郁,口感绵甜、回味悠长的湘窖所感动。  相似文献   

2.
晓夏 《新湘评论》2011,(7):62-63
“酿酒就是一个与酒成长的过程,酸甜苦辣成,百味杂陈,其间又有几多乐趣。” 湘窖酒,集邵阳之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在古老传说里,与岁月一道流淌在湖湘大地的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3.
晓夏 《学习导报》2011,(7):62-63
“酿酒就是一个与酒成长的过程,酸甜苦辣成,百味杂陈,其间又有几多乐趣。” 湘窖酒,集邵阳之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在古老传说里,与岁月一道流淌在湖湘大地的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4.
以礼 《新湘评论》2009,(7):61-62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湖湘文化与齐鲁文化、岭南文化、巴蜀文化等区域文化一样,既有着爱国忧民、务实经世的共性基因,又存在着受历史时代、地域环境和经济条件影响滋养的特质及根基。近百年来,不论是湘籍学者,还是关注湘学的专家,都在全方位、多角度甚至跨学科地考察湖湘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努力挖掘其特有的精神实质。蔡栋编选的《湖湘文化百家言》一书,把什么是湖湘学,什么是湘学,什么是湖湘文化,何谓湖湘文化精神与湖南人精神,都一一进行了鲜明的解读,将人们的认识和理解一步步引向了湖湘文化的纵深之处。  相似文献   

5.
<正>湘商文化是在湖湘文化的孕育下形成的,同样,湘商文化资源是在湖湘文化资源的孕育下形成的。湖湘文化是具有明显湖湘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兴于斯的楚文化是湖湘文化形成的重要源头。楚人有一种励精图治、自强不息、刚毅执着的精神。在这大背景下形成的湘商文化,有着共同的精神特质。《史记·楚世家》记载:“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正是湘商文化的源头,积弱图强的理想信念正是湘商文化的核心。湖湘文化土壤和所形成的这种性格,正折射出与湖湘文化一致的湘商文化之精髓:敢为人先,励精图治。  相似文献   

6.
李冬 《湘潮》2016,(4):232-237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的三湘大地,繁衍了博大厚重的湖湘文化,孕育了独具魅力的湘女之情。从湘妃传说表征的湘女贞情,到屈原诗歌描绘的湘女柔情,再到江永女书展现的湘女才情,湘女之情绵延千载,弦歌不绝,成为湖湘文化的重要元素。"敢为天下先"既是湖湘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也是杰出湘女群体的胆识和特征。当代湘女敢于接受最新思想,敢于冲破世俗约束,敢于突破思维定式,敢于走在时代前沿,积极地投身湖南经济社会建设中敢  相似文献   

7.
湖湘士人具有崇文尚武的传统。晚清时期,湖湘之地出现了“士乃嚣然喜言兵事”、“无湘不成军”的历史现象。湖湘士人所表现出来的尚武精神,及其在军事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的成功,有其区域文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千百年来,岳麓书院弦歌不绝、气象万千,成为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湘学精神的赓续传承地、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策源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相似文献   

9.
湖湘文化是地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大历史的影响下,在中华文化规律的支配下,沿着中华文明的方向向前发展。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湖湘文化对中华文化也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历史上有三次,周敦颐时期、王船山时期和曾国藩时期,湖湘文化返本开新,开拓创新,回答了中国面临的基本问题和重大问题,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谢振华 《新湘评论》2014,(23):52-54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温酒斩华雄,河北英雄皆丧胆;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 第一联记载的是湖湘学人王闽运讲学江浙,江浙官员有意试探王的学识,王不经意间念出的对子。对子一出,四座皆惊。此联既有对湘学的无尽推崇,又似乎有对江学的些许轻视。第二联为湖湘学人陶澍在两江总督任上,谒南京关王庙时所题。联中明为誉关王爷豪气干云,睥睨群雄:实为誉湖湘文化独标高际,光灿九州。从此二联,可见湖湘学之隆盛及湖湘学子对湖湘学之推崇。  相似文献   

