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广阔视野找准文化强市的新定位。长沙明确了建设具有深刻历史内涵、鲜明时代特征、浓郁地域特色、高度创新精神和广泛国际影响的国际文化名城的目标追求,明确了提升文化形象、文化品位、文化实力、文化影响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2.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湘潭制定了《关于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决定》和《湘潭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确定了把湘潭打造成“省内文化强市、全国红色文化圣地和具有国际品质的文化旅游名城”的奋斗目标,明确了“11355”的发展思路和框架,  相似文献   

3.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湘潭制定了《关于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决定》和《湘潭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确定了把湘潭打造成“省内文化强市、全国红色文化圣地和具有国际品质的文化旅游名城”的奋斗目标,明确了“11355”的发展思路和框架,  相似文献   

4.
颜旭 《前线》2017,(3):23-28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事关民族兴衰、国家命运和党的前途。在国际国内纷繁复杂的形势下,文化领域存在复杂性多变性。实力是影响安全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着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主导文化的感召力、创新力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然而,我国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不够、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对外传播交流薄弱,使得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缺乏动力源泉、有效载体和国际影响力,并且面临文化霸权主义扩张的严峻挑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进中华文化改革创新,夯实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根基;推动文化产业科学发展,增强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满足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人才保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积极构建国际文化新秩序,有效抵御文化霸权主义扩张等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6.
《新长征》2012,(1):32-35
加快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文化产业能不能成为支柱性产业,对我们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的进程至关重要。如何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力,需要重新认识文化和文化产业相关的一系列概念和一系列看法。要认识和推进文化资源财富转化能力。中国有5000年悠久的历史,有深厚的文化资源,但是  相似文献   

7.
天津国际少儿文化艺术节作为天津文化建设的知名品牌,从1998年开始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在国内外均产生了较大影响。艺术节的举办,对繁荣发展天津文化,丰富广大少年儿童的文化艺术生活,向世界展示天津的发展成就,进一步扩大天津的知名度、提升天津城市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天津国际少儿文化艺术节的举办是天津交给世界的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受到许多国家政府首脑和社会名流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开局之年。敦煌市按照省、市的总体部署,紧紧抓住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立足敦煌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实施“五大工程”,提升敦煌文化“软实力”,加快推进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相似文献   

9.
《新湘评论》2010,(16):14-15
对外文化交流是湖南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配合国家战略、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提升湖南形象、扩大国际影响,需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参与国际竞争、抢占国际文化市场,需要增强对外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从世界历史来看,国际战略总体遵循一种“军事战-经济战-知识战”的演进流程,即权力由以武力为基础转向以资本为基础、再转向以知识文化为基础。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权力资源,在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要素构成中,文化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地位不断提升。文化蕴涵的权力属性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在发展成一个全球经济大国的同时,也在着力开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张力,着眼于文化创新和知识创新,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成长为一个更加自信的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发展视角 ,对邓小平 1 978年访问日本予以较全面的分析 ,认为这次出访具有划时代的文化实践意义。具体表现为 :摆脱教条主义和文化守成主义的束缚 ,务实地对待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 ,在学习、请教中实现新的文化融合 ,也触及了微观层面的文化问题 ,并开始把与西方的国际文化交流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苏娟 《理论研究》2012,(3):15-18
近年来,在国家强劲有力的政策引领下,中国文化产业的国家战略地位进一步确立,文化产业已经真正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亮点,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有了质的提升,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有力地维护了中国国家文化安全。但从全局看,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文化产品国际认知度有待提升、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立法保护亟待建设完善等问题。未来几年.还需不断加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力度,积极推进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加快文化产业立法保护,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进一步扩大国内文化消费,使中国在新的国际文化秩序的建立和文化力量格局的重组中.立于有利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通过对外文化宣传、文化外交和对外文化贸易等途径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但是,中国文化走出去与文化的科学发展要求尚有差距,与迅速增长的国际地位不相对称,与文化资源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文化走出去面临国际文化激烈竞争和文化人才缺乏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正中阿博览会是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为加强中阿文化交流,促进中阿友谊,2013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举办了中国(辽宁)青年队-科威特国家青年队足球友谊赛,中阿国际集邮展,中国-阿拉伯国家国际桥牌邀请赛,中阿广播电视合作论坛,土耳其伊斯兰文化展演,会议期间,宁夏演艺公司演出了大型歌舞剧——九州花儿香。一系列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人》2010,(11):30-33
2010年5月10日——16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春光同志带领自治区宣传文化系统有关人员赴广州、深圳参加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和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粤期间,还对韶关、江门、梅州、珠海文化建设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6.
黄建军 《学习月刊》2012,(21):16-17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在科学分析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大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要以战略的意识、世界的眼光、创新的思维.进一步发展文化生产力.着力增强文化凝聚力,积极提高文化传播力.不断提高我国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建设"文化强市",关乎立市之本、治市之策、强市之路.2004年初,太原市出台了<太原市建设文化强市发展规划纲要(2004-2010年)>.这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太原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率先发展步伐,提升太原市综合竞争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把握文化强市的内在品质方面应有三点认识一是贯穿一条主线要以先进文化引领太原率先发展;二是凸显一种精神"兼容和谐、诚信卓越"的城市精神;三是达到一个目的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提高城市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国际旅游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国际旅游可以作为政治外交的开路先锋和催化剂,是和平发展的推动力,并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旅游可以平衡外汇收支,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掌握经济主动权;国际旅游可以传播文化,推动国家间的跨文化交流,还能提升国家形象,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进程。国际旅游在国家发展对外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特别需要做到的不仅是经济和科技持续高速发展,还包括主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并进一步依靠我们的文化去支撑我国的硬实力.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重大的原则问题,这就是:第一,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第二,要以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基础;第三,要以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为核心;第四,要以不断推进文化自主创新为关键;第五,要以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为助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文化因素在国际政治经济中作用的提升,积极开展文化产业对外合作已经成为当今全球很多政府的重要战略选择。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当今国际文化领域居于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他们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积极开展文化对外合作以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研究这些国家的文化对外合作策略对于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