11.
李捷 《学习导报》2012,(15):22-23
今天,我们隆重纪念《新湘评论》更名改版100期。在这里,我向湖南省委宣传部和《新湘评论》编辑部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祝贺!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新湘评论》是中共湖南省委主管主办的机关刊物,是具有湖湘文化特色、体现湖南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己任的思想理论名刊。毛泽东同志1960年曾为《新湘评论》题写过刊名。  相似文献   

12.
李捷 《新湘评论》2012,(15):22-23
今天,我们隆重纪念《新湘评论》更名改版100期。在这里,我向湖南省委宣传部和《新湘评论》编辑部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祝贺!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新湘评论》是中共湖南省委主管主办的机关刊物,是具有湖湘文化特色、体现湖南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己任的思想理论名刊。毛泽东同...  相似文献   

13.
朱镕基作为湖南人,自幼受到湖湘文化的熏陶.湖湘文化心忧天下、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根植于他的骨髓里,造就了他施政的"朱氏风格".同时,"朱氏风格"又继承和弘扬了湖湘文化.  相似文献   

14.
朱习文  荣萍  赵春 《湘潮》2010,(1):40-43
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湘籍商界精英走出湖南,创业发展,逐渐在全国的经济舞台崭露头角,彰显了湘商独特的魅力。为诠释湖湘文化孕育的湘商内涵,凝聚湘商合力,推动湖南经济的科学跨越,本刊从今年第一期起开辟《天下湘商》专栏。该专栏由上海市湖南商会协办,每期介绍一位屹立于行业潮头浪尖的湘商精英,探寻他们的创业经历,见证他们的创业故事。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有着历史悠久和辉煌灿烂的文化。湖湘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堪称一朵奇葩,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影响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湖湘人物。现代中国最杰出的伟人毛泽东也诞生在湖南这块土地上。当然,毛泽东一生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在于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成功地指导和领导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实践。但是,毛泽东毕竟是从湖南这块土地上举步的,他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因此必然接受湖湘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其思想和作风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正是吸取了湖湘文化中积极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读书乐     
夜深人静,随手打开床边书柜,取一册《湖湘文化》在手,让劳累了一天的身心在璀璨的湖湘文化里得到放松。这已是我睡觉前的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7.
读书乐     
夜深人静,随手打开床边书柜,取一册《湖湘文化》在手,让劳累了一天的身心在璀璨的湖湘文化里得到放松。这已是我睡觉前的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8.
夏远生 《湘潮》2015,(7):22-27
在研究撰写《毛泽东的三湘情结》《毛泽东五十次回湖南》《毛泽东诗词与湖湘精神》《湖南苏区历史研究》等专著时,深度接触了大量的文献档案,采访记录了数十位当事人、知情人的口述史料,对于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情系井冈山苏区人民、倡扬井冈山精神,为广大苏区人民留下丰厚珍贵的红色文化基因,深有感触。在毛泽东的革命一生中,对桂花之城情有独钟,对湘东南的桂东具有特别浓重而深挚的情结。《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歌颂毛主席的红歌,  相似文献   

19.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种地域文化造就一方人士的秉性。生长在湖南地区的湖湘儿女无不受湖湘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也就是说,湖湘文化培育了湖南人。在实施富民强省战略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必须弘扬湖湘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发挥湖湘文化对实施富民强省战略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作用。同时.在实施富民强省战略和现代化建设中促进湖湘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陈亮伟  舒迟 《湘潮》2016,(4):274-275
自古英雄出少年。湖湘大地,英杰辈出,年少而名扬者层出不穷,昔有"红色小交通"李洁、李广姐妹,舍己救人的小英雄戴碧蓉,今有"雷锋家乡小雷锋,最美小少年"周美玲。周美玲生于2003年2月,长于雷锋故乡望城。这是一片既繁衍了博大厚重的湖湘文化和独具魅力的湘女文化又孕育了雷锋精神的热土,她从小就受到湖湘文化、湘女文化与雷锋精神的浸染和熏陶。那些根植于湘女文化当中的独立坚强、乐观豁达、仁爱多情、求真务实等精神和雷锋助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